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江湖大佬与毛头小子(第2/4页)

真要比起课题的临床实用性,你老师做出来的课题总量,都未必有我老师做出来的这么丰盛!

只是研究意义,可能你的导师深入的程度和积累比我老师才更厚。

周元琪也觉得自己可能说错了话:“我不是这个意思,而是网上关于方教授的信息和资料太少了。”

“总觉得有点?”

胡青元知道对方将名不副实给吞了回去,但胡青元依旧心态平稳:“我反正觉得我老师挺好的,师姐你不用再打听了。”

胡青元用了打听这个词。

两人正说着,隔壁传来了比较高亮的声音:“方教授?方教授您也来了这里呀?”

“可真是没想到。”

方子业本来在和张利民教授等人在聊天,贸然听到一个稍微有点熟悉的音色闯进,也是忙转头。

看向来人,方子业发现自己根本不认识对方。

但来人谭宏伟是认识张利民教授的,张利民教授也认识他:“谭教授和方教授也认识呀?”

方子业听到了对方的姓,才明白这是之前给他打过电话的华国科学院基础研究所的谭宏伟教授。

也就是京都协和医院基础研究所的负责人之一!

“谭教授您好。”方子业站起来伸手,与之对握。

谭宏伟来后,张利民对面的谭孟然教授就果断地端起了餐盘让位。

他虽然也是教授,而且也是谭教授,可和谭宏伟比起来,还是可以让一让这位基础研究非常深入的老前辈的。

距离会议开场还有不少的时间,而且很多事情都有副教授们在那边主持,所以张利民也不着急。

谭伟宏给谭孟然道谢后,大大方方地离了人群坐下,而后简单地解释了一下与方子业是怎么认识的:

“张教授,我和方教授之所以认识,是他之前给我们基础科研的很多课题组都埋了一颗超级大雷。”

“而且这颗雷,目前都还没有被拆解掉,我们很多课题组都没办法结题。”

张利民也搞肿瘤,自己的学生谢书阑也被方子业影响了,因此这件事他也知情。

便说道:“梅教授,这件事你也清楚吧?”

科学院大学的梅教授也是做肿瘤基因测序的,当然略知一二,梅教授身材清瘦,此刻摸着下巴憨笑:“我是不敢提。”

方子业的那件事情,不说做得绝对好,但也没有人明着敢说方子业做得不地道。

方子业搞自己的科研,不是为了其他课题组可以成功结题而服务的。

方子业不是针对一个人,是针对了所有的科研组,与肿瘤有关的课题组,那你如果私人站出来和方子业对着干,或者对方子业说三道四,起步就先输了。

不过这件事的确对很多课题组都有影响,梅教授自己也狠狠地研究过方子业发表的那篇文章,目前不敢对其“打假”。

谭宏伟教授闻言道:“这种事情还是不细聊了吧,方教授的学术造诣,深不可测。”

“方教授,不知道我上次给您提议的那件事,您考虑得怎么样了啊?”

“我们基础医学院,是一直扫榻以待的。”

谭宏伟是真的主打一个不要脸,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就先发制人地说起了他挖墙脚的事情。

张利民脸略一黑,这种他都不敢做的事情,谭宏伟不仅做了,而且还这么官宣?

“谭教授,谢谢您的好意啊,我仔细思考了一下,还是觉得我现在工作的单位挺好的。”

“因此就只能辜负谭教授你的美意了。”方子业微微拱手道。

方子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拒绝如此干脆,不给他自己留后路,也是谭宏伟没想到的。

“方教授,反正这些话一直有效,待遇也一直都可以谈。”

“方教授不妨多考虑一段时间。”

谭宏伟接着道:“张教授,您给我下的任务,我可是一直都谨记于心的啊。”

张利民一个人,同时身兼多个单位的职务,不仅是京都大学实验室里的主任,在协和医院里也有挂职,两边都吃得开,也算是为数不多的‘左右逢源’者之一了。

而且,张利民教授与协和医院基础实验室里的很多团队都有合作,毕竟谢书阑就是在协和医院的国家重点肿瘤实验室里工作。

张利民点头道:“如果谭教授你真的可以把方教授给找来的话,那可就太好了。”

“之前,我们课题组有一个比较难的学术问题,我和谭孟然教授都没在意,但我的研究生本着有枣没枣打两杆。”

“上周方教授分享完,他这周一就做了,现在还真的得到了一些预示性的效果。”

“这是真的牛!~”

“我都佩服。”张利民也不吝啬对方子业的夸奖。

说的话也没有特别奉承,他和谭孟然的确没把方子业的话放在心上,只是他的学生之一放心上了,而且这么去尝试了!

一尝试结果还对了!

不管是偶然还是必然,这都代表方子业非常有功力,至少可以与他张利民等人坐而论道!

谭宏伟教授道:“张教授,能把基础肿瘤科研领域搅混水的,没点大闹天宫的本事岂不是早就被镇压了。”

“我对方教授的学术能力从不怀疑。”

“……”

一行人而后又把话题移向了别处,主要就是在探讨,基因测序,究竟还有什么可以开发的地方,有什么不可以开发的地方。

可不可以建立一个人工智能模型,直接推测可能存在的基因组。

目前国外已经有了这样的人工智能,国内再下场,会不会就是白白浪费钱之类的高大上课题……

做课题,除了要讲究先进性,还要讲究时效性,经济性,至少从宏观角度,站在张利民教授等人的位置,必须要考虑这些。

张利民都是院士了,他不需要几篇普通的文章提供自己的科研积累,他要考虑的,都是有没有用,能不能为国内创造经济价值,可不可以实实在在地给病人提供什么便利。

可不可以为肿瘤的诊断提供新的金标准等等,重大、先进、与现实非常贴切的、下沉课题方向。

胡青元只是静静地等着,静静地看着自己的老师和张利民教授等人相谈甚欢。

这一刻,胡青元发现,自己的老师,才是完全体,或者说是自由体。

没有所谓的身份负担,没有所谓的人情世故,仅仅就是以学者的身份,讨论纯粹的学术问题。

方子业敢发表意见,他也不必顾虑对方坐着的人与他有什么关系,需不需要给对方什么面子之类的,比在疗养院里反而更加轻松。

与一个人吃早餐是很普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