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第2/3页)
有人雪中送炭相帮,有人危难时刻撤场,
几次泪光打湿衣衫,却强了胸膛;
依然是在路上,行走在这个大街小巷,
每个风光明媚背后,都是百转千回,
有人聚光灯下伫立,有人唏嘘命运不济,
其实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谭彦始终被彷徨和焦虑折磨着,那颗隐藏在一等功奖章背后的弹头,撕裂着他的生活。第二天上午,按照“每月一课”的计划,他要给特警大队的全体成员上党课。他本来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想从“忠诚,尽职,勇敢,奉献”入手,借助若干事例讲解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特警工作,但没想到刚做了开场白,就说不下去了。廖樊以为他病了,就结束了授课,把他送回到办公室。谭彦刚回到办公室,特警们就接踵而来。刘浪、小吕、王宝,他们送来药品、水果和问候。但他们越是对谭彦好,谭彦的心里就越难受。
谭彦被大家当病人看待,没想到就真病了。他发起了低烧,在宿舍昏昏沉沉地睡了一天,直到晚上才有所好转。谭彦回到办公室里,默默地想着百合说过的话,他觉得自己应该选择勇敢,做回真实,无愧于心。他摘掉了作战服上那个“猪爸爸”的徽章,又从奖章盒里取出那枚子弹,一起放在口袋里。他刚要往外走,却碰上了给他送晚餐的马叔。马叔把一碗面条放在桌上,宽慰他别有那么大的压力。
“马叔,我觉得很累,真的,很累。”谭彦从没说过如此脆弱的话。
“我懂。为荣誉所累,为名声所累,能力越大,就责任越大。”马叔点头。
“不是,不仅这些……”谭彦摇头,“您说过,我早晚会离开这里。我觉得,我已经干不下去了。”
“为什么?因为辛苦吗?”
“不,因为他们太信任我。我压力很大。”谭彦说。
“是啊,信任有时是很可怕的东西,让你不知不觉变得不再像自己。”马叔说得很有哲理。
谭彦看着马叔。“也许这条路我从开始就选错了,我不该那么拼命,那么努力,一味地往上走。也许做个普通人也没那么不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他想起了季敏的话。
“哼……”马叔摇头,“每个人一辈子只有一条路,迈出脚步就不要说后悔。命运是弱者的借口,运势是强者的谦辞。所谓的平平淡淡,只是忍辱负重罢了。”
谭彦看着马叔,心潮起伏。“您知道吗?我因为过于看重工作而失去了家庭。是,我是得到了很多,地位,名誉,但我失去的更多。这样,算是成功吗?”谭彦问。
“你要相信,失去的都是不属于你的。拥有的,别人却都夺不走。是,咱们的传统文化总说淡泊名利,但事实上呢?哪一个成功者不是在追名逐利?我倒不觉得追名逐利有什么不好,这才是真实的社会。那些口口声声说淡泊名利的人,或是被能力所限,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或是别有用心,设计误导。谭彦,我要是你就不会去犹豫,宁愿做过了后悔,也不要错过了后悔。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成功和失败只在于你自己的内心判断。”马叔看着谭彦的眼睛。
谭彦愣住了:“马叔……你……真不像个管食堂的。”
“哼,我本来也不是个管食堂的。”马叔也笑了。
“那你是干什么的?”谭彦问。
“我是海城市公安局的特警啊。”马叔回答。
两个人都笑了。
“谢谢您,给了我指引。”谭彦诚恳地说。
“听我一句劝,不要放弃对权力的追逐。追名逐利,是为了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帮助更多要去帮助的人。到达更高的层次,才能接近自己的理想,实现人生价值。而一旦放弃,你失去的就不仅是现在的一切,还会因为退缩而后悔。”马叔又说。
“嗯,我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赤裸裸地赞美权力。”谭彦说。
“哼,可能听着刺耳,但这是事实啊。拥有权力的时候,你的出行才叫轻车简从;开会的时候你可以最后一个到,大家都会等着你;结束的时候你可以第一个走,大家都会送你;所有的公共资源都可以为你所用,你不必担心物价的上涨、资源的缺乏;你不必考虑别人的心情感受,不必关注别人的脸色;你可以选择是否去参加应酬,是否要进行表态;你甚至可以决定别人的前途和命运;所有人都以认识你为荣。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啊。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德位相配。”马叔一口气说完。
“呵呵,您这是在给我洗脑啊。”谭彦笑。
“我是不想让你放弃。记住,做了就不要后悔,一后悔就输了。追名逐利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荣誉和权力,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你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行了,这么晚了,不打扰了。”马叔说着就离开了房间。
谭彦伫立在原地,默默地想着马叔刚才的一席话。他犹豫了良久,从口袋里拿出了弹头,放回到奖章盒里。他决定,一切都等省厅那场报告会结束之后再说。他不能因此而放弃自己人生中这重大的机遇。也许马叔说得对,追名逐利本就没有错,只有获得了荣誉和权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不能让那颗子弹毁了自己的一切。谭彦相信,自己会用一个更为周全的方式,解决面前的困境。
整整一天,谭彦都窝在办公室里。他在电脑前不停敲击着键盘,反复推敲着省厅报告会的稿件。窗外王宝的枪声在一下一下地作响,谭彦却早已习惯了,这成了他写稿的节奏。这次便携音响里放的不再是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取而代之的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1804年,贝多芬开始构思动笔,他那时已经写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遗嘱”,耳聋已经不可治愈,恋人离他而去,那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岁月,但他没有被接连不断的厄运击倒,反而开始了一段创作高潮,重新审视自己生命的意义。音乐带给谭彦思路和灵感,更给他带来勇气。他觉得自己此刻和贝多芬当年一样,经历了人生中的起承转合、跌宕起伏,无论面前有多少艰难险阻,总会峰回路转,迎来转机。
他没在演讲稿中夸夸其谈,说那些高大上的词语和震撼的排比句,更没刻意将自己树立成铁血硬汉的形象。也许在别人眼里,他是特警的代表,是击毙毒枭的英雄,所以演讲稿就理应铿锵作响。但谭彦知道,要想让这次演讲成功,就必须有不同之处。他是这方面的高手,高手做事总会另辟蹊径、反其道而行之。虽然省厅这次搞的只是报告会,并非比赛,但谭彦明白,只要大于一个人,就会产生竞争。听众的感受直接影响着宣传的效果。论奉献,自己无法与一生扎根边远派出所的老霍相比;论牺牲,自己也比不过在排爆中光荣负伤的断臂小赵;论忠诚,十年内抓获百余名凶犯的刑侦尖兵老孙一马当先;论创新,自己也处于大数据专家小李的下风。所以他要找准一个“点”,让这个“点”与众不同。这个“点”就是平凡。他不会让这次演讲那么咄咄逼人,让人觉得有压迫感,他要用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娓娓道来地讲述一个“字警”融入特警这个火热集体的故事。他要让听故事的人如沐春风,感同身受,他要给自己一个平凡的“人设”。他要打破那个所谓“一手拿枪,一手拿笔”的前期形象,让自己成为广大普通民警的代言人。这,才有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