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足不出户,领略世面千秋(第3/4页)

……

方子业紧接着又带着人在14、15床两张床位上,比较细致地评估了一遍患者的基本情况。

14床比较年轻,才四十多岁,不过有点太怕痛了,所以康复得也不是很好,方子业就让管床医生继续加强镇痛管理。

15床则是康复非常好的,目前需要停药,但似乎有点脚气,所以方子业还是建议再多加一味外用药。

出门之后,方子业才总结道:

“具体的用药,刘海华,我就不给你定了,你自己去琢磨一下,用得差不多到位就行。”

“除了疼痛管理之外,记得多与家属沟通一下,让家属加强监督。”

“功能训练的事情,家属监督和病友监督比医务工作者监督更加有效。”

“15床,龚罗元,是你的吧?”方子业转向看向了高大的龚罗元。

龚罗元微微垂首,双手本置于腹部,闻言马上伸出双手开始记笔记:“是我分管的,师兄。”

“15床目前有脚气,脚气属于是真菌感染,如果不予以控制的话,真菌移行到了创面,就会变得很麻烦。”

“你请一个皮肤科的会诊,如果你可以做得更加细致和深入的话,可以将这个足部真菌感染在功能重建术中的防控,作为一个小课题来做。”

“临床之中,宝藏无穷!”

“龚罗元你虽然才开始管床,但你来科室里的时间已经不短了,一些基础知识,还有管床的基本套路,你都已经明白了,就应该开始培养自己的科研思维。”

“这个小课题,你可以自己单独操作,也可以请求和师兄们一起协作着做。”

“当然,你也可以不做,选择做自己的事情,这都无所谓的。”方子业仔细地分析道。

龚罗元还没有说话,刘海华就马上回道:“做啊师兄,我到时候和罗元一起做!”

“我们过几天就去查文献。”

方子业每次指出来的东西,做了之后,就会有不错的成绩,傻子才不做。

龚罗元也马上点头:“谢谢师兄。”

方子业点了点头,而后巡视了一圈,最后将目光定格在了与宁武阳距离比较远,一言不发的兰天罗身上,而后又看了看宁武阳。

宁武阳的个子比方子业略矮,高高瘦瘦,面相也可以用清秀二字来形容。

宁武阳的皮肤偏白,而且应该是特意打理过,发型独特却又不乖张,胡子被刮得很干净,连胡茬都没有。

鼻子高挺,颧骨略宽,眼睛也很炯炯有神,整个人的气质,既沉稳,又具有攻击性。

“宁武阳今天是第一次来科室里把?”方子业喊了对方一声。

宁武阳闻言一笑:“方师兄你好。”

“嗯,我们先查房,查完房了再聊吧……”

方子业而后又说:“胡青元,你把今天我们查过的所有病例都要从头到尾地梳理一遍,不仅仅局限于诊断,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检查资料。”

“你带U盘了吧……”

“带了,方老师。”胡青元点头说。

方子业表示认可后,就要往下一个病房走,却忽然被舒朗给拦住了。

舒朗则马上双眼看起来很是精明地问:“方师兄,我可以帮小胡吗?”

方子业闻言一愣,开拔的步子又停下:“你帮他干嘛?”

“别想多了,这就是锤炼他的基本功,快速帮他入门,不是有什么好东西瞒着你们。”

“你们早就入门了……”方子业的嘴角微微抽动……

而这一幕,虽然只是一个小玩笑,却尽被宁武阳收入了眼中。

……

本来方子业说好了要在查房完之后,就去和师弟宁武阳聊聊的。

结果方子业还没有查到最后一个房间,师父袁威宏以及邓勇教授就亲自同时来找了方子业。

方子业从病房离开时,病人和家属都颇为不理解。

邓勇就道:“各位,不好意思啊,方医生现在有点其他的工作安排,等会儿袁医生会继续带着团队查房的。”

“实在不好意思啊。”

“邓教授,什么事情不能等查完房吗?”病人笑着问。

邓勇摇头:“这可不行,这是方医生的好事。耽搁不得!~”

“只是查房,也不是手术……”

邓勇只是这么说了一句之后,就把方子业给领走了。

方子业都觉得有点莫名奇妙。

方子业跟着邓勇从创伤外科回到了手外科之后,方子业才问道:“师父,是有什么急事么?”

“还是又有人要来找我啊?”

邓勇闻言点了点头:“是戴竺老师和张兴泽老师,两个人现在在楼下的办公室里。”

“裘正华老教授也在,三个人是特意过来看你的……”

方子业闻言,内心猛地一颤。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祖海国能邀请到两位院士,可能是两位院士给祖海国面子,但裘正华老教授会邀请戴竺以及张兴泽两位“院士”来中南医院,这完全出乎了方子业的预料之外。

“师父,为什么?”方子业十分不理解。

现在的自己何德何能啊?

德不配位,必得其反。

方子业能意外与两位老院士结识,完全是基于对祖海国的救命之恩,祖海国不知道怎么想的,就找来了两人来看自己,这属于是‘报恩’。

可方子业自己有什么逆天的成就值得三位院士组团来看么?并没有。

“这件事说来话长,如果不是几位前辈的指点,就连我都在瓮!”

“具体的原因,还是等会儿再说吧。”邓勇的表情有些凝重,说完之后,就直接将方子业往主任办公室里面带。

邓勇推门而进后,方子业紧随其后。

里面坐着三位老人,看起来都是慈祥和蔼,裘正华老教授方子业是认识的,不过他今天戴着的不是金框眼镜,而是换了另外的无框眼镜。

另有两人,一个地中海,高额头,刀眉,也戴着眼镜,不过他与裘正华老教授比起来,就略显富态,苹果肌格外突出。

“裘老师好。”

“戴老师好!~”方子业不用邓勇介绍,就认出来人教戴竺,魔都九院的院士,如今虽然不在临床活跃,但依旧在国内的学术界享有盛誉。

在遇到了两位老院士后,方子业将所有院士的履历以及照片都捋过一遍,清晰地认识每一个人。

另一人,身材也是微胖,团脸圆下巴,眉毛很粗但发际线浓密,根本看不出来有七十多岁的高龄。

“张老师好!~”方子业先后与两人打招呼。

张兴泽院士,冀省医科大学三医院出身,目前在临床和科研领域都非常活跃。

方子业的客气,引来了三人的一阵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