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第五期视频(第2/3页)

随着天幕放出太祖起居注的内容,天幕视频也随之更新。

【“跪下。”

天幕中,背对众人的宁王躬身行礼的动作一顿,而后不慌不忙地跪下,“儿臣给父皇请安。”

“请安?”龙椅上的元泰帝睁眼,不怒自威,“朕何以安?”

视角转变,宁王抬头,言笑晏晏,没有一丝觉得自己做错的心虚,直面君父,“民心所向,天下归心,父皇何以不安?”

“老五是你亲兄弟,你是在要他的命。”

“五哥不是活着吗?怎么就要命了?”

“你姓姜!”元泰帝语气明显重了几分。

“姜家以百姓养。”虽是跪着,可宁王的背挺得笔直。】

朝臣无言,熟悉的对话,却不是第一期天幕下的宁王对齐王,而是没有天幕引导下的,宁王对陛下。

百姓大多则是激动得不知该如何表达。

“我们养!是我们养!”

“殿下看得见我们……”

“是看得见我们的君主啊……”

【元泰帝起身,走下台阶,低头看着一身傲骨的宁王,缓缓坐在了台阶上,俯视着宁王的眼睛,“天子代天巡狩,以牧天下,皇权不稳,天下便不稳,百姓便不稳。”

“君舟民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得民心者,担天下责者,方为君王。”

“圣人之言,但圣人何时治过天下?千年以来,皆是如此,小九,你是皇家人。”当以皇权为先。

宁王听懂了,但并不认同,“从来如此,便对吗?说到底,不过是私心大于公心。”

啪——】

天幕下,姜衡反射性摸了摸自己的左脸,嘶——幻疼了,宅在家里的老五则舒服了,“爽!”

天幕的画面暂停,那阿婆主还在发表看法:

【不得不说,元泰帝对自己儿子还是慈爱的,一开始明显是真的在教子,耐不住鹤仙是真的猛,我不要你觉得,我就要我觉得。

要知道,在封建皇权时代,虽然皇家朝堂说着重视百姓,君舟民水,但从来都是以皇权为先,哪怕天下大乱了,民不聊生了,皇权内部第一在意的,都是君权,君权稳了,似乎才能往下平定。

但鹤仙并不这样以为,他将百姓放在了皇权前面,所以有了谢瑶环的传唱,让君王不得不顺应民心处置罪魁祸首,哪怕罪魁祸首是王子皇孙,哪怕皇权有了瑕疵。

很明显,太祖是想把儿子“引回正道”的,只要鹤仙认个错,有个态度,就如今的夺嫡情况,元泰帝愿意教,说明鹤仙希望很大,毕竟,一个有公心有手腕还没有外戚掣肘的继承者,谁能不喜欢呢?偏偏鹤仙不愿意退这一步。】

钦明殿君臣头又痛了,这些能直说吗?

朝臣纷纷看向姜衡:殿下,笔杆子和戏班子又该发动了,民心不能乱啊!

姜衡也揉了揉眉心,天幕中的自己倒是输出爽了,烂摊子都留给自己了,所谓民心可用,什么叫用?你能用,就意味着别人也可用。

天幕出现以来,朝廷最为庆幸的,便是大梁户籍的人才能看见听见天幕,不然更加乱套。

天幕啊,不是说合家欢吗?上价值干什么?闲得慌!

【所以网上有言论说,鹤仙就该装作退一步示弱,和太祖修好关系,没准就能早点当太子,早点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不是与朝堂为敌,何至于等到太祖驾崩,才一步步与百官周旋……】

状况外,舒爽的老五又酸了,是啊,九弟那样的态度,父皇居然只给了一巴掌,红都没红吧,用力了吗?算什么动手!父皇当真是偏心啊。

并不知道自己哥哥们挨了多少揍的姜衡表示不理解,一巴掌就不是挨打了吗?

【这里阿婆主想多说一句,如果鹤仙此刻退了一步,那他还是百姓心中仙人转世的姜鹤仙吗?还能是一心为公,以天下百姓为先的太宗文皇帝吗?

鹤仙走的从来就是堂皇正道,他能继位,是因为真真切切为百姓谋福利,将百姓放在心上,是百姓将他推上的皇位,是元泰帝只能将皇位给他!】

“以百姓为先……”

“公心大过私心……”

大梁境内,无数百姓和尚未步入官场的单纯书生,怔怔地听着天幕的点评,这世上,竟真有如此天下为公的君主吗?

有!天幕不是说了吗?是圣天子!是他们大梁如今的太子!

此刻,暂停的画面继续播放:

【宁王扯了扯嘴唇,也不管元泰帝还会不会继续给他一巴掌,揉了揉自己的左脸,“父皇,儿臣细皮嫩肉的,禁不住您的手劲儿。”

元泰帝嫌弃地甩了甩手,“矫情,你二哥到五哥,哪一个没挨过打,谁像你一样一巴掌都受不住,就这样还想撑起天下?”

“撑不撑得起天下,那是君王该考虑的事儿,与儿臣无关。”宁王呲牙,“儿臣不过是无愧于心罢了。”

“无愧于心?天真,这世上有几人能一辈子无愧于心,顺心而为?人总是要学会妥协,学会平衡。”

“我不愿。”

“过刚易折。”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求道兮,九死不悔。”

啪——

让你咬文嚼字,让你显摆傲骨,君子不立危墙懂不懂!】

姜衡又反射性捂住了自己右脸,自家老爹这反手一抽可真顺手啊,对比起来之前那巴掌确实放海了……

更严重的是,姜衡感受到了自家父皇此时的目光,正狠狠盯着他……

作死的是姜鹤仙,不是他姜衡啊!他姜衡现在可没有殉道的想法!他最惜命了!

【“混账!你才多大,跟谁学的将生死置之度外?!我看你是沉迷戏曲昏了头了,以后莫要再去管戏班子了!”

明明跪着,脸上还挨了巴掌,可宁王仍旧不甘退步,犟种一样迎面直上,“五哥被废,幽禁齐王府,牵连者上万人,可士绅豪强杀不完,文人笔杆禁不掉,我若不扶持戏班子,不消二十年,父皇便是暴君,五哥便是贤王!”

大梁最尊贵的父子俩,无声对视,亦是对峙,“你还小,我没几年了,护不住你。”

“儿臣说了,儿臣不在意。”人活一世,哪能半点作为也无?

要做,就堂堂正正的做,争的不是储君,是理念。】

朝臣一个个闭口不言,心下惴惴,这第一次争执就这么猛,之后得猛成什么样?可之后,好像也没什么……大事吧?

而且殿下是不是,对文人太过有偏见了一点?他们其实胆子没这么大的……吧?

【当百官还在为空出来的官位结党营私布置人手,当皇子们还在调侃宁王又惹怒了元泰帝,当读书人兴致勃勃分析《谢瑶环》的时候,太祖太宗父子俩已经求同存异,做好了从底层入手,从曲艺入手,深入基层,谋夺读书人,或者说文臣话语权的立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