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直播专访(第2/3页)

裘正华应该是经历过非常多的采访,因此,在采访的过程中,非常轻易地就掌握了节奏。

而且随着他说话,分享的内容仿佛起伏有秩序一般地将人带入进来。

“比如说,普通人对于车辆修理是不太懂的,但普通人对于车辆的驾驶,都是可以驾驭的。”

“意思就是,你不用会修车,也不用会组装汽车,给了你一辆汽车,普通人就可以使用。”

裘正华紧接着又解释:“当然,这一个器械也不是普通人就可以使用的,它的使用范围,局限在专业的骨科医生人群。”

“我们很多手外科和创伤外科的医生啊,如果有了这个器械,他们就可以很轻易地完成保肢术了,这会大大地减少截肢率。”

“孟记者,我不知道您对截肢患者的生活状态有没有什么了解。”

孟嫦祎和旁边的黄记者闻言脸色当即一暗,孟嫦祎点了点头,语气微变道:“裘教授,我们来中南医院之前,走访过京都和汉市的残联。”

“我知道,不管是双手也好,还是双脚也好,对人体而言,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裘教授,刚刚聂主任所说的这些数据,能不能宣示,我们的改良已经成功了,以后很大可能应用于临床?”

“如果要应用于临床的话,又是哪些医务工作者用呢?”孟嫦祎循序渐进地问。

其实孟嫦祎这个问题,裘正华都已经回答过了。

不过毕竟孟嫦祎不是专业人士,对专业病种的理解肯定不如方子业等人。

裘正华没再继续回,而是示意谷元东老教授发言。

谷元东则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这种微型循环仪,可广泛地用于多种外伤创伤患者。”

“不仅仅是创伤外科的医生,还有手外科的医生。”

“差不多所有比较成熟的手外科医生,在这样的器械帮助下,都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着需要抓时间去做的一些术式,这样更能提升手术的质量。”

“根据刚刚小聂分享的一些数据而言,如果微型循环仪在临床试验中,仍能保持同样的数据,甚至稍微少一些,只要差距在一定范围内,都是巨大的成功。”

“所以我很期待它能提前面世。”

“甚至啊,我很欢迎方医生还有聂医生,能够将华山医院作为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第一批基地。”

“我们团队,愿意协助做第一批临床试验!”谷元东笑呵呵地说。

孟嫦祎便笑着回头,看向了方子业和聂明贤:“方医生,聂医生,谷教授说愿意协助第一批临床试验,你们的意思呢?”

在孟嫦祎看来,现在的场面就是老慈少肖。

谷元东老教授作为院士,竟然愿意参与到第一批临床试验中来,这就是对后辈的抬爱。

然而,方子业和聂明贤此刻心里略显错愕。

没想到谷元东老教授竟然会当着记者的面说这种‘不太要脸’的话。

众所周知,这个微型循环仪一旦面世,那就是中南医院手外科的核弹级底牌,甚至可以让中南医院的手外科综合排名至少往上攀登十几位都不为过。

谷元东这么一搅合,如果中南医院和华山医院同时进行第一批临床试验的话,那么中南医院手外科的主场优势就相对更薄弱。

自然,有些心思和想法啊,是不能公之于众的。

方子业也只能表示很感谢前辈的提携:“自然是求之不得的,谢谢谷教授的抬爱。”

聂明贤嘴角蠕动着则没有说话,仍泛着笑容,就不知道心里在怎么想。

隔壁,刘煌龙则直接开始‘伪感冒’了。一直哼哼哼,咳咳咳地清理着嗓子,发泄着自己的不满。

谷元东老教授固然是刘煌龙的偶像,但偶像不是用来跪迎的,而是一种目标。

现在谷元东老教授的这种举动,着实有点不太厚道。

或许谷元东老教授也觉得不太好意思,听到方子业答应之后又道:“如果第一批不太方便的话,第二批也是可以的。”

方子业的爽快答应,让谷元东很难在一众老教授面前立住脸面。

华山医院固然是想继续在手外科屹立不倒,但也不能太过于不要脸。

将别人的主场优势都完全挖走。

要知道,当年华山医院原创一些术式的时候,也没有在华山医院进行临床试验之前,就把第一批临床试验基地让给其他单位啊?

这就是主场优势。

倒也不完全是自私。

而谷元东自行先退一步后,孟嫦祎才稍微意识到了刚刚话题的敏感性,笑了笑道:“其实第一批和第二批临床试验都是一样的。”

“我们都是期待这个微型循环仪可以更快的面世,是吧?”

“哦,对了,几位教授,我刚刚听你们说,你们来中南医院的本意,并非是为了这个微型循环仪而来,而是另有来意。”

“能够发现和见证到微型循环仪的存在,属于是意外之喜。”

“能不能再给我们介绍一下毁损伤和功能重建术这两种原创的手术术式呢?”孟嫦祎又把话题拉回。

谷元东闻言道:“孟记者,那你可就问错人了,这两种术式的原创作者就在你的身前,也就是方子业医生。”

“你让我们给你介绍,不如问他,他不仅可以给你介绍这两种术式的用途,甚至还能给你表演几台手术。”

“这样的手术,我们年轻的时候都没遇到过,我们现在年纪也大了,肯定是很难再回到临床上去学了。”

“人老不以筋骨未能啊……”

孟嫦祎就把话筒和摄像头对准了方子业所在的方向。

方子业则是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看了看默默给自己加油的师父袁威宏,再看了看后赶来看热闹的洛听竹以及兰天罗。

更看了看鼓励自己的刘煌龙。

便缓缓开口道:“关于毁损伤的治疗,其实这一切都要从我之前在恩市的时候说起,那时候的我,还只是个小医生,实力还很微弱……”

“但那时候,我看到有很多的毁损伤病人,在选择了截肢之后非常痛苦。”

“有些人是家里的顶梁柱,有些人的孩子还尚在襁褓,有些小孩的年纪不过十岁。”

“毁损伤属于外伤,是意外,多产生于车祸伤,它是不挑选年龄的……”

“从这时候起,我其实心里就埋下了一颗做毁损伤保肢术的种子,后来,有幸与省内的几位专家,如同济医院的段宏教授,协和医院的齐巧文教授。”

“还有我的恩师邓勇教授,我们一起合作了一台毁损伤保肢术后,这个种子就越潜越深……”

“但后来,我们又发现,保肢术后,患者的肢体只是存在,而无功能,于是又幸得刘煌龙教授很擅长神经治疗,我们团队才又一起合作研发了功能重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