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陷阱(第4/5页)

片刻后,乌英纵想问潮生,却因先前之言,一时半会儿不好开口。潮生察觉到了,心有灵犀扬眉,意思是:怎么了?

乌英纵想了想,在潮生手里写字:

【格木温是凡人?】

潮生朝筵席另一侧那汉官看了眼,又朝乌英纵点头,乌英纵便放松了警戒。

潮生摆手,小声道:“没有妖。”

歌舞片刻,又有一名身量较高的男子从后门进来,到得黎尔满身畔站定,这下妖气连乌英纵也感觉到了。

潮生好奇地盯着他看了一会儿,那男子的脸犹如僵尸一般,毫无表情,浑浊的双目转向潮生。他们的视线越过歌舞姬,看着对方。

乌英纵又在潮生手中写字:【这是什么?】

【战死尸鬼。】潮生同样在他宽大的手掌上写字回答,潮生的手指十分柔软,与乌英纵手心相触时很温柔,乌英纵心中涌起冲动,想握潮生手指,潮生却已将手抽走了。

及至一曲终了,乐师们停下,舞姬们退到一旁,等候吩咐,厅内安静了下来。

“老爷?”那名唤格木温的汉官小声道。

黎尔满抽了抽鼻子,依旧昏昏欲睡,格木温快步上前,低声道:“老爷,辽国的皇子殿下耶律雅里与辽臣萧琨求见,老爷!”

那站在一旁的僵尸,喉内发出了怪异的声响,潮生当即眯起眼,朝他望去。

黎尔满瞬间惊醒了,说:“嗯!唔!”

黎尔满睁开双眼时,带着少许茫然,格木温仿佛已见怪不怪,用回鹘语介绍,示意访客来了,黎尔满定了定神,从侧案上拿来酒杯,格木温忙为他斟满。

乌英纵坐着行礼,潮生看看他,又看黎尔满,片刻后也学他一拱手。

黎尔满咕哝了几句,格木温正要翻译时,那僵尸般的谋臣却道:“大维齐尔问你们,来此地有何事?”

谋臣开口,格木温便介绍道:“这位是姑墨的城辅,郑庸郑大人。”

“这里没有你的事,”郑庸说,“你可以下去了,格木温。”

格木温躬身告退。

黎尔满一直在打量乌英纵与潮生二人,最终目光落在潮生身上。

乌英纵说:“我奉耶律大石将军命令前来,想必大维齐尔已经得知我国近况。”

郑庸将话翻译过去,黎尔满恢复少许精神,又开始问话。

郑庸:“大维齐尔问,耶律大石打算复国么?”

“我等正因此而来。”乌英纵说,“这位是耶律雅里殿下,当下辽国的皇储。”

潮生配合地说:“是的。”

郑庸边听边翻译,表情毫无变化,那场面极度诡异。黎尔满听了一会儿,几次想起来,郑庸便上去,撑了他肋下一把,协助这近三百斤的城主坐直身体。

“大石将军着我们前来,缔结与姑墨的兄弟之约。”

郑庸翻译到一半,突然停住了,问:“什么?”

乌英纵又说:“大石将军需要高昌,黎尔满大人也不愿再臣服于毕拉格之下,将军如今盘踞于庭州,计划出兵东进,需要姑墨军的协助。

“辽军有五万之数,自天山北麓往东出兵;姑墨则以手头兵力,绕过天山南麓北上,组成联军攻陷高昌。

“事成之后,天山以南,梨城、库车等地归黎尔满大人,天山以北,庭州、高昌等地归辽。大人以为如何?”

郑庸没有马上翻译,似乎在思考措辞。

黎尔满说了句话,与郑庸简短交谈,郑庸开始详细翻译,但很快,黎尔满不耐烦地打断了他。

“我听得懂汉话。”黎尔满道。

郑庸也用汉语说:“耶律大石在金军攻陷上京后,带领部队逃往西北,高昌王毕拉格借庭州予他,支持他复国,如今耶律大石竟打起了高昌的主意,如此小人行径,令人不齿,黎尔满大人又如何相信你们,届时不会出尔反尔?”

乌英纵坦然道:“阿克苏与库尔勒一带对大石将军来说无用,又与吐蕃接壤。将军要的只是高昌,否则五万大军,早已沿着天山道南下。”

黎尔满听到这话时不等翻译,骤然哈哈大笑起来,说了句回鹘语,想必是“有意思”。

郑庸开始用回鹘语朝黎尔满分析,黎尔满只是打量潮生,没有回答郑庸。

“结为同盟?你要用什么取信于我?”黎尔满说。

乌英纵说:“此物押在大维齐尔处,以缔双方盟谊,待大辽复国之日,再来赎回。届时将以黄金八十万两、白银一千万两前来相赎。若大辽无法兑现诺言,大人可对其随意处置。”

接着,乌英纵取出萧琨交给他的布包,打开,乃是传国玉玺!

“此物为上京被攻破时,陛下着我以性命相护的重宝。”

一句话未完,黎尔满已瞪大了双眼,连连招手,示意郑庸递过来,乌英纵却抬手拦住,不愿将玉玺交予他人之手。郑庸亦震惊了,未料传说里,中原皇权的象征竟在此地出现!

乌英纵将玉玺放在了黎尔满面前的案上。

玉玺近一尺见方,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纽作五龙相交,以金补了一缺角,四面刻有密密麻麻的石鼓文、大小篆文、楷书、辽文,历朝历代人间天子,俱在其四面加上篆刻。

传国玉玺安静地被置放在案几中央,它就是时间,它就是天下。

郑庸未料这名辽国少师,竟如此轻描淡写就将传国玉玺献了出来。

“大人若还不放心,”乌英纵说,“雅里殿下可留在此处。”

乌英纵相当不情愿说出这话,但计策由萧琨亲自所授,这一手以退为进,萧琨玩得相当熟,知道黎尔满不会要求“耶律雅里”留下。当然,哪怕黎尔满点头,他仍交代了后手。

黎尔满只是盯着传国玉玺,取出一枚透镜,开始鉴别。

黎尔满在高昌王宫中长大,曾是丝绸之路的商务官,自小所闻所见,绝非寻常人等能比,更博闻广记,饱览群书,虽年届知天命,日渐发福,一身学问却不曾丢弃。

郑庸低声而急促地说了一大段话,明显在劝说,黎尔满旋即抬手示意他不必多言。

黎尔满从玉玺上抬头,答道:“你们已经表示了足够的诚意。”

郑庸只得不吭声了。

“殿下需要一万姑墨军,”乌英纵认真地说,“从东线绕过天山南麓,等待大石将军配合,在二十日后的月圆之夜,攻破高昌。”

“可以!”黎尔满不再关注传国玉玺,毕竟他就算拥有此物,也不能携玺入中原一统天下称龟兹帝。然而用它做一笔价值连城的交易,却是无妨,宋人相当有钱,想必愿意拿不少黄金来换。

“我们还需要这位郑庸郑大人随行,”乌英纵终于说出了此行的最重要目的,“朝大石将军回禀,以共同协调两军的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