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困惑(第2/3页)

郑仲湘抬起头来,看向温骏,说道:“你说说看……”

“萧良做事非常敢赌,推进效率也高,这差不多是我们所共识的。鸿盈科技筹备期看上去仅有半年,但要是将他在上游产业链或者供应链上的一些准备,以及相应的技术储备也算进去,时间还可以更大幅度的往前推。甚至可以说萧良建议星视接手朱鹮电子的手机项目,之后又建议星视接手朱鹮电子跟爱立信的手机合资公司,其实就是他自己想做。只是当时他跟星视的关系还比较密切,没有另起炉灶的必要。当然,不管怎么说,鸿盈科技在筹备上,并没有他人想象的那么仓促。鸿盈科技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星源时代在大规模组织员工,进行高效率流水线手工作业,以及与大规模员工后勤管理等方面,这几年摸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也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基层管理人员。因此,就算鸿盈科技前期有一些混乱,但未来五年时间里,将总的员工规模扩大到十万,我们也不能说没有可能,更不能说鸿盈科技管理不了这么大规模的员工队伍……”

“……不过,我现在困惑的有三点。星源时代跟日韩锂电厂商相比,生产线尽可能以手工作业取代自动化设备,大幅降低了装备投资规模,将国内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相比较日韩厂商已经取得很大的生产成本优势。技术层面的突破,进一步扩大优势,确实不得不承认星源时代有其独特之处。不过,在电子产品的代工业务领域,国内不仅星视通讯电子在做,广省更有多家台资电子大厂也在做,至少在劳动力成本这一块,鸿盈未来不可能有明显优势,大家都是赚辛苦钱。而这一块业务,本身就是劳动密集型、技术门槛不太高的领域,星视通讯电子在做,台系电子大厂在做,鸿盈科技未来三五年也不可能形成什么技术上的优势吧?我是不懂技术,但也请教了一些专家,都不认为SMT贴装工艺等方面,短时间内有重大技术突破、大幅提高生产率的可能。所以,鸿盈科技在原本毛利润空间就不足20%的OEM代工领域,大搞价格战,实在叫人看不懂鸿盈科技未来要如何扭亏为盈。还有就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在国内外都有大型生产基地,产能充足,生产不依赖外部代工,像很多台系大厂,目前主要还是接PC、游戏机之类的代工业务。就国内而言,今年全国手机代工总产量可能都不会超过两千万台,这还要将星视通讯电子给爱立信代工的两百万台计算在内。我最主要的一点困惑,就是未来五年内真有那么多的手机代工业务,支撑鸿盈科技如此迅猛的发展吗?”

“温总这段时间对OEM业务研究得很深啊!”林杰对温骏这个人很不感冒,但也不得不佩服他的专业素养。

林杰之前也是主要负责投资业务,知道投资这个行业,很多大牌投资人也很少有对一个全新产业研究这么深的。

温骏微微一笑,说道:“我这人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心里有疑问,就忍不住会去琢磨,琢磨不透吃饭不香,睡觉不好。这段时间我也确实叫这几点困惑折腾得够呛。”

郑仲湘微微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事是有不少叫人看不透的地方,手机OEM产业的发展,鸿盈可能有完全不一样的看法。”

去年全球手机市场销售突破两亿八千万部,今年继续高歌猛进,有望摸到四亿部这个边。

国内的手机销售占全球市场比例不太高,但由于全球制造业加速往国内转移,预计今年国内的手机产量,大概率能突破一亿部,占到全球手机总产量四分之一一强。

不过,今年国内一亿部手机产量,主要还是集中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国际通讯巨头,在国内投资建设的合资或独资工厂里;这些都属于自建产能。

星视收购朱鹮电子与爱立信的手机合资公司,算是自建产能转为OEM产能,规模也就两百万台。

而九十年代以来在珠江两岸扎根的台资电子大厂,近年也开始发展手机OEM代工业务,但分析机构预测今年国内OEM产能,总计能贡献两千万部的产量。

全球手机市场总的产能需求与占据全球90%以上市场份额的国际通讯巨头自建产能,之间差距所产生的OEM产能需求,市场分析机构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未来五年时间里,全球移动通讯市场发展趋势,也是不难分析的,欧美肯定会趋于饱和,新兴国家的增涨也是有天花板的。

这也决定了未来五年时间里总的手机OEM产能总需求,也是能够大体判断的,绝大部分分析机构判断在一亿五千万部左右。

就算手机OEM产能需求有七成,也就是一亿部手机产能需求落在国内,但鸿盈科技有什么脸,说能吃下其中的60%?

现在鸿盈科技大搞价格战,看似抢到一些业务,但一方面鸿盈科技刚转型,规模非常有限,能抢到手的也都是低端边角业务,对已经进入手机OEM产业的台资大厂影响不大,所以没有引起激烈的竞争。

不过,鸿盈科技真想试图吃下60%的市场,背后资本实力雄厚的台资大厂会轻易退让?

其他不说了,星视有朝一日会轻易将爱立信的代工业务让出去?

还是说星视玩不起价格战了?

因此,郑仲湘跟林杰他们分析,更大的可能是萧良对将来手机OEM产业的发展规模,判断跟主流机构完全不一样。

这一点从萧良当年在华商经贸交流大会上的演讲,也是能补窥端倪的。

萧良对内地的经济,对全球产业往内地转移的速度及规模,确实要比主流经济学家、分析师们乐观得多。

郑仲湘他们将五年往后国内手机OEM产业发展预测放宽一倍还是远远不足,感觉需要将五六年后,每年国内OEM手机产量预测,毫无理由的放宽到三亿部以上,才能勉强支撑鸿盈科技激进到没边的发展计划。

然而就算如此,鸿盈科技未来也需要依托价格战去抢夺20%的市场份额,也将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很难扭亏为盈。

毕竟这个市场的利润空间,大家是能看得到的。

OEM代工业务,原本就是整个产业链的最底层,就是因为欧美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上涨,才一步步往发展中国家转移的。

大家做这个,是指望吃人口红利的,指望能分到多少蛋糕?

因此就这一点,郑仲湘、林杰他们到现在还没有看明白。

不过,夜里众人难得到丁文江的江南会馆用餐放松,从姚成毅那里听到一个消息,郑仲湘才突然想明白这段时间困惑已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