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胡青元的历练(第3/4页)

方子业认真地看了一眼胡青元做的笔记,发现每一处都是非常认真后,心里才稍安问道:“青元,今天我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夸戴竺生,你心里是什么想法?”

胡青元还是给方子业去泡茶了,一边侧身回道:“一开始是觉得,难道我自己不仔细?后来确定的确是自己发现得不够细致。”

“戴哥的天赋的确还不错。可后来一想,好像又觉得没啥意思的,我也不知道这样的心态到底是太稳还是太飘……”

戴竺生与胡青元也是同一届。

“你要是报了名,你肯定也能去参赛,你会想着去参加这种比赛么?”方子业问。

“偶尔会,但又觉得浪费和耽误时间。”

“如果只是为了比赛拿到的奖金,投入时间去训练的话性价比反倒不高。”

“如果只是为了荣誉的话,我觉得,倒不如直接拼一把和全国大哥一起的青年医师技能大赛。”胡青元的语气有些纠结。

因为他目前的选择性太多,而且自己的“经费”太充足,所以反倒没有太多的粗浅私欲作为动力。

方子业道:“但是胡青元,为了保险起见,我们还是要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留一些现实痕迹的。”

“你突然跃飞而起,可能裤裆里没有黄泥巴,都得被当成屎了。你懂我的意思吧,会有人质疑你的。”

方子业自己就是“开过挂”的,所以方子业知道该如何一步一步地留痕,让人不敢来怀疑你。

但如果你没有留过痕迹,一开始就直接破格再破格了,别人不问你是不是走了什么社会关系?

“师父,可是,我今年都才研一,的确没有什么合适的社会活动好参加的啊?”胡青元把茶杯推送到方子业身前。

胡青元就是尴尬在这里!

天赋好归天赋好,但就是太年轻了,以至于他都没机会去表现。

因为他还在积累阶段,他如今达到的实力水平,与成熟的医生比起来,还不值一提。

只是胡青元与同龄人,甚至与很多成熟医生的同龄时期比起来,都要优秀得多。

但,已经走过这段路的人再回头去看,可未必记得请自己当年的样子。

“那?你会不会真的觉得我是在耽误你啊?”

“比如说拿奖学金什么的。”方子业问。

林方忠他们说者有心,方子业也在意了这种事。

方子业是第一次当导师,没有什么前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自己当年是想拿奖学金的,胡青元目前的文章数量,的确不够。

他在很多课题里的参与份量不够高,只是挂名的话,也不能以CAA拿到特别好的科研奖励。

不然的话,挂名的含金量就过高了。

胡青元摇头回道:“师父,当然不会啦,如果我要发文章的话,我在恩市做出来的工作量都够发一篇七八分的论著了。”

“但课题没做完,只是发局部的话,意义就不算大了。”

“而骨肉瘤一条全新独属MiRNA的价值,含金量非常高的,有可能对骨肿瘤的诊断进行重新定义。”

“这个课题,值得好好做……”

胡青元先列举现实,而后才道:“师父,再说了,哪怕我真的啥也没做,你且当我做过了,给我点什么东西,又哪里是林方忠他们可以抗衡的?”

“我已经拥有了最好的资源,还是多给他们留点机会吧……”

胡青元此刻的心态有点类似于网络上很出名的‘不豁取’最底层资源理论。

家里宽裕的人,千万不要想着去压榨垃圾桶里那点微薄的残余资源,那是留给一些人最后的生存线。

于胡青元而言,他有钱,还可以分到不少的科研奖金,要做的课题也有,只是没有阶段性的成果作为激励,但前途无量。

在这样的情况下,胡青元只需要做好不羡慕,维护好自己的心态即可。

“我们可以这么想,但不能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思去这么做事,去做人。”

“现在的你,我之所以不再建议你去申请校级课题和市级课题,是因为我们课题组不需要这个经费支持。”

“但很多课题组还需要,很多其他人还需要。”

“你不需要一个校级和市级课题给自己增加履历的厚度,但肯定有其他人需要。”

方子业说到这,眯了眯眼睛:“那时候是真的需要啊,十万块钱对我们来讲……”

其实那个市级课题结题还没多久,方子业还对它记忆犹新。

它虽然只有十万块钱,但这十万块,对于当年的方子业而言,就真的是雪中送炭了。

胡青元知道,一些知名教授的课题经费,一般也就是几十万,多的可能有两三百万。

大部分小导师,能够支配的科研经费基本上也就是一二十万。

甚至有一些导师,他们申请的课题经费,都是为了购买下一个课题而用,自己再掏一部分钱去买数据,买文章,再买课题……

他们收进来的学生,不仅没有自由支配的课题经费,还要给课题组打工,这才是真正的“科研牛马”!

像自己老师这样,自己才是第一个学生,基本上就可以实现经费自由的,放眼全国都少之又少。

胡青元想了一会儿,说:“师父,其实我现在稍微有点点迷茫。”

“就是吧,如果我一直搞临床的话,我就必须得放弃科研,如果我一直带着科研的话,那么我就无法专注于临床,也不好尽早地给师父您帮忙!”

“科研肯定会拖累我的临床进展。”

“师父,您以前是怎么平衡这个时间的?”

“就纯熬嘛?”

方子业心道:纯熬了几年都没用,开了才有用,你师父方子业懂个屁的平衡?全靠了加点而已。

不过,胡青元的问题他还是要回答的:“师父当初是纯熬过来的,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人引路,就是靠着机械性地重复。”

“但青元你不一样。”

“我的意思是,你还是要抽出来一少部分的时间去做科研,做自己的,不能让这些技能全然荒废了。”

“不然很久之后,你再重新开始的时候,你会发现很难再着手。”

“一直做下去,哪怕没有进展,也可以保持手感。”

“临床操作的训练,就是你目前的核心任务,以临床操作训练为主。”

“那个课题,就以五年的时间来推进吧,千万别想着短时间把它就做出来。”方子业道。

兰天罗前期就丢了数百万的新miRNA课题,真不是一两年时间就可以搞出来的,哪怕是方子业自己亲自出手,才有机会在一年内搞出来。

可为此,要付出的就是方子业必须全职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