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了结(第2/2页)

这时,吕鹏缓缓开口:“所以,是那个一二零七吗?”

在门的另一侧,沈彤在一片漆黑中睁大了眼睛,转头望向房间里的第三人。

“吕处长知道一二零七是谁了?”兰幼因问。

吕鹏停顿一下,道:“我对他是谁不感兴趣。实际上,这三个月以来,令我感兴趣的就只有兰科长你一个人——哦不,其实不应该叫兰科长,因为,你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兰幼因。”

沈彤被鹿阿莽捂住了嘴巴,她刚想挣扎,但兰幼因却握住了她的手,冲她摇了摇头。然后,她听见兰幼因继续同门外的吕鹏说话。

“是因为你让沈小姐偷的那支钢笔上,指纹跟军统登记在案的记录不一致吗?吕处长,指纹符号弄错,也是常有的事吧——”

从民国初年开始,国民政府就开始推广在居民身份证上用“箕”“斗”——三角和圆圈符号——来记录指纹。因为左右手加起来一共十个符号,排列组合起来碰到了另一个完全一致的概率很小,所以被认定为可以防止他人冒用。

当然时不时,也会出现记录人员弄错的小事故。

所以兰幼因在考进中美合作所,做信息录入的时候,人事负责人对照她的手和身份证上的指纹记录时稍微有些迟疑。身份证上右手的记录是“箕箕斗斗箕”,但是兰幼因的右手却分明是“箕箕箕斗箕”。中指的指纹不一样。

但与其同时,他看向兰幼因带来的入党申请,张继公和吴稚公的签字赫然在列,这还有什么值得盘问和怀疑的呢?而且,她的考试成绩很好,完全不像来浑水摸鱼的无业游民。于是乎,兰幼因还是进入了中美所,并且在军统的档案里有了身份记录,其中也包含了她的指纹符号,右手记作了“箕箕斗斗箕”。

兰幼因想,如果当时的登记员没有为了避免麻烦而按照她实际的指纹登录,是不是就不会留下她档案中唯一的漏洞,然后在多年以后被鬣狗一样的吕鹏挖出来?

“你是想说碰巧吗?”吕鹏一边说,一边再次抬起手,瞄准了门上的锁眼,“但是你不觉得,发生在你身上的巧合也太多了吗?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从来不相信巧合——”

门锁被击中。

吕鹏双手握枪,又一枚子弹推入枪膛。

“吕处长,救命!”

沈彤被阿莽用枪顶住太阳穴,无助地向吕鹏求救。吕鹏一愣,刚刚同兰幼因一起回来的,竟然是她吗?

事情变得更麻烦了,他感到后背已经被汗浸湿。如果被挟持的是别人,比如国防部一个普通的职员或者实习生,他可以毫不犹疑地先开枪把人质崩了,也绝不会让自己处于被威胁的境地。然而,怎么偏偏是这个跟国防部一厅之长沾亲带故的小丫头呢?

与此同时,兰幼因手里的柯尔特M1911则瞄准了他的面门。

“真的是你。”吕鹏道,“0.38口径,扩张型子弹,是你在冶山的棚户区外杀了保安局的杨开植。之后又在我保密局的车下安装了炸弹,还有之前的潘大河和赵小五,他们的死也都是你动的手脚。你的目标是过去的军统局,你究竟是什么人?”

沈彤听完吕鹏的质问,似乎已经忘记了要假装被枪口指着的恐惧,她目瞪口呆地看着兰幼因。屋里没有开灯,只有一点黯淡的月光从镂花的窗格里照进来,恰好映在兰幼因的侧脸上,便有了碎玉般的影子。而后,她感到兰幼因似乎朝自己瞥了一眼,便觉得心被狠狠地扯了一下。

“民国三十年,军统要建中美合作所,看中了重庆西北郊磁器口到歌乐山之间的地方,强拆民房,逼死平民,在一个叫罗家湾的地方,有一对夫妇,丈夫被你们从屋顶上推下去摔死,妻子被一枪打中后心。事后,你们担心他们有亲属闹事,便派了一个特务去找他们在成都的女儿。然而,当时女儿并不在成都。那个特务便在那女儿做账房的药材铺附近等她,过了几天,药铺的小掌柜拿着一份重庆寄来的死亡通知书告诉他,他要找的人刚刚死在了日本人的空袭里……”

在兰幼因的叙述中,吕鹏的眼神越发深沉,他当然记得军统在重庆西北郊搞拆迁的事,也当然不记得那对死在他们手里的夫妇,因为——

“你就是那个女儿?你是想说,你并没有死,而是为了躲避军统,伪造了死亡报告、换了个身份,之后又花了这么多年查清是哪几个人去拆你家房子、杀你的父母,伺机报仇?那你要杀我是为什么?民国三十年,我当时刚进军统就被派去河北执行任务,根本不在重庆,也不在负责拆迁的总务处。”

“我知道。”兰幼因语气轻巧地接道,“我想杀你不是为了我父母报仇,而是为了我丈夫。”

“什么?”吕鹏皱起眉头。

“今年的事,吕处长不至于吧。”

的确是不至于。吕鹏在保密局的地下审讯室里失手把乔鸣羽给溺死了,之后还费了一番周折处理,怎么可能会忘记。但他却感到更加莫名其妙了,脸上的表情像是从兰幼因的嘴里听到了全天下最不可思议的事。

“乔鸣羽通共的材料是你交给保密局的,当时保密局拿到的共谍名单上根本没有他,是你亲手把你丈夫送上的断头台——”

“吱呀”。

通向楼梯间的门再一次从外面被打开,一个人影跨过被匕首割破喉咙的特务尸体走了进来。

沈彤瞪大了眼睛:“任少白?你怎么会在这里?”

吕鹏下意识扭头,兰幼因趁机扣下了扳机。

但与此同时,屋子里的另外三个特务也立刻举起了手枪。

一时间,乱枪四起,子弹横飞,血污喷溅。

接下来的几日,南京、上海的各大报纸都收到了政府部门的警告,禁止他们对发生在中央大学的学生抗议活动的进行“过分夸大”的报导,唯有南京本地的《新民晚报》在头版写道:中大学潮以陈布雷先生出面安抚而和平结束,并未发生暴力冲突。周围居民们所听到的枪声系不远处某住宅区发生的一起交火,乃国防部保密局抓捕共党分子、破获共匪组织的重要行动。

同时,在报纸的另一版面上,还刊登了一则政府公职人员的讣告。

合上报纸的沈彤心想,幼因姐,又让你利用了我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