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六期视频(第2/3页)
【而作为戏曲同时期发展起来的通俗文学的代表——小说,发展到现在,就太过丰富了些,当然,我们这一期聚焦的重点,是大梁的小说。】
“通俗文学,小说?话本?”
“市民阶层?应当是描写故事更简明了吧?”
【小说,同样是鹤仙给带热起来的。】
【刚登基的时候,鹤仙在政事上并不忙碌,有汪相在费心,但鹤仙也不是能闲着的性子。
于是鹤仙就经常去翻阅大梁开国时期的记录,身旁还带着绣衣卫指挥使昆石,多次召见京卫指挥同知张定宽,北五城兵马指挥司指挥唐季山,东五城兵马指挥李延爻。】
元泰帝满意地点头,绣衣卫给心腹,张定宽唐季山都是伴读,关系不错,以当时的情况,纵使丞相掌权,小九继位,他们也会天然偏向天子,李延爻只是狐朋狗友,但是卫国公那老狐狸家的小辈,蠢笨不到哪儿去,提携是完全正确的。
天子势弱,自然要想办法与武勋集团联络感情,没毛病。
只是……这和小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被提到的张定宽唐季山和李延爻三人,则有些紧张了起来,主要是担心这天幕,也给他们来一套“没脸”套餐。
【改元后不久,鹤仙拿着一本自己写完的《大梁英雄传》去找徐大大,对此阿婆主只能说,好惨一徐大大。】
徐大大,这谁?
“徐大大?”
“朝中有人叫这个名儿?”
“好怪的名字。”
“等等……莫非是少詹事徐甫?甫有大的意思。”
“那为什么要叠叫?”
被注视的姜衡:……
东宫的徐老师觉得不妙。
更不妙的是,天幕立马放出了久违了的太宗日记。
[弘德元年四月二十三,多云,开心]
[终于把初稿给赶出来了,石头说很有戏剧性,但他只会偏向我,听听就得了,我写得啥我自己有数。
延爻表示写得太白话了,但要他提出建议又装死,定宽和季山只想提前出生抢他们老爹的戏份,没一个靠谱的。]
宜川侯与延川侯迎来了同僚戏谑的眼神,这就罢了,陛下竟然也在看他们的笑话,就好像终于不是他一个当爹的被创了一样,当真是人心不古!
卫国公则偷偷松了口气,孙儿应该还是孝顺的。
昆石昆将军表示,春和戏社都是殿下办起来的,写个小说而已,能差到哪儿去?这些人真是没眼光。
大梁君臣们已经反应过来了,这大梁英雄传,大概就是写的陛下打天下的故事,带有政治目的的小说啊,既是强调大梁的正统,又是趁机与武勋集团联络感情,就是方式与众不同了一点。
[想了想,还是得找专业人士,就……徐老师吧。
徐老师虽然喜欢摸鱼,但以徐老师的强迫症和责任感,一旦看了我的初稿,还能忍住不改?
就算能忍住,在徐老师这儿过了一遍,怎么就不是徐老师参与了创作呢?
名声在外,徐老师肯定不能忍,还不是得帮我改了,我真是个天才。]
“九弟你的确是个天才。”楚王发自内心的表示肯定。
早早在一旁预备着的太医们,则立马看向一众文臣,果然,损害名声这种手段,对文官们的真伤还是太高了。
“袁尚书,来,吞下就是了,深呼吸,深呼吸,诶,放轻松……”
“咳咳,太子,名声何等重要,不可乱来。”元泰帝作为孩子家长,不得不出来表态,就是他也觉得,太子是有些太损了。
“儿臣明白。”
又对诸位大臣拱手:“天已规训,衡谨受教,诸位臣工,尽可放心,孤非不听谏言者。”
一向对陛下都直接顶撞的太子,竟然给他们道歉了,这这这……
突然觉得日子又好起来了,天呐,自己能不能有点骨气啊!可是现在的殿下真的挺好的,上辈子造了什么孽这辈子当臣子啊。
一瞬间,天幕下,钦明殿外,就已经变成了太子的夸夸大会,只有东宫,真正未来受到伤害的徐甫,捂住了心口,旁边的师兄好心帮忙整理了一下桌案上的公文,“师弟,还有得忙呢,先别哭未来的自己了。”
徐甫:……
【果然呐,如鹤仙所料,徐大大当时就觉得眼睛和脑子受到了伤害,鹤仙多机灵啊,趁机就把任务交给了徐大大,徐大大还能怎么办?
鹤仙登基后提拔的人中就有徐大大自己,徐大大要是不接手,鹤仙当真就这样印刷出去,丢脸的岂止是鹤仙。】
那就成大梁朝廷所有人一起丢脸了,毕竟写大梁开国皇帝的书都写得不好,还是官方自己写的,啧啧啧。
“徐詹事,扛事儿啊。”
天幕顺势介绍了一下徐大大。
【徐大大,也就是之后的礼部尚书徐甫,能在变法中不波及己身,在鹤仙晚年安稳退休,什么水平,不用多说吧?】
什么叫,能在弘德晚年安稳退休不容易?
这个晚年,又是以哪一年为评判标准?
不幸的是,天幕这一期的主题,貌似不是这个,果然,没有在这上面多说。
好消息是,下一期会说,这还是天幕第一次提前精准预告呢。
【关于鹤仙晚年的巨大变化,我们在这一期的铺垫之后,下一期会细聊,对比鹤仙早年晚年的精神状态和朝堂模式。】
坏消息是,他们更担心了,什么叫这一期的铺垫,这一期,不是讲戏曲和小说吗?还能扯到什么“要害”不成?
【总之,徐大大接手了鹤仙的初稿,其实鹤仙的初稿还是很有水准的。
鹤仙没上过战场,还专门请了开国将军们的子孙做顾问,力保军事上的严谨,虽然这些年轻人私货有点多,但的确专业性不缺就是了。
只是在文学还比较高雅的大梁初期,鹤仙选择了全白话的描写方式,除此之外,剧情的拉扯,人物的性格,情节的设置,是一点不差的。
所以不要再有鹤仙文化水平不高的刻板印象了,人家是学道的,水平就低不了,晚年折腾朝臣还现场作诗呢。】
“你还现场作诗?你不怕丢人呐?”
元泰帝大为震惊,不说元泰帝,袁尚书更是脸皮一颤,心惊胆战,太子文学素养不差是真,但最短的短板,绝对是作诗无疑了。
诗这玩意儿,讲究的就是灵气,而太子,灵气十足,除了诗词方面。
一碰到诗词,就只会人机一样思乡之情壮志未酬乐景衬哀情,让写诗更是生搬硬凑,不忍直视。
天幕还贴心的放出了全诗。
姜衡有些绷不住了,他晚年cos飞玄真君那老登了?跟着老登学折腾朝臣了?不会吧?治国不应该是他修仙的毕设吗?他不该乱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