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越走越远!~(第2/5页)

“里面还涉及到很多局部应用部分,我会慢慢整理出来。”

王宗凯在方子业对面频频点头,这一次也主动请求道:“子业,你要不把任务丢出来一部分,我们自己整理吧?”

“这种整理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学习和梳理过程。”

“哪怕整理的速度不够,参与过也是一种经历。”

方子业闻言抬头,想了一下点头:“也行。”

王宗凯没有偷懒地被动等待投喂,而是主动要求参与整理,这是想要主动学习。

中南医院这个平台带来的好处就是,能进这里面的人,基本都有主动学习的欲望和能力。

不必把他们当成小学生或者是懒人一般,只等着方子业的投喂。

这样的团队,可塑性其实是非常强的。

因为这样的中坚力量,即便会比顶尖的医院差一些,但不会逊色一个大档次。

而且档次这种东西,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提升的。

说不定数十年之后,王宗凯等人的成就,不会逊色于华山医院和积水潭医院的同一辈。

王宗凯不是曾多勤,在面对方子业时不会有太多的面子负担。

……

一点三十五分,方子业离开手术间后,朱全林略有些心疼地叹了一口气。

“子业真累啊!~”朱全林的一句话把整个手术室都干得沉默了。

因为大家都知道,方子业是从门诊过来的。

方子业是个人,坐门诊不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是需要飞速动脑的。

一般来讲,中午都是休息暂歇的时间,方子业却要跑来手术室再开一台手术。

方子业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是新病区的主任,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王宗凯的团队,还是略有些拖后腿了。

王宗凯的心态却是摆得格外端正:“如果功能重建术随随便便就可以学得通融的话,它也就不值钱了。”

“根本不值得值钱那么多前辈耗费数十年的心血去堆砌它,且进展不够突出。”

“自责和气馁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慢慢磨吧,总会有我们学会的一天。”王宗凯低头,像是一个跑得累了,但不敢休息的孩子。

王宗凯是个副教授,他的实力,放在同龄人间,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五的同行,哪怕是手外科,他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是有点优秀的。

他还够资格带组了,目前手外科的常见手术,王宗凯都能很好完成。

只是在面临功能重建术这样的新术式,最近些年手外科突破性的术式,他会觉得格外吃力。

一个带组的副教授,成了他这样的‘下贱’样儿,也不是王宗凯的本意。

只是,笨鸟先飞。

笨鸟必须要想着飞,不然永远都飞不起来,哪怕飞的过程会摔倒千百次。

但自己的本质也是一只鸟,自己必须要学会飞,如果不会飞的话,等待自己的就只是‘死’!

变相的死!

变成一具普通的傀儡。

“来,我们继续圆润我们的基本功。要说神经缝合和肌腱缝合之间的关系,总结下来就是它们没有任何关系。”

“神经缝合和肌腱缝合的技巧不同,方向不同……”

……

方子业当然不知道王宗凯等人的碎碎念,也不知道王宗凯的心理。

即便知道,方子业也只会觉得王宗凯牛掰。

学习的人,爱学习的人,从来没有下贱的说法。

只要是不走歪门邪道,只要是想着努力学习的人,就不能称之为下贱。

“师父,我帮你热过了。”门诊诊室,胡青元小心地打开了饭盒。

“门诊哪来的微波炉?”方子业问。

“外面的导诊护士姐姐们自己买在休息室的。她们经常带饭过来的。”

“毕竟导诊护士的工资也不高,天天在门诊点外卖的话,花费也偏高了。”胡青元笑着解释。

导诊护士的工资的确不会很高,可也比进厂打螺丝好,至少没那么累。

方子业没有接话,而是在干饭之后,继续接诊。

再次经历病人、家属吵闹,接受其他人的不理解,接受一些患者的受宠若惊,接受一些患者的感谢,还有很多患者的期待。

或许是很多人都比较爱面子,不愿意热脸贴冷屁股,方子业都说不想做手术了,来的人也就少了不少。

因此今天方子业门诊加号的病人不太多,只是六点钟,方子业就结束了门诊。

“师父,今天能不能来一趟练功房啊?”胡青元热情地邀请着,媚眼拉丝,应该是有进步要展示给方子业看。

“今天我没有空,而且今天你也不会有空的。”

“揭翰已经把人接过来了,你陪我一起去接待一下……”

“我应该是忘记给你说了,今天马俊院士团队的一个博士或者主治会过来。”方子业道。

方子业的确没说,不过胡青元也清楚方子业忙的事情很多,如果每件小事都要提前通透给每一个人的话,方子业就别做事了。

“好,那我给两位师兄发下信息,让他们自己练习。”胡青元回。

普通的博士和硕士,在读书期间的最重要任务还是提升自己的基本功,练习外科基本操作。

这是他们以后混临床的基地,会影响他们一辈子。

……

“师兄,情况略变,我接到的是一位主治老师。”方子业带着胡青元往停车场方向走时,揭翰发来信息。

“没关系,你也是我们医院的博士,你先把人直接带过来吧,问清楚他更喜欢哪一种口味,找机会发给我。”方子业说。

来者是客,现在方子业是东道主。

或许来人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不够硬,也要做好待客之道。

“我给你说了,你们这个病是治不好的,需要去中医馆里疗养才行。”

“我给你们推荐的中医馆,是我们省知名中医大师开设的中医馆,医疗条件是非常好的,康复的器械齐全。”

“而且,这位大师的学生的各种手法和技术都是炉火纯青的,有很多像你这样情况的病人在那里都得到了改善……”

方子业与胡青元二人从门诊楼走向停车场时,被这突然出现的窃语声打断了。

胡青元顿步后,转头找到了三人,眼睛略一眯后,低声道:“师父,那个病人好像是我们开了住院证的患者。”

“他对面的那个人算不算医托啊?”胡青元的音色很低,但神情中莫名有些兴奋。

‘医托’、‘号贩子’是目前严厉打击的对象。

“医托分很多性质,对方说的是中医馆,不是没有执业资格的小诊所,可也属于医托性质。”方子业回话间,已经转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