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传:战城南(二)(第3/5页)
公孙义“啊”了一声:“是谁?”
这个混吃混喝的家伙果然不知道。孟剑臣很鄙夷地哼了一声,不过到底没有当着外人的面说出自己的这点感想。
一名副将抢先答道:“胡进勇。”
南军中有名打不死拖不垮的勇将。
公孙义挠挠头皮:“原来是他啊。这就不好说了。除了谋反,这家伙恐怕老孟说太阳是黑的他都会帮腔说果然比墨还黑。”
孟剑卿若是要他帮忙偷袭燕军,那可真是没有二话;至于军令,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胆大包天的胡进勇有的是法子对付上司的质问——总不能见着战机摆在眼前也不动手,对不对?
张范等人都是一怔。即使是高千户,也只知道胡进勇与孟剑卿关系不错,但是怎么也没想到不错到这个程度。看来讲武堂出身的将领之间,不论天南塞北,都拥有一张无形的消息网,非外人能够涉足。
这可真是一个大麻烦……
张范思索片刻,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干脆不分兵。以本将看来,护送大师安全返回北平,比起诱杀孟剑卿更为重要。”
沉默已久的李漠忽然说道:“其实,这两件事并不矛盾。”
他取过一把小旗,一面一面插上沙盘。
插完之后,沙盘上出现一张红蓝相间、疏密有致的网。
李漠的手指在沙盘上轻轻划出一条线,慢慢说道:“这条路线,应该可以。”
弯弯曲曲穿越那张网的路线,有如一条慵懒的长蛇,安安静静地躺在沙盘上。
李漠继续说道:“插红旗处,可以伏三到五个十人队;插蓝旗处,只能伏一个十人队。任何两处伏兵之间,都可以在一刻以内互相驰援。有些地方太过险要狭窄,伏兵无法太多;若是太少,一旦遇上孟剑卿,不会有机会报警,反而会惊动对方,所以不设伏兵。这样的地方共有十三处。这一次孟剑卿一定会亲自出动,既然高千户说他向来不喜欢带很多人行动,这十三处,就应该是他埋伏的首选。床子弩的最远射程是一里,这十三处中,有五个地方,如果埋伏床子弩的话,是能够威胁到我选定的这条路线的,所以这五个地方应当重点监视。在他行动之前,我们很难找到他;不过只要他开始行动,我们总有一处伏兵能够发现他并及时报警。”
在这张网之中被发现被缠上,孟剑卿即使长了翅膀,恐怕也难以飞出云天。
公孙义左看右看,挑不出什么毛病,末了说道:“这张网倒是织得牢靠,问题是怎么瞒天过海地铺上去。”
孟剑臣使劲一敲他的头:“真是笨得可以!不会先清场吗?”
道衍大师何等身份?何况最近刺客又如此嚣张,所到之处,先行清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张范此时已经想通,笑道:“无妨,孟剑卿即使发现我们有伏兵,也绝对想不到会有这么多伏兵。”
他若不来,倒是最好。张范心中,的的确确是不想让道衍在自己地盘上出岔子。
同时不免想到,李漠这个人,看上去沉默寡言,懒懒散散,没想到办起事来如此周到老练。
大家各去准备时,孟剑臣和公孙义一左一右倚着李漠,孟剑臣笑得冷森森的,几乎咬到李漠的耳朵上了,低声说道:“你这个人,我早就听说过,向来对什么事都懒懒的,这一回怎么这么积极来着?是不是我老哥以前整过你?”
李漠呆了一呆,慢慢说道:“燕王既然调我来,我当然要尽力而为。否则……”
孟剑臣一拍他的肩,哈哈笑道:“去你的,你是怕这一回整不倒我老哥,让他知道这事儿有你一份,回头就要整死你吧。”
李漠牵牵嘴角,算是笑了一下。
他有点弄不懂孟剑臣的想法。既然看不惯他如此积极,为什么自己又从塞北跑了来,他若不想来,燕王也不会勉强,毕竟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他不但来了,还表现得很是热心。不过燕王既然如此安排,必定有燕王的道理。
孟剑卿坐在那株不过半人高的小松树下,审视着两名卫士正在装配的床子弩。这张笨重的床子弩,平地发射,一里之外尚可穿透重甲;现在搬到这高达十丈的峭崖之上,射程应该可达一里半。
谁也不会想到有人能够带着如此笨重的武器爬上如此陡峭的山崖,然后在崖上等待着很可能永远也不会出现的战机。孟剑卿选择这个地方埋伏,仅仅是因为,这是从张范驻地通往朱能大营的必经之路,他认为很有守株待兔的价值。
经过卫欢改装之后的床子弩,可以拆卸拼装;孟剑卿带着手下两名卫士,趁着夜色往返三次,终于将所有组件包括五十枝箭搬上了这仅有两张桌面大小的崖顶。崖顶两棵孤松,遮住了燕军巡逻队的视线;不过即使没有这两株孤松,孟剑卿也打算插上几枝掩人耳目的。
只是他没有想到,守候了一夜之后,竟然远远望见道衍这位大和尚由押运饷银的燕军护送进了张范的军营。大军随即转向了朱能的大营,没有留下来等候大和尚。
孟剑卿立刻觉得有机可乘,下令准备。
虽然早已从各种高度试验过这张床子弩的射程,两名卫士仍是反复校正方位、调整望山,务求一击而中。孟剑卿则缓慢而仔细地在每枝箭的箭头上轻轻抹上药汁。
半个时辰后,道衍出营来了,身边只跟着四名僧人四名王府侍卫以及一个百人队的护军,前进方向正是朱能大营。
天赐良机。
但是道衍居然在快要走到射程范围之前,毫无预兆地转身回去了。
孟剑卿脸色一沉。两名卫士已经忍不住贼和尚贼秃驴地低声骂了起来。
这也太过分了吧。
更过分的还在后面。
一直等到午后,才见到张范的部下一队队地策马出营。只是这一次出动明显有些不同寻常,每队人马各有目标,在高据崖顶的孟剑卿看来,有如水银泄地,无孔不入,片刻之间,从张范驻地到朱能大营,沿途几乎所有要害之地,都被陆续控制起来。
号角声自远而近地传来,各队人马都已到位,准备就绪。
营门打开,道衍在大队人马的护送之下终于出来了。
孟剑卿握着千里镜的手忽然微微一晃。
虽然孟剑臣等人还是穿着普通士兵的盔甲,不过这一回同行的人数少了许多,孟剑卿很容易就在一大堆盔甲之中认出了那个虽然数年不见仍然十分熟悉的人影。
熟悉的人影还不止一个。
他放下千里镜,感到少有的犹豫。
在这样一张大网之中,一旦被对方发现,几乎是无法逃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