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快乐”的电影(第2/2页)

但,什么叫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啊!

就这么个情况,她这种口味陈腐的古典戏剧爱好者,别说拍戏了,现在连看戏的精神资粮都严重匮乏。

电话响起的时候,方可以还沉浸在大受打击中无法自拔。她现在已经开始担心,这么搞下去,她是不是该直接辍学拉倒?

要不然直接找个厂上班吧。

听说现在厂里还有专门的精神抚慰金,每月免费体检,一旦有超过三项指标临界就要调岗。好像比一般公司社畜的待遇好点。

“你好,方可以先生吗?”

“我是。”

“我是感官实验影视制作公司的制片主任,靳茜,你之前拍的作品《TEST》很不错,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签约我司长期合作?我希望能见你一面。”

嗯?

方可以听着陌生的女声,疑惑:“张监制之前已经打款给我,《TEST》这边应该已经清账了。”

就在不久之前,张监制已经如他预想的那样,用一笔远高于他签的用工协议的“奖金”跟他结算了《TEST》的项目收益,并暗示过接下来他可以不用去打工了。

奖金不算多,但也有十万,作为萌新“副导演”的顶班作品有这个收入,方可以在了解过物价后也没什么不满意的,好聚好散。

“是的,不好意思,这是公司管理对接上的小小失误,”

声音里含着笑意,电话那头的靳茜却冷冰冰地瞪了一眼面前的男人,张监制讪讪赔笑,“我们非常看好你未来的发展,并觉得你的风格与我司的需求非常契合,请务必先看看我们的签约协议,我们很有诚意,具体的条件都可以谈。”

方可以道:“那当然可以,只是我下周时间比较紧张,你应该知道我还是在校生……”

“这个没问题,如果你需要我可以过去找你。”

方可以不由咂舌,哪怕对方语气一直甜美可人,但方可以都能感受到对方步步紧逼的气场。但是,

“好的。”

*

作者有话要说:

[1]享乐主义:此处指17-19世纪的享乐主义,边沁、穆勒、康德等人都一定程度地认可“快乐”的意义,有点功利主义的影响,比如“所有行为皆是基于要给最多的人数获得最大的快乐”、“幸福不过是一个接一个的欲|望”等主张。生活中常含贬义的“享乐主义”严格来说,应该被称为“极端享乐主义”。

[2][3] 第2章 有提及,“感官实验”派电影是针对此类疾病的尝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