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闹情绪的病理科(第2/3页)

现下只有一些硕士博士师弟,方子业带起来也觉得格外顺手。

这就是历练的好处,也是陈宋院长胆子够大,愿意让方子业带组。

……

周一不是手术日,只是送手术日。

方子业被袁威宏带着查完房,安排好手术规划后,就跟着袁威宏一起又进了主任办公室。

这就是上级医生特有的权力了,可以脱离杂活累活。

其他的事情,比如说监督送手术,追术后检查结果的事情,就是金宏洲和秦葛罗大哥两人的职责。

“师父,我这个月要请个假,去京都。”方子业进门后道。

“知道知道,去领奖嘛?谁敢不批你的这个假?”袁威宏格外羡慕。

“刘煌龙早就把你们的请假表格一趟水地送去了院长办公室,上周五的医院院周例会,还特意通报表扬了你们。”

“等你们拿奖的时候,医院里就会出一个宣传报。”

“今年,我们医院就只有你和刘煌龙两人拿到国家级的奖项。”

刘煌龙之前是毁损伤保肢术、功能重建术与微型循环仪课题的‘带头人’,方子业是课题的主要规划者,是直接的受益人。

获奖的时候,两人都可以去参加领奖。

“邓老师没什么意见吧?”方子业细声问。

这件事邓勇捞不着好处可怪不了方子业,是邓勇自己为了李源培的事情作的。

如果不是邓勇为了李源培与宋毅去私下里交流,宋毅也不会负气在通过了专业型考核后离开中南医院去同济……

邓勇也不会被老主任们下掉主任的位置。

“没有。只是偶尔会念叨。”

“子业,我们到底什么时候才开始新的病种啊?我觉得毁损伤和功能重建术,都快做吐了。”袁威宏不愧是袁威宏。

稍微有点起飞,尾巴就翘得老高,俗称北海一叶,主打一个浪荡江湖,骨子里就只剩下飘了。

如今就算是稳重了一些,但本性难移。

“师父,等到秦葛罗和金宏洲两人,还有我们科室里的张子曦大哥他们都可以常规开展毁损伤保肢术和功能重建术时,我们就差不多可以往下跨步了。”

“还有一个前提就是,金宏洲大哥可以非常熟练地开展骨搬运术这样的创伤外科常见手术。”方子业回道。

“他们这学习的速度也太慢了。”袁威宏嘀咕道。

作为曾经年轻一辈最优秀、资质最好的人,袁威宏是有资格说这话的。

如果不是方子业的出现,如今的袁威宏在年轻一辈依旧可以称雄。

在副高里,他如今面对陈芳、彭隆和谢晋元等人都丝毫不虚。

因为袁威宏已经三十七岁,距离他拿到省内青年医师比赛特等奖已经过去了三年多。

“慢慢等呐,我们医院的积累不够,就只能慢慢积累起来后,才可以放心地把一部分事情移交给他们。”

“不然我们在前面走,他们掉队地跟来跟去,这就是脱了节,肯定会出事的。”

“医疗以安全为主,一定先保证安全,才能去想着发展。”方子业依旧坚持自己的理念。

“师父,临床中,有太多的教授,都是露三分本事吃饭,留六分本事自保,剩下一分,永不展示的。”

有很多厉害的教授,或因为科室内的“竞争”、“打压”、“医患关系”等原因,把一些本来可以做的手术都给剔除了。

不去做,不愿意去做,不敢去做,就是以维稳为主。

这时候,就必须要耐得住寂寞,这也是中南医院必须要走的一段路,没有任何捷径可言,即便是方子业在也不行。

脱了节的团队,那就不是团队,那叫拉胯队。

这也是方子业经历了深思熟虑后,才选择把一部分课题交给其他医院来做的根本原因。

“我出国这段时间,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我最近在整治我们整个大科研组的风气。”

“以前还是太不严谨。”

“邓老师建议我出国的提议,还是真的是为我们好的。”

“不然我们组的问题都只能由别人来指点,未免有点太依赖于他人了。”袁威宏将话题转得严肃。

“师父,必须要谨慎一些。”

“你看看韩教授。”

“如果我们一辈子都默默无闻的话,没人会盯着我们,但我们如果要发展的话,我们身上的任何漏洞都可以致命。”

“越是臃肿的团队,就越容易有各种漏洞。我们大团队目前的人数其实还算比较少的。”方子业也回道。

并不是要自己亲自的经历才是真正的教训。

读书要会的一个技能就是通过例题读懂根本的解题方法。

有那么多先例在身边发生,方子业不得不谨慎些。

“子业,你最近这段时间,除了去练功房之外,任何一间实验室都没去,剩下的时间,你都去干嘛了?”袁威宏突然问道。

显然他对方子业的行踪了如指掌。

方子业才回了一周,周二、周五的手术日,每个手术日做完手术后,方子业就去了练功房里,还有就是周六的门诊。

但周三周四方子业去了哪里,袁威宏毫不知情。

“师父,汉市很大,我就随便出去走了走,之前那么长时间都是在学习、写文章、练功房、学手术。”

“现下也算是熬出来了,组里面的手术量不少,我也不需要去做会诊手术来提升手术量和手感。”

“目前收入也不错,我就随便跑了跑。”方子业笑着说道。

“在疗养院里的氛围也比较压抑的。”

袁威宏听了,有些心疼。

“子业,成长是很痛的,而没有大人支持和引领的成长,必然会更痛。”

“职业成长与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师父和邓老师能给你引领的路,终究有限。任何人能给你引领的路都终究有限,总有一天需要你们自己出去闯。”袁威宏的语气含着歉意。

其实袁威宏是想表达,如今的医院和科室是在给方子业拖后腿。

“师父,慢有慢的好处。”

“如果走得太快,反而欣赏不了来时路的风景,如果走得更慢一些,就会发现身边有很多人、很多事都非常美。”

“比如说最近,我就发现了,乔飞师弟是非常不错的一个人。”

“比如说,学术型二年级的硕士杜乔桂,其实天赋也很好。”

“比宁正阳还要稍微好一些。”方子业并不忌讳地说。

宁正阳是袁威宏的学生,是方子业直系的师弟。

“宁正阳也还行吧,中规中矩。只是各方面都不突出。”袁威宏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