第116章 我长大了

陶陶开心的点着铜子塞进自己的荷包。回到家里,陶陶给宋长叙,许知昼道了晚安就回到自己的屋子。

他今天出门就带了十五个铜子,没想到花了十个铜子还赚了二十个铜子。

他找许知昼要了一个有他半个人形那么大的箱子,里面有他藏的私房钱。

他最喜欢的是过年有许多压岁钱。因为他是小孩子,爹娘给的压岁钱每年是二十两,再加上其他的长辈,和爹爹在官场上的朋友,他一年的压岁钱有八十两。

每周的零花钱,许知昼给他一百个铜子,有时不够用,他就用自己的压岁钱。主要是他喜欢请朋友们吃饭,他还有一个目前对他而言烧钱的爱好,喜欢收集各种不同的木雕。

陶陶找在工部的裴叔叔给他的墙壁上打了三排高高的架子,上面已经摆了十几个木雕。

他为什么找裴叔叔呢,当然是因为裴叔叔做木工不要钱!

陶陶精打细算。

他把新本子放下,把做错的作业本拿出来看错题,惨不忍睹啊。

他自己都不忍心看,害臊的很。

“这能怪我么,夫子讲课太好睡了。”陶陶吐槽一句。

“小公子您该睡觉了。”有侍从喊道。

陶陶看见门上印了一个黑黑的长影,他应一声,吹了蜡烛就翻身上床,盖着小被几。

小孩子没什么烦恼,很快就睡着了。

翌日公鸡打鸣,陶陶就在赖床。公鸡是庄子上送过来的,专门为了叫陶陶起床养的。

陶陶揉了揉脑袋爬起来跟宋长叙一块吃早食,他拿着勺子喝粥的时候,差点让鼻子也跟着喝粥。

“对你来说起这么早还是太困难了,今天你克服一下我下值回来跟夫子说说。”

陶陶小鸡啄米般点头:“爹爹说的对。”

宋长叙语重心长:“毕竟以后要早起的日子还多。”

陶陶不想说话了。

宋长叙逗完孩子去上值了。他到翰林院终于把杨翰林他们编纂的史书交给陛下,平景帝还是等看完后再赏赐。

最近朝中在为大皇子老师的事做推荐,宋长叙是不想参与这件事。

裴兄,沈兄他们都升官了,宋长叙还未升官五品以上是个坎。

萧玉容生的二皇子现在是一岁,还是牙牙学语的时候。

平景帝颔首:“宋爱卿先下去吧。”

宋长叙回到翰林院批折子,他向吏部推荐了几个翰林,他们有的进入六部,有的去了地方,目前都干的不错。

推荐他们进入适合自己的岗位也算宋长叙对他们的帮助,底下有本事的下属,他毫不吝啬帮他们一把。

晌午跟裴升荣他们一块吃饭,裴升荣说道:“陛下这几日就会把大殿下老师的名额定下来,拢共要三位老师,我学识一般就没想了,宋兄跟沈兄倒是有机会。”

沈良笑道:“我没什么机会。”

刘忘生是一定当选的,他作为儿婿不可能跟刘忘生一块为大殿下教学。

得到一些机会,总会失去一些机会,沈良心态平和。

裴升荣想到其中的道理,点点头。

宋长叙跟他们说一阵话,先去睡午觉。

另一边楚明谨在花园里散步,他已经选定了刘忘生,还有解意远。解意远是户部尚书,如今已入内阁。权跟钱分不开,若是国库没有银子,很多事都无法做成,出于这样的考虑,他选了解意远。

刘忘生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要选,还有一个人选,楚明谨想选自己喜欢的。

“大殿下,您走这么远了,先在亭子里喝口茶吧。”楚明谨点点头,他走在一旁瞧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宋长叙刚去看了梅花,现在还是花骨朵但已隐隐有些清香。

家里种了梅花,改日他有空还想去庄子上多种一些梅花。

楚明谨记得宋长叙,身为翰林学士他每隔一段日子都会去盘龙殿给父皇讲学,有时候他也会顺便听一听。

宋长叙看见楚明谨向他见礼。

楚明谨友善的让他离开。

“大伴,你说宋大人如何,本殿看他很年轻,经常给父皇讲学草拟圣旨,看上去性子也好。”

来德哎呀一声,“殿下,宋大人常在宫里行走,奴婢听说宋大人风评极好,也没有妾室,做事勤奋,对下属也是知人善用。刑部郎中通大人当初在地方上就是被宋大人发现提拔上来的,如今破了好几个大案呢。”

楚明谨又问了几个朝中新贵,皆是跟宋长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在吏部看好推荐的人过了两三年就冒头了,翰林们到了地方也变得干练。

他想了想先去凤阳宫看父君。

萧玉容看着二皇子练习走路,楚明谨先见礼。

“皇儿来了,快坐下。”

楚明谨扑进萧玉容的怀里,“父君。”

萧玉容心里受用的紧,表面上还是说道:“你已有六岁了,不能这么黏着父君。你父皇说的让你选老师你选好了么?”

楚明谨把刘忘生和解意远的名字报出来。

都是文臣啊,不过还会请武将师父锻炼身体,萧玉容想到。

“还有一个儿臣想选宋大人,宋大人瞧着年轻,应该不会跟个老学究一样。”

宋长叙,倒是一个不错的人选。这些年陛下看重他,也做出了许多正确的决策,想来是个有本事的。

“好,宋大人挺不错的。”

楚明谨得了父君的肯定,心里踏实多了,等到晚上平景帝到凤阳宫用膳时,他就把自己选定的老师说给平景帝听。

平景帝点头同意。

“你既然选择了就不能改了?”

楚明谨点头:“儿臣明白。”

宋长叙还不知道自己只是去看个梅花,莫名其妙就成了大皇子的老师,他下值后还没换下官袍就来看陶陶。

等了一阵陶陶下学,他提着书箱就要跑,正要对上宋长叙笑眯眯的眼睛。

陶陶:“……”

“爹。”陶陶乖巧喊道。

“你先回去,我跟你夫子说几句。”

陶陶乖巧的点头。

陶陶一步三回头,提着小书箱小心翼翼的张望。

宋长叙问道:“夫子,陶陶的功课如何?”

“令公子天性聪慧,就是心思没在学业上。”夫子委婉的说。

宋长叙是来谈早起的事。

夫子有些不高兴,“宋大人,令公子已有些懒散,如今还让他这样会助长他的气焰和惰性。”

“夫子说的在理。但他起太早精神状态不佳,反而辜负了夫子的教诲。我也是读过书的,半个时辰有两刻钟是注意力集中的已经很好了。效率大于时间,只要提高他读书的能力和积极性,那么时间少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甚至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