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拜会与疯了吧!(第2/4页)
好像听洛听竹自己说,她有一项比较特殊的能力,就是将操作的流程记住之后,还可以回忆慢放。
所以,洛听竹高考的时候,看到了题目,她就可以慢放出之前做过的类似题目的前期证明过程。
记住公式之类的,在她这里完全不是问题。
特别是语文和英语……
天才总是不讲道理的。
房志宽教授闻言也走了过来,羡慕不已地道:“吴教授这种天资,着实是外科医生的嫉妒之源。”
“听吴教授自己说,只要有人敢教,他就可以在非常短时间内,将技能学到和他的老师靠齐的程度。”
“我和严教授已经验证过了,就只差解剖了!”房志宽难得地开了一次玩笑。
这好像就解释得通,吴轩奇之前只是在中南医院待了半年,就非常擅长毁损伤的保肢术和功能重建术了。
别看他上台的机会不多,实则早就记住了各个流程,回去重复地进行研究过了,实力提升飞快。
“房教授,那要是和方教授比起来,我这能力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么?”吴轩奇是懂得拉仇恨的。
房志宽教授闻言点头:“我私下里已经将方教授解剖了八百次有余!~”
“方教授,我们创伤组,目前又多了一些慢性骨髓炎的病人,你看我们可以常规地进行收治么?”
“总共是四个,如果要收的话,我们就直接将他们一起收过来算了……”
恩市疗养院扩大了病源圈后,又多了几个大家都觉得得心应手的重症骨髓炎患者。
其他地方不敢收,治不好的,房志宽觉得他们可以再做几次微循环的重建。
“收吧,我们这里做得好,做好过的,其他地方未必做得好,就权当是积累数据了。”方子业点头道。
“哦,对了,房教授,严教授,等会儿我们外科组的所有教授一起集中开一个小会,我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转达。”
“我是直接在外科群组里面公告这个消息就可以了吧?”
“时间定在晚上的八点,就在我的房子里,这个时间点,其他的教授应该都下手术了。”方子业赶紧问。
“是的,方教授!”
“疗养院又有什么比较重要的任务么?”房志宽听到方子业这种说法,当即笑了笑。
他是正高,所以,每次要拉人、挖人的时候,他都会在场。
反而,之前方子业不是正高,也不是组长,疗养院就没有给方子业分配类似的任务。
“子业,那我先去实验室了……这种任务就是你们这些领导的任务了。”吴轩奇直接开溜。
虽然语气有些酸溜溜的,可也知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房志宽是京都301的教授,因此对京都的一些教授比较熟悉。
“方组长,我与李永军教授并不熟,但据你说,李教授是血管外科的,那我们疗养院并没有熟悉他专业领域的教授啊。”
“想要从专业上了解李教授并不容易。”
“隔行如隔山,难道陈院长的意思是?单独给李教授配一个组?”房志宽的语气略酸涩。
同样是教授,他的待遇和这位李教授的区别有些大。
“陈院长是有这方面的意思,我们讨论过,想要从病种的治疗方面吸引到李教授的可能微乎其微。”
“所以可能需要从科研方面找突破点。”方子业轻轻点头。
房志宽今天也要去实验室看看他的学生。
“想要从科研上吸引一位教授的难度更大。跨专业的难度更更大。”房志宽谨慎地摸了摸下巴:“不过方组长你可能有这样的潜力。”
方子业闻言道:“房教授,您这属于是强行抬高脚了,如果对方是骨科的教授,还有可能,但血管外科?”
方子业摇了摇头。
李永军教授感兴趣的课题方向,方子业目前一点兴趣都没有。
渐冻症,属于是极小群体病种,还不是骨科内的病种。
方子业是不可能在这方面为李永军去浪费时间和精力的。
“可能有机会我也懒得再牵扯麻烦。”
走到如今,方子业越来越发现,羁绊这个东西妙不可言,羁绊其实就是缘分。
“方组长你如今的确不需要这些功劳加身了,你本身就是一个bug?”房志宽乐呵呵地道。
“哦,对了,方组长,我学生让我给你带几句话,说是非常感谢你的指点和帮助。”
“方组长如果有空的话,方不方便一起吃个便饭?”
“这次是真吃饭,不费脑细胞的那种。”
前段时间,房志宽和严化南两人都把自己的学生往方子业那边送过,方子业也针对性地给了一些指点。
这些指点固然不可能让严化南和房志宽两人起飞,但作为博士的他们,觉得受益匪浅,至少可以发几篇七八分的文章出来。
这么高分的文章,对于找工作和未来成长,都极为有利。
在他们看来,方子业算是贵人了。
“好,那我来白吃白喝。”方子业笑着说……
方子业与房志宽别过之后,便先去了一趟自己的学生那里,而后就在实验区驻扎了下来!
……
时间如水,一晃就又是七天之后。
4月19日,周五。
下午四点四十七,方子业与手外科杜东临教授并行走出临床区,偏头道:“杜教授,特别重症的糖尿病足的标准化治疗,我觉得我们组暂时还不用急。”
“目前我们组行的糖尿病足保肢术,虽然如积水潭医院和协和医院这样的顶级团队也能操作,可也只有寥寥数个团队。”
“糖尿病足的保肢术,不在于猛进,只能是循序渐进的,先把数据做好。”
杜东临教授是俞市军医大的教授,虽然俞市军医大的手外科实力也非常强,但距离积水潭、华山医院这样的超一流团队,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两者的前期积累就不同。
专业的精进,在于先追赶,后超越。
除非是剑走偏锋地另辟山头,否则很难直接跨越。
不是所有的团队,都有这样的机缘、机遇像方子业一样,直接以‘微型循环仪’入局,打得这样的超一流团队都措手不及的。
相反,但凡你可以达到这样的超一流团队的水平,甚至更次一些,都能够在业内获得比较高的认可度。
杜东临正在往这个方向买进,摇头如拨,声音爽朗:“方组长,我不着急,我们手外组的人也不着急。”
“一步一步走,走得踏实,才觉得心里有底气。”
“华山医院、积水潭医院这样的顶级名院,底蕴深厚,可能有很多还未公开、但已经在院内使用的技术,我们只能一点一点地去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