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三品(第2/2页)

林秋然手还被萧寻握着,她道:“睡吧。”

屋内烛火晃了晃,萧寻道:“我还有事没说呢。”

林秋然都有些困了,她道:“你说吧。”

萧寻咳了一声,说道:“我如今是正三品昭勇将军,年俸是四百二十石,去年这个时候升官,俸禄肯定会补齐。”

林秋然心里飞快地算着,如今粮价降了下来,但也有八文钱一斤,四百二十石,年俸差不多四百两银子。

她惊叹道:“这么多!”

萧寻笑了笑,“不及你经营酒楼赚得多。”

林秋然道:“这怎能比,而且还有去年赚的钱呢,那加一块也不少了。”

她喃喃道:“以后每年都这么多。”

家里开销不算多,衣食住行,足够花的,哪怕酒楼生意不好,也有萧寻托底。他做了官,也有很多方便之处。

萧寻顿了顿道:“这次打仗,功劳在我,大约还会升官,所以应该会比这多。”

他说完,静静等着林秋然的反应。他也希望林秋然能依靠自己,自己能让林秋然靠得住。

林秋然眼睛亮亮的,又怕吵醒汤圆,压低的声音里藏着雀跃,“真的?”

萧寻道:“我也不敢保准,你先当假的,若是圣旨下来再当真的。”

他一直侧着身子,看林秋然这般高兴,自己也高兴。本来他想等圣旨下来再说,但萧寻又想早点说,哪怕没升官。

林秋然安慰起萧寻来,“你打仗保家卫国也不是为了升官,升官自然好,不成也无妨,你刚多大,往后路还长呢。钱够用,不够家里还有我呢。”

林秋然想萧寻如今都做了三品官,那汤圆上学也不用再托人了。不过一想这些是在战场上流血换来的,她心里不太好受。

萧寻道:“嗯,如今我能为你请封诰命了,等安顿好,我就递折子。”

林秋然眼睛又亮了,她忍不住像夸汤圆一样夸萧寻,“你可真能干,不过,还是先给娘请封吧。”

林秋然今年二十二岁,放以后大学刚毕业,孙氏今年都四十六了,现在身子挺好,不过还是长辈优先,她倒是不急这个。

萧寻忍不住笑了笑,说道:“能同时请封的,这个你不用担心。”

林秋然的确不了解越朝的律法,“那你再升官,还能请封吗?”

不然现在请封的品阶低,后面不成,岂不是很吃亏。

萧寻点了点头,“能。”

林秋然问:“三品能封什么?”

萧寻道:“封淑人。”

若论功行赏,萧寻自己得封爵位,那林秋然和孙氏也水涨船高,能得册封。

林秋然心下了然,这感情好,估计请封还得进皇宫。从萧家村到余安,又到京城,都能进宫了。

林秋然心里美滋滋的,这种事落谁头上谁能不高兴。林秋然忍不住追着萧寻问东问西,连人都偏过去好些。

但她反应也快,慢慢又挪回去了。

林秋然想了想,“请封不急,这马上过年了,有诰命的是不是除夕还得入宫?”

若是要进宫,那林秋然还没做好准备,孙氏那头没问过,但安阳侯府都不乐意去,想来也发怵。

萧寻点点头,“嗯,要参加宫宴。”

林秋然:“那就等等,这不急的,是不是还会赏宅子,不过家里现在住的虽是买的,但院子大也多,足够住。”

要是赏个更大的,就搬过去。不过皇上赏的,不管大小都该感恩戴德立刻住进去吧。

说起这个,萧寻都忘了问:“你们怎么来京城了?”

林秋然听他这样说,临行前寄的信估计是没收到,她道:“汤圆今年四岁,明年明年该启蒙读书了。当初胥州知州赵大人说,京城和胥州的书院好,再加上家里攒了些钱,就直接来京城了。”

想了想,林秋然又加了句,“而且,你若活着,肯定从京城回来,这样就能早些见到。”

烛火微晃,萧寻道:“那我早点打听打听,尽早把这事办好。”

对汤圆萧寻还不太了解,不过他说话流利,也很懂事。

萧寻隔着林秋然望了望,这孩子这会儿睡得很是香甜。

林秋然点点头,本来她还打算托定北侯夫人办事,如今有萧寻,让汤圆上学肯定方便多了。她还得给安阳侯府老夫人写封信,道个谢。

大军回来还是安阳侯府老夫人告诉她的,理应道谢,再送点礼物,这人际关系得处理好,不能失了礼数。

这事儿林秋然没和萧寻说,这边想着,萧寻伸手拍了拍她,“先睡吧,别的事明早再说。”

林秋然点点头,困意来袭,她很快睡熟了。

炕宽,一家三口排排躺,萧寻还拉着林秋然的手。

次日,萧寻一睁开眼,就对上汤圆的大眼睛,天还没亮透,烛灯光芒微弱,父子二人对着眨眨眼,萧寻刚要开口,汤圆就把手指放到嘴边,“嘘,我娘还没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