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2/4页)
这咖啡是速溶的,不算好喝,只能说他已经习惯了这个味道,好不好喝都离不开了。
门外,有人轻敲了一下办公室的门。
“进。”高工一边泡咖啡,一边说。
进来的是实验基地行政科的人,是过来给他发送国际会议邀请的。
“高工,我们这儿收到了一份学术论坛的邀请,主题是‘国际新能源材料合作论坛’,在漂亮国举办,那边发了邀请,想让您过去做一个演讲,您看看你有没有时间……?”
高工了一个咖啡,刚喝一口,熟悉的苦涩顺着食道流入胃,让他的眉眼舒展了很多。
他头也没抬,直接说:“推了吧,最近不太合适,近期我应该不会去参加学术会议。”
行政科人员皱眉,试图劝解:“可是高工,这都是您推了的第不知道几个学术会议了,就是再研究也不能成天待在实验室里呀。”
参加学术会议倒是其次,重要的是行政科人员想让这些研究员出去看看。
高工也知道心行政科人员的好意,他摆了摆手,笑道:“小娄啊,我知道你是为我着想。”
他端起杯子,不紧不慢地说:“但是目前的研究进度我根本走不开呀,尤其是我们刚好研究到关键点,今天什么会议,大部分也是老生常谈那些事儿,他们也不会真的把他们的进度甩给我们看,去参加也没什么意义,有这个时间,不如在实验室继续研究呢?”
“可是……”小娄还想说什么。
“好啦,小娄,我保证,接下来我会在不耽搁研究的情况下,按时出去走走,你就甭担心啦。”高工笑眯眯道,手机也适时收到学生的消息。
他打开一看,表情变得严肃,说道:“这不,刚还在说研究呢,现在研究有了最新进展,我马上要去实验室,小娄,你看……”
“……”小娄也不知道高工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但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他也只能提醒到这儿了。
他皱眉,不情不愿道:“行吧,高工您可千万要记住您说的话,我就不打扰您了。”
高工目送小娄离开办公室,又喝了一口咖啡后,也起身去实验室。
实验室里,他的学生方喆正挽着袖子,表情严肃地盯着电子显微台上方的屏幕。
高工走近了还能听见方喆的嘀咕:“都快第20多个循环了,让我看看这么低倍率的循环下到底长不长……”
高工挑眉,忽然出声:“小方,你在嘀咕什么呢?”
老师的声音把方喆吓了一跳,他拍了拍胸口,转头给老师解释:“老师,我刚刚测了好几次,低倍率循环下,有这个隔膜的存在,锂枝晶就没出现过。”
“嗯?”这可是个大发现,高工一边上手继续调低倍率,边问,“有做对照实验吗?”
方喆点头:“做了,对照组在另外一边,但不管多少次,对照组都会长锂枝晶。”
高工仔细看屏幕呈现锂金属负极表面的画面。
理论上来说,哪怕是目前市面上性能最强的工业级别的隔膜,在连续充放电十几次后,也应该出现一些致命的枝晶。
但眼前看到的画面,却超乎了他的想象,锂金属负极表面平滑如初,完全没有沉积,也没有枝晶萌生的迹象。
方喆见老师的表情逐渐认真,也正色道:“老师,实验我已经做了好几轮,每次得到的结果都很稳定,这块隔膜究竟是哪里来的呀……性能这么强大,几乎能完全抑制锂枝晶的生长。”
他越说越兴奋,说到最后语气还有一些激动:“如果可以量产的话,岂不是说明我们已经初步解决了锂枝晶难题?”
“……”高工沉默了,淡淡瞥了这笨学生一眼,“不该问的别问。”
他也不知道领导哪里来的材料,领导没说,就是不想他问的意思。
他只能这么提醒学生。
“哦,”理智回笼,方喆也意识到这话问的不太妥当,赶紧找补,“老师,你要不要亲自做一下实验?”
高工点头,没有拒绝:“嗯。”
但这块产品的效果,并不会因为做实验的人更换成了高工就出现差错。
即使是高工做实验,步骤更加精细一些,也没有影响结果的变化。
实验结果和方喆之前做的十几二十次一样,有这款产品在,完全没有出现锂枝晶。
高工想了想,轻轻敲击操作面板,把倍率调成了10万倍,画面中锂金属负极表面的细节纤毫毕现,甚至可以看到边缘处的结构。
而在这块负极表面上,能够看见任先生交给他的“锂枝晶抑制隔膜”在起作用。
这个抑制隔膜材料真的做到了如他名字般——抑制锂枝晶的生长。
而且还不止于此。
“……不只是抑制锂枝晶,小方,你难道没有发现这块材料的另一个功能吗?”高工盯着屏幕上显示的双层螺旋状纳米通道的结构,沉声道,“这是很典型的诱导通道。”
锂枝晶抑制隔膜这块材料,在纳米尺度上形成了两股对称盘绕的形态,组成常见的螺旋结构。
这个螺旋结构中间留出了一个通道,如果没有看错的话,这个通道可以引导锂离子通过。
这个结构使得整块材料的重要性又上升了一个度。
假如说材料只能够做到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假以时日,东夏的科研人员也会发现出可以替代的材料。
但这个引导锂离子的通道让这块材料具有了新的功能,即定向传输功能。
如果运用得当,可以让锂离子按照他们的设想行动。
这个发现让高工大喜,一时间完全没能顾上方喆的想法,赶紧打电话给同事。
“小方,接下来你继续之前的研究,这个纳米材料交给我。”高工直接吩咐。
毫无疑问,接下来他要亲自研究这块材料。
事实上,任先生不只是交给他们一块抑制隔膜,为了他们的研究,还有几块备用的研究样品。
但高工并不会认为这个材料有这么好得到,这么高性能的复合隔膜,说不定用到了最新型的材料,这背后还有可能牵涉到保密级别的核心内容。
所以能花最小的成本去研究,他就不会考虑多浪费几个样品。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和同事展开了研究。
他们从各个方向入手,把能测的参数都测了一个遍,目前可以调用的仪器也轮番上阵。
最终得到的结果出奇一致:
该材料的稳定性极高,不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对锂枝晶的抑制率基本上达到了99.9%。
能穿过通道的锂离子也超过他们的预料。
不过,他们做了多轮光谱分析下来,依旧没能确定这块材料是由什么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