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小医生下乡,师父们有交待(第2/3页)
“那是好事啊!”
“对了,听竹,你去了之后,有大概知道,你所在团队的研究深入程度了吗?”方子业问。
这个才是他最关心的东西。
国内,洪字礼副教授的研究团队,算是特别深入的了,但方子业并不知道国外的团队,目前常规在研的项目到底深入到了什么样的层次。
“很多团队都是在做基因测序,力求寻找新的,既往未出现过的全新靶点。还有少数的实验组,在进行的就是我们国内常规的课题。”
“目前我的老板给我匀过来的一个小课题,就是属于小分支中的分支,可以做可以不做的那种方向。”
“这边实验室里面的设备,比我们实验室高端了……”洛听竹并未直接解释,但这一个省略号,就代表了很多东西。
方子业看完信息,内心狠狠地感慨了一下,这样算起来,至少还有十几年的差距啊。
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国外的医学实验室里面的研究水准,就已经对标着通路了,甚至各种mRNA、miRNA等寻找、定义以及处理的试剂,都是他们产出的,这研究的基础就完全不一样。
然而,在这个方面,国内目前最先进的技术,还才在建立自己的细胞系层面,真正做自己独有的miRNA探测技术的,还是那种最最最顶级的高校和实验室。
“肯定可以增长不少的见识,你去了也将近一个月了啦,收获肯定不少吧?”方子业问。
“嗯,还好之前就打了一些基础。所以操作上没太大的区别。”
“就是这边的图片和结果,实验室完全保密,除非是用于毕业论文的书写以及论文投稿,否则是不让带出实验室的。”
“所以师兄,我最近……”洛听竹像个憨憨一样汇报。
方子业:“……”
方子业看完信息,深呼吸了两口气,则说:“你要是实在找不到照片的话,就别找了,自拍一两张也可以。”
方子业的话稍显油腻了一点点,带着调戏的成分。
可方子业没想到的是,洛听竹竟然发了个害羞的表情包后,还又发了个点了点头的表情包过来。
她竟然同意了。
方子业还在愣神的时候,就看到洛听竹又问:“师兄,我们实验室是不是又来了一个运动医学的师姐啊?”
骨科的‘金花’,就三个。
创伤外科的洛听竹,运动医学和关节外科各自一位。
运动医学的那位同学与方子业是同一届,关节外科的那位女孩子,则是比方子业小一届,可论起入学研究生的年份,都比洛听竹早,所以洛听竹叫她们师姐。
“有吗?我没注意啊,我最近都是很晚才在实验室。看一下揭翰和兰天罗的实验进度,就回了。”
“你是找她们有事情吗?有的话我帮你问问。”方子业是仔细思考了一下,才这般说。
“没有,我也只是问问。”洛听竹赶紧回,几乎是秒回。
“奥,那要不要我去问一下她的微信啊,然后转给你?”方子业继续问。
方子业就是故意的。
虽然说,方子业不知道怎么去追女孩子,但是方子业觉得,现在的自己,太过于油腻,并不好,但是假装自己有点直男,貌似很不错。
洛听竹则没再回复了。
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
三分钟后,方子业则才给洛听竹说:“逗你玩的。”
“我还得处理一下WB的一些标签,你先去忙吧。”
洛听竹发来了一个速跑小狗的表情,一溜烟不见了。
方子业则庆幸现在是有表情包这样的东西,否则方子业永远都了解不到洛听竹内心细腻的心思。
干活干活……
时间很快就渐渐临近三月份的尾声。
三月份属于大月,有三十一日。
所以在三月三十日这一天,邓勇教授终于是在查完房后,暂时中止了直接下手术室的念头,把打算先去到手术室里混机会的方子业给抓进了办公室里。
“师父!”方子业进到了办公室后,就改了口,然后眼观六路地看着自己要做些什么。
还真有的做,接一杯水,顺便再给邓勇从下面掏出他的专属烟灰缸,里面插满了烟蒂,方子业还帮忙清理了一下。
“你明天是和李元宏一起出发去恩市啦?”
“是的师父。”方子业一边拍着烟灰缸,一边转头回。
“我想的是,有个熟人带一下,可能更好融入到恩市中心医院里面的人群,这不是李元宏大哥正好在我们医院进修。”
“他也是一个月才难得回去一次嘛。”方子业笑着回,然后站起,把收拾好的烟灰缸递给了吞云吐雾的邓勇教授。
“你和李元宏之前就熟悉吗?”邓勇翘了个二郎腿,转了下方向,右手肘部靠在办公桌上,食指中指夹着的烟,正好位于烟灰缸的正上方。
方子业规矩坐下,摇头:“师父,李元宏大哥是目前和我们小组合作着写文章,揭翰给了他一个方向,他自己在收集meta分析的数据。”
方子业读懂了师父的意思,也就不打哑谜,直接把邓勇教授关心的点直接说透,不废话,也不需要邓勇猜测。
“你们几个有意思。”邓勇似笑非笑。
开玩笑,揭翰,一个硕士研究生,竟然还能有文章往外面送,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来的啊。
而且,揭翰去搞文章数量和方向,兰天罗负责数据的处理,几乎是可以量产工具性文章的,这是其他组都没有的优势。
再补上方子业这一个在基础实验方面大杀四方,且在专业层面,如今是所有学生里面天赋最高的一个。
邓勇都对袁威宏有点羡慕甚至嫉妒了,可也还好。
索性袁威宏是上贡了一个学生到他这里,他暂时还不是博士生导师,即便是博导也竞争不到名额,到时候都得上贡,交给他这个老大……
邓勇则又说:“从你复试结束,我一直都没找你,不是仅仅因为你和我都忙,而是我在思考一个问题。”
“我找我的老师李国华教授,还有袁威宏都不止一次地讨论过你后续的规划问题,只是讨论来讨论去,也没一个最终结果。”
“所以,我也不给你什么压力,你就按照自己的节奏,尽量往前走就好。”
“你在博士期间,最好是可以多完成一些工作量,这样你留院的话,标准也可以提高。并且,专业能力如果足够丰富的话,你可以跟班总住院和正式的总住院期间合并。”
“这一年的苦哈哈生活,你是怎么也逃不掉的。但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谁会成为接手你创伤外科总住院位置的下一个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