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传:海上花(三)
三天后海船终于驶入了猫头洋。
太阳已经西沉,苍茫暮色笼了下来。
媚红转过身看着孟剑卿:“我要做什么,你都会答应吗?”
孟剑卿一笑:“你若要砍我的头,我当然不会答应。”
媚红默然投入他怀中,仿佛要让自己在最后下定决心再一次确认孟剑卿的可靠,好一会才道:“这艘船上,除了我带来的人,其他人都不能留。”
孟剑卿心头一跳。
媚红抬起头看着他:“你只需要袖手旁观。”
然而,这艘船是孟剑卿征调的,在杭州市舶司中,留有他的签名。
媚红紧盯着他。
孟剑卿只一踌躇,便道:“好,我答应你。”
媚红似乎有些意外,脸上的神情变来变去,不知在想些什么。
他们处置船主和伙计的方式,也让孟剑卿有些意外。
总共十六人,被丢在一个小得只能称之为礁石的岛上,留下了三天的清水和干粮,让他们自生自灭。
孟剑卿原以为他们会将这些人沉入大海。
媚红在一旁默不做声地看着他脸上稍纵即逝的错愕。
她有意让孟剑卿以为自己要杀了这些人灭口。
但是试探的结果一出来她便觉得莫名的后悔与烦躁。
她低估了孟剑卿的冷血和狠辣。
但是,如果这仅仅是为了她呢?因为他以为这是她的意愿?
在那一个风紧浪高、生死一线的瞬间,也许他的确会这样想这样做吧?
海船在夜色中继续向南驶去。操船的水手,显然很熟悉这一片海域,毫不犹豫地选定了方向,在黑暗中穿过一片片礁丛和急流暗漩。
孟剑卿的心中生了疑虑:“你们怎么会熟悉这一片海域?”
这一片海域,原来曾是方国珍兄弟纵横的地盘,可与陈友谅毫无干系。
媚红的脸孔在夜色中如一颗闪亮的珍珠:“我母亲姓方。我带来的这些人中也有方国珍的旧属。”
她的双颊绯红,眼神清亮,心中的紧张与兴奋,溢于言表。
孟剑卿暗自吸了一口气。
也许前方还有更让他吃惊的在等着他。
媚红忽然转过话题:“我一直没有问你,你究竟掀了沈和尚什么老底,才会让自己落到这样的处境?”
孟剑卿反问:“你们对沈大人又知道多少?”
媚红皱皱眉;“不就是他做过和尚吗?”
孟剑卿的心中一瞬间转过许多念头,他该不该说出来?
媚红是不是还在怀疑他为什么会被置于如此境地?
也许,只有在那一个风紧浪高、生死一线的瞬间,她对他才是没有丝毫怀疑的。
一念及此,孟剑卿迅速下了决断。
他低声说道:“沈大人的原名是沈白,萧山人氏。”
媚红呆了一会才轻声惊呼起来:“原来是他!”
萧山沈氏,也算一方望族,不料一夜之间,毁于一场大火,若非一个小儿子沈白已经出了家,那就是满门灭绝了。乡间传言道,沈家是伤了阴德,才会招来这样的报应。至于如何伤了阴德,乡野间各种传说都有,钱塘江上的往来人,多多少少都听说过一点。
媚红转念又道:“那种乱糟糟的世道,和尚生个把私生女儿,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吧?”
但是见孟剑卿的神色有异,媚红心念一动:“你是说,那场大火与沈白有关?”
孟剑卿道:“放火的不是他,是沈家四太爷的一个小妾,沈姑娘的母亲。”
媚红呆了一呆,脑中转过弯来,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气,喃喃地道:“沈和尚的女人,当真是非比寻常——难怪得要将女儿带到小西天去养,她若不躲在那个地方,只怕早已被人杀掉了!”
沈白与他那个名份上的叔祖母之间的事情,究竟是在他出家之前还是出家之后呢?那个女人,究竟是什么样的来历,才会有这样的决断和手段?沈光礼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去找她,是不是因为他终于知道了沈家那场大火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遭遇,才会让那个女人放了这么一场疯狂的大火?
媚红冥想着那个女人的模样,不觉恍惚起来。
可怕的沈大人。在他年轻的时候,他竟然会有过那样一个女人。而他竟然会爱上那样一个女人——也许直到今日,他也不曾忘记她,不曾放弃她。
有谁,有谁会这样来爱她?无论她是谁?无论她做过什么?
孟剑卿冷冷地又接了一句;“不过,这还不是最可怕的秘密。”
媚红悚然心惊。
孟剑卿道:“最可怕的秘密是,无论是沈姑娘的母亲,还是沈大人,都没有办法知道,沈姑娘究竟是他的女儿,他的妹妹,他的姑姑,还是他的侄女。”
如果沈光礼知道他说了些什么,只怕他有十个头都不够砍的。
静了许久,媚红轻轻叹了一声:“难怪得那位沈姑娘就那么不明不白地住在沈光礼那儿,含含糊糊地总也不正式认亲。”
她又转向孟剑卿,低笑道:“如果沈光礼知道你说了些什么,只怕你有十个头都不够砍的。”
孟剑卿心中想的,几乎被媚红一字不差地说了出来。
孟剑卿不觉怔了一怔。
晨光渐渐明亮,前方的岛屿,轮廓也渐渐清晰。岛上树木葱茏,即使在这严冬季节,也绿得发亮。因为树木笼罩,直至驶近,孟剑卿才发觉这岛上的山势极是陡峭。近岸处礁石嶙峋,海船无法靠近,傍着一方巨礁泊了下来。
一艘小船放了下去。
媚红轻声说道:“这艘小船,会带你去岛上。十四和十七看船,延福伯会给你带路找到那个地方。瑞安六人只管运货。别的东西,你交给他们,但是有一个上了锁的红檀木小梳妆台,你一定要亲手带回来给我。那是我母亲留在我的。”
孟剑卿已然明白媚红要做什么。
当年方国珍兄弟啸聚一方,自己也知道没有称霸天下的力量,便将搜括的财宝都装在海船之上,随时准备逃往南洋。却不料洪武帝大兵临境之际,留守海船的部下撇下他率先逃走了。明军追击,船队被打散,想必藏在那座小岛上的,便是其中一部分财宝,媚红的母亲,便是知情人。
究竟有多大的数目,才会让媚红也会这样处心积虑地算计?
她又打算拿它们派什么用场?
小船驶进一条河道,河水湍急,他们又是逆流而上,直到日上东山,方才停泊在延福伯指点的一个小湾处,留下十四和十七看船,另外八人登上了小岛。
延福伯走得很迟疑,时不时停下来四处张望,似乎对路途并无足够把握。黑瘦苍老的脸上,写着万千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