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case发表!(第2/3页)
不说唯二的脊髓治疗术者身份,哪怕是前十,前百的身份,都够用!
华国很大,大到一百个可以治疗脊髓损伤的成熟术者出现后,天天做手术,十年都吃不完华国大城市里面的脊髓损伤所导致的瘫痪!
有数量可以算得出来。
十年,三千多天而已。
一百个术者,哪怕每天都做,每天三台手术,也才百万例。
脊髓损伤所致的瘫痪患者,至少是百万级,华国的人口基数摆在了这里。
等把以前的做完后,因现代技术高度发展导致的暴力损伤越来越暴力,新发的病例数量可能又不下于大几十万了。
而要培养一百名成熟的术者,五十年不止!
他需要术者有天赋,有好的老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学习!
或者就是类似方子业这种,数十年不出的人才,才能轻易学会。
而方子业这样的人,如果出现,肯定不会沦为手术工具。
方子业出更衣室后,在等电梯期间,便再次接到了李永军教授的电话。
“方教授,在忙呀?”李永军的语气颇为客气。
“李老师,刚刚在台上,马上下台了,就让您多等了一会儿,现在在电梯间。”
“李老师,您还是为了明天来疗养院里手术的事情吗?”方子业笑着问。
电梯来了,里面人不少,方子业犹豫了一下,又道:“李老师,您先说吧,我在电梯里了!”
说完方子业跨步走了进去:“主要是为了明天你来手术的事情,我这里好多老家伙都快打翻天了。”
“恨不得让大头兵把你抓来天天关手术室。”
“特别是你上周做了两例手术恢复的好,那两个小老头天天到处挎着拐杖转悠嘚瑟。”
“我都想把他们腿给打断了。”李永军的语气无奈。
老顽童老顽童,可能说的就是那两位了。
方子业在电梯里不方便回话,便没搭话。
李永军又道:“当然,子业,还有另外一件事就是关于你那位师兄留疗养院的事情。”
“有一说一,顾毅还是蛮不错的,勤奋好学。”
“虽然资质差了点,可也不是不能继续栽培的,我和疗养院的一些领导探讨过后,决定将其作为我们疗养院自己培养的第一波储备人才。”
“不过他是你师兄啊,我可不敢轻易在你头上动土。”
“如果你需要他回院的话,就招呼一声。”
方子业正好下了电梯,出门后就说:“我与顾师兄聊过了,他自己的意愿也是愿意待疗养院。”
“主要是跟着李老师你们久了,就看不上外面这些普通医院的简单病种了。”
“而且吧?”方子业拉开了电梯通道直通病房的后门,刷脸后直接进到了主任办公室。
关上了门后,方子业道:“疗养院里的工作模式才是我们人类正常的工作节点。”
“955多好啊?”
9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上五休二。
福利待遇还好,在这里待过的人,谁也不想再轻易去教学医院当牛马了。
“那你来啊,我把我的位置让给你!”李永军马上开口。
“我想来啊,但我的老师们不允许啊,而且,我不一直都在么?”
“还是再等几年吧,等我这边的架子都搭建好之后,我就常驻疗养院了!”方子业说着自己的规划。
这是方子业的真实想法。
“还得几年啊?”李永军的语气有些遗憾。
方子业说:“李老师,几年很短的,可能就是一两个课题的事情。”
李永军道:“几年时间是很短,但你李老师的既往人生不短了啊?我今年都五十一了……”
岁月催人老。
李永军已经五十一,自己的老师邓勇,都快五十五了。
包括自己的老师袁威宏,如今也是接近四十岁的中年,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刚成为硕导的‘小年轻’了。
方子业也快三十二岁了。
方子业也清楚,李永军的一块心病就是多年前把他翻了的‘课题’,所以,哪怕一直看起来云淡风轻,其实这一生的遗愿也还是把当年那个课题做下去。
“李老师,五十一二岁,正是当打之年,还是拼搏的好年纪呢。”
“技术、理论、火候等,都正好达到巅峰。”方子业说。
“巅个屁,就只剩下快疯了。”
“不提这些了,好久没见了,今天晚上,你把聂明贤一起叫来,在我这边小酌两杯。”
“方教授能抽出空吧?”李永军问。
方子业闻言,道:“李老师,您这不是在骂我平时没来造访您么?”
“一定得令,我还把我老婆听竹也带来,拜访李老师您。”
洛听竹如今在疗养院的麻醉科单独带组了,压力很大,所以很少回方子业这边。
都是方子业在周末的时候多去洛听竹所在的疗养院宿舍,这才得以有空团聚。
洛听竹毕竟不是方子业,她只是个普通的天才,她虽然个人能力很强,有自己的临床组和科研组,可需要投入超大量的精力,才可以带得好两个组。
可不是所有人都像方子业这样,才带组的时候就有很多5级和6级技能兜底,什么事儿到了方子业这里,多是愁一阵子。
于更多的人而言,一个小问题,可能就困扰了一辈子。
这就是科学,这就是试验,这就是学术。
“不会怪我这糟老头子打扰你们造孩子吧?上个星期,我就拉你过来做了手术。”李永军没羞没臊地问。
方子业说:“李老师,我说有影响您还能让我过一个很舒服的周末啊?”
“对了,李老师,目前,我们这边课题组里面的case已经基本上确定发了,但论文可没有带您的名字啊?”
李永军说:“你自己带队搞的,带我干嘛?”
方子业道:“李教授,现在的这些东西都是我和其他教授合作的,但后续的神经埋养术,肯定是需要李教授您亲自参与的。”
“不然的话,我们可能会费更多的时间。”
“从无到有已经做好了,也就该考虑从有到好的事情了。”
“微电流刺激和桥接电极,只是功能从无到有的一个靶点,如何从有到好,那李老师您是跑不掉的。”
方子业的语气严谨。
其实啊,李永军并不是没有贡献,桥接电极可以研发出来,是他与聂明贤二人出了很多力的。
方子业在这方面,也就是口嗨几句关键,点拨几句。
“行吧,都被你方子业盯上了,我还能跑得掉啊?”
“更何况我一直都没想跑,到时候有需要,打个电话就行。”李永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