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派人手(第2/3页)
都要学,因为以后自己工作了,都会用得到。
“好!~”
“不过吧,你下个月就要出国了,所以时间上会很紧张。但是等你出国回来之后,你就知道,方子业目前的基础实验操作水平,能到这样的地步,是多珍贵和不可思议的事情。”
“远亲且不如近邻,邓勇教授的个人魅力,也不是你表面上所看到的那么支离破碎的画面。”洪字礼又这么说了一阵,然后便沉吟起来,挥了挥手,先让钱乔峰出去做自己的事情。
……
操作室里。
细胞还在冰浴反应期间,方子业与洛听竹各自摘下手套,按下了计时器,带出了操作室。
洛听竹则是似乎有些舍不得浪费她才新买不久的,合手手套,左手拧着一双手套,右手悄悄地和它作别,然后才丢进垃圾桶里。
出门时,洛听竹说:“师兄,我刚刚也不知道洪字礼教授看了你多久,但能看得出来,洪字礼教授对你很欣赏。”
方子业则想了想才问:“听竹,你大概能够知道,洪字礼教授,在我们医院的科研水平,属于哪一级别么?”
方子业知道,洛听竹在这方面,比他了解得还要多。
方子业是中途来到中南医院的,但洛听竹是土生土长的,从一入学就到了汉市大学,信息量的积累就不一样。
“如果论起单纯的基础实验的厚度,洪教授绝对是超一流水平,三十一岁就担任硕士生导师,三十四岁就是博士生导师并且开始带博士,三十六岁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虽然目前工作站里面没有招到合适的人。”
“但我觉得***的段师兄,可能会选择留站继续工作两年,才会正式去找工作或者留院。”
方子业闻言一怔出神啊。
自己的老师袁威宏,在骨科的科研领域,已经算是翘楚了,可师父的履历,和洪字礼比较起来,就显得有点相形见绌了。
三十四岁的博士生导师并且还带博士,这科研的积累已经厚到可以不要脸的地步。
自己的师父预计自己要正式开始带第一个博士,估计得等到三十七岁左右。
而,洪字礼副教授的这个履历,虽然和刘煌龙这样的“超变态级别”人物没办法比,但在中南医院甚至整个鄂省,都是名列前茅了。
“挺好的,所以洪教授组,才不缺课题资金啊!就只担心钱花不完,还得特意花费时间去匀称一下每个课题的资金流度。唉!”方子业感慨一声。
他这么问,不是想要改投门派,而是想象着对标一下,如果袁威宏这个小师门,或者邓勇教授这个大师们,想要达到洪字礼副教授所在师门的经费充裕程度,到底要多少的积累。
可很显然,方子业还是有点好高骛远。
“没事儿,师兄,都有机会的。”
“洪教授的底子本就厚,而且带的学生们都很给力。洪教授自己的硕士读博是完全无缝衔接,段师兄还有钱乔峰师兄,都是洪字礼教授自己一手带出来!”
“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做得到。”洛听竹自行勉励一句,与方子业并行,走到了操作室外的实验室办公大厅。
但洛听竹并未着急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而是路过了自己的座位后,把自己的电脑搬了起来,连带着蓝牙鼠标和充电器,一并搬到了方子业的旁边。
放下并双脚并拢着坐下后,洛听竹才说:“师兄,你能不能帮我修改一下这篇论文啊,我本来是打算初稿就让兰天罗师弟审的,他毕竟写生信的经验比我还要丰富。”
“可我觉得还是少一些低级错误为好。”
洛听竹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也很会学习,很会去求教的人,她会把自己前期所有能铺垫的都铺垫好。
以减少对方的负担和有机可乘的机会,但即便是如此,仍然不乏有些人想要乘机而入,死皮赖脸。
“好,可以!你先放这里或者用U盘拷贝给我吧,我暂时还要整理一下思路。”方子业先没着急着马上答应。
因为方子业现在做的实验路数有点多,实验组也有点多,他必须把每一个组的进度,后续要进行的实验路线,材料、试剂等都要一一罗列清楚,这才能够保证万无一失。
经常回顾,经常提前从思维上推进自己的实验步骤,这才是一个相对成熟的科研人,该做的事情。
洛听竹自然没有纠缠,她把电脑拿过来,不是不放心方子业,害怕方子业窃取她的成果,而是想要把所有的前期准备都做好,甚至她自己给自己的论文还做了审阅。
里面备注了哪些可能是有问题的,想要方子业重点看,哪些应该是绝对没问题的,可以不看,哪些是不太确定的,需要细看。
细看和重点看,都在洛听竹的心里,有一个充足准备。
方子业打开自己的双肩包,从里面掏出来了四个超级大的笔记本,A4纸页面,上面标注着有点复杂线路图,总结,总纲,细纲和小纲。
洛听竹本来是随意一看,但看完,又移不开眼睛了。
“师兄,我可以拍个照吗?”洛听竹双脚立正并站,眼睛里充满了求知欲。
“不用,这个不用,这个我已经整理出来了电子文件,我等会儿拷贝你一份,这些我都要留下来交给揭翰和兰天罗两个人的。”
“先给你吧,你到时候打印给他们,别用发送的形式。”
“我们也不懂,这样直接发送的话,并不合适。”方子业转头,笑了笑说。
自己曾经,孤零零的一个人,走过荆棘,就希望师弟们不要再重复自己的老路了。
没有师兄们的‘遗泽’可以继承,那就作为其他师弟们的师兄榜样,把一些自己总结出来的财富,传给他们。
这才是一个师门往上发展的正确路线。
洛听竹递过去自己非常可爱的U盘,外**也是淡绿色的。
不过方子业没在意这些细节,就把这些东西给拷贝到了洛听竹的U盘上。
只是,就在方子业打算退出U盘的时候,洛听竹才略不好意思地说:“师兄,你把那个文章的文件夹复制到你的电脑上吧,可能是有用的。”
“这是我找一个师兄,通过python爬虫,爬出来的,最近十年和骨肉瘤、尤因肉瘤以及骨巨细胞瘤的所有文献,包括meta分析和综述。”
“本来是打算过段时间分享给你的……”
“啊?还有这样的好东西啊?”方子业好奇地打开进去。
发现,洛听竹把这些文献整理得非常好。
首先参考论文的文件夹下有三个子文件夹,分别就是三大肿瘤系。
然后在每个肿瘤系别下,还有数个子文件夹,分别是综述、meta分析、化疗方案、基础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