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老前辈口中的步步高(第2/3页)
老人家已经去吃饭了。
只是,杨文征虽然没有把温老教授从练功房请来,却通过电话,把他请了过来。
“小方,你不着急啊,温教授还有我们手外科的李琦教授,马上就来了。”
“你再等一会儿,我再给你去捉一只老鼠……”杨文征交待完,马上就再次提了一个老鼠笼子过来到操作台。
熟练地完成了老鼠的麻醉后,它便瘫软在操作台。
而杨文征则是继续熟练地完成了四肢固定以及尾巴远端固定等操作,而且,一边稍微象征性消毒后,用圆刀切开了尾巴的皮肤以及皮下组织,把尾动脉的全程给暴露而出。
紧接着,在方子业地好奇打量下,杨文征咔咔咔地把尾动脉直接用组织剪剪成了二十段左右,想了一下,觉得这个段数已经差不多。
紧接着才给方子业说:“二十段差不多了,你如果可以把这些节段,全部缝合起来后,血管通畅率仍然可以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话,你小子就赚大发了。”
杨文征一边很是兴奋地这么说着,一边用注射器抽吸着肝素生理盐水滴注着尾动脉断端,避免凝固。
方子业肯定是听明白了杨文征的意思,左脚略往后挪了半个步位:“征哥,我,我的博士生导师是邓勇教授。”
方子业想要提醒一下杨文征。
杨文征却摆头说:“这个不重要,你是创伤外科的也好,还是关节外科的也好,只要你能做我们手外科的断指再植的血管缝合,都可以来我们手外科。”
“骨科是一个大家,不分家的。找工作的时候,只要找到工作就好,你现在还年轻,不懂得这些。”
“我们医院的手外科平台,可比创伤外科更好……”杨文征对方子业眨眼。
暗含的意思就是,挣得多。
方子业仍没回话啊,双手背着,眼珠子转动,仿佛是在思考着什么似的。
杨文征则继续说:“小方,你这辛苦地训练缝合术,而且把缝合术练习到这么深的火候,你可别告诉我你没这层意思啊。”
“如果不来手外科,你吃缝合术上的这么多苦,浪费那么多材料干嘛?”
“你看,缝合术,在练功房里,你先缝合橡胶肉皮,再缝合橘子皮、豆腐、皮冻,水面漂浮的塑料盒片,水下模拟的血管模型,再到张力性缝合的皮筋张力血管,最后才到了这一步。”
“是吧,你吃过多少苦,你自己心里应该是清楚的啦。”杨文征满脸一副,你小子的心思,我早就知道了的表情。
方子业的脚再次退了小半步,谨慎回说:“征哥,皮冻缝合的后面,还有这么多缝合练习材料?”
这种话,不能瞎答应。
没练习过就是没练习过,方子业如果胡诌自己练习过,反倒是不太好交待。毕竟练功房里面,练习过什么,大家都知道。
方子业练习的材料,最上限其实就是皮冻缝合,哪里会有什么漂浮的塑料盒碎块,什么血管模型、皮筋张力性血管这些?
方子业的这个反问,直接把杨文征给整不会了,手里的注射器以及他整个人都是一僵:“你没练过?”
方子业轻轻摆头。
杨文征的呼吸更加不顺畅了,本来,杨文征只以为,方子业是为了达到手外科的绝对青云之梯,偷偷练习,即便默默无闻,仍坚持不懈。
然后等着在手外科一飞冲天,被赏识然后顺理成章地成为手外科的博士,再顺势成为手外科的医生。
但方子业此刻的眼神和表情,仿佛印证了自己的猜测都是一厢情愿。
“这也都不重要,一切等温教授还有李琦教授来了之后再说吧。”杨文征没再多废话。
手外科整个亚专科,如今能够特别熟练缝合血管的高精操作主刀,人数不多,满打满算,也就是几个教授和副教授可以单独承担起这样的任务。
要说一些主治的话,即便是比杨文征资历更加老一点的朱全林主治,也要看发挥,不特别稳定。
这就让,科室里一旦遇到了断肢或者断指的急诊,就得副教授亲自出马,甚至偶尔,倪耀平这样的教授,都得亲自上场。
教授们早就希望有一个人,可以扛鼎起来,把断肢再植术接过手去,他们好老老实实地进行皮瓣设计、神经转位、神经移植、血管移植这样更加高精尖的术式。
只是,到目前为止,这样的年轻人,还没出现啊。
之前的关启全还是主治的时候,就是常规做断肢再植,但他现在也已经升到了副教授,肯定也希望能够接触更加高端的病种,不愿意继续再在断肢再植术上发光发热,希望有小兄弟可以接手过去。
……
一点五十五分。
留院做急诊手术的李琦副教授,把手术交给了他所在组的主治负责操作,直接跑来了练功房里。
且温教授,目前也已经是到了路上,打电话说,李琦一旦到达,就先安排学生做操作,他只要看‘步步高’结果就行了。
李琦问:“温教授,步步高是谁?”
“步步高就是方子业,方子业就是步步高,你管这么多干什么?”
“我在骑车,不要打电话了。赶紧先做操作。”温教授在电话里催促。
一切都作罢,方子业也只能是被迫营业。
有之前的两次缝合水平在,方子业也不可能再故意地乱缝合,以拉低自己的缝合水平,这是对成为练手材料的老鼠不尊重,也是对杨文征等上级医师的不尊重。
方子业在缝合到第五个血管破口时,温东方老教授,就到了练功房,且把门关上了,此刻戴着口罩和帽子,一边撕开了无菌的检查手套,往操作台面靠近。
操作台正好四方,与手术室不同,每个方向都可以站,他就站在了唯一空着的方向。
稍微看了两眼后,温东方教授就忍不住指点道:“力气小了,血管没你想象得那么脆弱,再把力度增加你现在的三成,这样你在缝合打结的时候,会更加顺手一些。”
方子业看了一眼温东方教授,没回话,但总归是增加了一丝丝的力度。
他如今对力道的把控,比之前更加游刃有余。
不过,温东方老教授的眼睛仿佛是火眼金睛。
方子业再完成一针缝合后,温东方老教授又说:“力气大了,再减一点,再减个之前力道的一成,一定是让血管断端恰到好处的紧贴,不要形成内外翻,这样才能避免涡流以及湍流形成,增加血管流畅率。”
“一旦形成湍流或者涡流,就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同样的,也会影响血管通畅率。一般而言,很多医院要求的是百分之九十的通畅率,都是因为缝合时,力道把控不好,形成了部分的内翻或者外翻,以至于形成了湍流和涡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