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凭什么后来者居上(第2/3页)

不等元泰帝说什么,继续道:“再者,一朝天子一朝臣,继任之君上位,朝堂本来就要换一批人,朝堂缺什么,都缺不了官员。

在朝堂,儿臣行雷霆手段,那是父皇需要,在民间,儿臣行的是润物无声,刚柔相济,儿臣并非不懂,父皇何必假装看不见?说到底,您不是不放心儿臣,是舍不得手中权力。”】

“不是,九叔他怎么敢的?”

安王府,仗着不在元泰帝面前,安王世子头一次这样失态,他想不出,九叔哪儿来的底气和陛下对峙,京卫指挥使是他大舅子没错,可元泰帝不是李渊,成国公一家是绝对不可能跟着姜衡一个王爷造反的,不要小瞧一个开国之君,马上皇帝的含金量。

不止安王世子,大部分人都是这个想法,他怎么敢的啊!

安王却是轻嘲出声,“因为小九,说得没错啊。”唯有小九能跟上父皇的节奏,甚至反过来让父皇去适应他,也唯有小九能从文人手中悄无声息的夺取话语权,唯有小九敢实话实说,让父皇爱恨交织,父皇,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舍不得权力。

且小九,行的从来都是阳谋,阳谋,最是无解。

【“朕已立太孙,你……太小了。”元泰帝自己都觉得自己这话说得有些牵强。

果不其然,宁王哼了一声,“借口。”

“您看着吧,襄侄子和四哥都到这个地步了,迟早动真格见血。”不管这次最后伤的是谁,晋王已经打出了真伤牌,后续,就不是轻易能控制住的了。

元泰帝眉毛一跳,“不可能,他们没这个胆子!”

“您也说是没这个胆子,”而不是没这个心,“您信不信,您身体但凡虚弱点,什么都试出来了。”

元泰帝久久未语,宁王叹息,“爹,叔侄的感情与父子,兄弟不一样,当初您要立太孙我就说了您在玩儿火,您不听就罢了,还追着我打。”

“叔叔本是长辈,侄儿天生低一头,偏偏侄儿是储君,以后会是新君,四哥还有兵权,六哥更是他嫡亲叔叔,七哥八哥低调倒还好,儿臣既占了民望,又在朝堂竖敌,十弟天然和我一派,十二外家也是国公掌兵。”

宁王在榻上退后些许,正经跪坐:“父皇,若太孙继位,必然会对我等叔叔动手,儿臣自认,不是束手就擒的性子。”

弯腰俯首请奏:“儿臣奏请父皇,佯病半年,令太孙监国。”】

安王府的二公子姜襄不由得后背一凉,宫宴场上,兄弟们齐齐望向勇士姜衡,由衷发出敬佩的眼神,当真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杀招。

晋王更是感激的看向姜衡,对嘛!还是兄弟更能理解兄弟!若是太孙上位,他和宁王,不用想,下场绝对好不了,父皇不是爱装傻吗?还得是九弟,把一切摊开来说,父皇想无视都无视不了!

一个孙子,还不是长孙,与至少三四个儿子的性命相比,父皇,您会怎么选?

“爹,殿下是什么意思?不是不看好太孙吗?怎么请奏让太孙监国,万一太孙干得好呢?”

成国公看向提问的儿子,深深佩服陛下的眼光,挑中了自家儿子当京卫指挥使,毕竟除了领兵之外的时间,脑子都在休息,陛下完全能够放心。

“重点在于,让陛下装病,还是半年,若所料不错,病会愈发严重,太孙以往再稳重又如何,这个关键时候,太孙底下的人能全部稳重吗?晋王能稳重吗?太孙能忍住周围的挑拨吗?”越是决胜负的关键事件,越考验领兵“将领”的综合素质。

公卿们考虑得比较复杂深层,百姓就真当吃瓜看戏了,毕竟隔得太远。

“这是让皇帝装病,看哪个儿子更孝顺吧,皇帝也头疼继承人啊。”

“最后是宁王殿下赢了吧?所以太孙和晋王,两个都不孝顺?”

“难说。”

“嘿,还是他们宫里的老爷玩儿得复杂。”

【当太孙与晋王争谁更适合储君之位的时候,鹤仙直接告诉元泰帝,我要当皇帝,并站在皇帝的角度告诉君父:他们都不行,不信你听我的,接着往下看。】

【当然,咱们大梁情况特殊,元泰帝是真的‘慈父’,鹤仙也没有兵权,所以二者能达到这样的平衡。】

【不得不说,鹤仙的太孙上位论,剥开了鲜血淋淋的真相,元泰帝不得不深思,太孙究竟能不能上位,太孙上位后,又会怎么对待一群叔叔?】

【元泰帝默认了鹤仙的提议。元泰帝展示了其高超的演技。】

【在做出对太孙和晋王的处置之后,元泰帝的精神便愈发萎靡,就像是老年人受到了子孙针锋相对的刺激,身体有些撑不住了,这样大约半个月后,一病就折腾了一旬,朝堂交予两位丞相,传楚王与吴王侍疾。】

【自此后,元泰帝身体一蹶不振,上朝时间也愈发稀少,忽一日,宁王当着朝廷百官的面,上奏元泰帝,言早起困难,朝中还有不少老大人,一把老骨头了,早起折腾人,请奏君父,推迟早朝时间。】

楚王神色狐疑,“太子,你不会是,为了给推迟早朝时间,找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才让父皇装病的吧。”

既给了老臣们好处,又能让朝官们领悟到是为了“君父圣体”,官员自然不会推拒这等对自己有好处,又能体现皇子孝顺的事情,反正提建议的是宁王。

主要是这个弟弟,有不愿早起的前科啊!

姜衡:……

“我是很在乎名声的吗?”

虽然有点像自己顺水推舟啦,但本意肯定是坑对手,他不至于弄错主次。

【不得不说,鹤仙演技是真好啊!这谁能怀疑皇帝是装病呢,都为了皇帝身子推迟早朝时间了!】

有没有可能,不是为了真实性,而是为了他自己可以睡懒觉?

姜家一家子,都对宁王此举,报以最大的私心考虑。

【但事实上,这也是个好事儿,夏日还好,就冬日而言,原本的早朝时间,可真的折磨人,鹤仙这一提,等元泰帝不装病了,大家也都习惯了晚起的好处,自然就没人提议恢复旧制了,为此宫廷的炭火用度都节省不少。】

“好事!好事!”年老的左丞相立马挽起袖子写折子,天幕有的,我们也该有!

【回到正题,元泰帝的病情就这样反反复复,四个月后,元泰帝解除了太孙禁闭,令太孙监国。】

【据梁史记载,太孙监国期间,察纳雅言,公私分明,不忘孝道,每日于北辰殿外请安,每三日向元泰帝政务,听取教导,只能说,姜家的基因和教育是真牛啊,太孙不说别的,废太子的谨慎真的是学了个九成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