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江充败(第2/2页)

相对来讲,廷尉那边才算麻烦呢,拔出萝卜带出泥,得审这么大一个案子。

真相就是这样,人是廷尉审的,火是公孙卿加的,错是赵王父子犯的,她只是一个失去月抛下属的路人上司啊。

此之谓借力打力,斗转星移。

刘彻没了自己新得的人才,偏赶上封禅之事也不顺利。

那些儒生们研究了将近半年的封禅流程,九十多岁的丁公最终得出结论:“封禅,就是何当不死的意思,当年秦始皇就没有这种造化,所以刚走到半山腰时便下了暴风雨,这证明他没有封禅的能力。陛下若一定想要去泰山封禅,只需在登山时没有遇到风雨,就能登顶。”

中译中:当年秦始皇封禅时候遇到暴雨,所以他不配封禅,如果陛下您在大晴天时上山,那就可以封禅。

能看出来,儒家是真恨秦始皇,能说出这样左右脑互搏的话。

如果秦始皇没登顶封禅,那泰山上的功绩石碑是三体人帮他刻的?

虽然现在骂秦是政治正确,但要从秦的暴政,秦的严苛刑法之类的方向骂,也不能从这么离谱的方向骂啊。

半年过去了,一个封禅的流程都没有草拟出来。

这时,一位叫做兒宽的左内史劝说道:“封禅仪式在史书中没有记载,这不是群臣所能拟就得,只有天子才能掌握中正之极,兼总条贯,发出金玉般震动的声音,所以陛下不如亲自草拟封禅的流程,以顺应天庆,作为万世遵循的法则。”

这就叫语言的艺术!

刘彻听了后,心情稍好一些。处理完一天的工作,在夜深人静时翻开古籍,拿起纸笔,嗖嗖嗖画了一整套封禅用的祭器。

“闻卿,朕亲手所画之祭器,汝以为如何?

闻棠感觉刘彻已经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好!陛下画功栩栩如生,又如此精通上古典籍,这样精致美丽的祭器,一定能召来仙人!”

闻棠用亲身经历证明,星星眼也是能演出来的。

刘彻又把自己画的祭器图案拿给卫青看,收获闻棠同款赞美+1。

拿给霍去病看,收获闻棠同款赞美+2。

……

拿给桑弘羊看……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给桑弘羊一个商人看儒家祭礼,但他情绪价值给得特别足。

好了,就这样定了,于是刘彻便将图纸拿到上林三官,让里面的匠人铸造祭器,自己则是再趁着处理公务之余,把封禅流程想出来。

从实际操作来看,刘彻一个人就能完成封禅所有细节,但他偏偏要讲理论。

诸位儒生:……

陛下,您是不是忘了问我们,我们才是专业的啊!

刘彻:哦,对,差点把你们给忘了,半年时间什么活都没干,天天在廊下看蚂蚁打架吗?!

刘彻将负责这件事的儒生免官,其他所有儒生也都被暂时停职。

然后继续设计自己的封禅仪式,半月后,前线传来喜报,汉军大捷,平定朝鲜。

程不识打仗虽不搞奇兵那一套,但却很稳,能保证胜利,他没有急于求成,更没有贪功冒进,反而是一步步按照计划,等海陆两军汇合后,前后夹击共同竭力攻向朝鲜。

在巨大的实力压制面前,朝鲜兵败如山倒,眼看都城王险即将被攻破,城里几位丞相将军等官员心急如焚,于是聚在一起商量,商量出一个天才想法。

他们派人杀了朝鲜王,开门投降。

熟悉的剧情,熟悉的配方,历史上的大宛,去年的闽越,全都是这个路子。

朝鲜王的脑袋、朝鲜王印绶和朝鲜王城地图被骑兵快马加鞭,提前送到天子手中。

朝鲜王的脑袋没啥好看的,小国印绶更是有一箱子,刘彻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他最在意的就是朝鲜地图!

看完之后,难免感叹,蛮夷就是蛮夷,连个地图都画不清楚,他之后还需要像对待西南夷那样,重新派人过去去采集地图。

如今他大汉的疆土达到顶峰,各地舆图合在一起,组成整体舆图,这么大的工程量很容易产生误差……

第二天,刘彻把闻棠叫来未央宫中散步,园林中有几颗棣棠花开得正艳,十分漂亮,他站在棣棠花旁,状似无意地说道:“在柏梁台上俯瞰长安,能将许多场景看得无比清晰。那场面,可真是壮观。”

闻棠:……?

又发癫想建高台楼观了?

刘彻:“闻卿,你说,若是人能飞到天上,从高空上俯瞰大地,是不是就能看到大汉全部疆域的轮廓和山水走向了?”

闻棠:……听不见听不见听不见。

恭喜刘彻,提前两千年提出飞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