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美琳,你明天还要出外勤采访

?”

林秀丽坐在食堂饭桌上,吃了口菜,问坐在她对面的赵美琳,赵美琳对她很热情,林秀丽也有意与她交好,一来一往的,两人友谊升温,现在更是成了固定的午饭搭子。

赵美琳点点头:“对,采访还没完成,我明天还要接着去那边。”

林秀丽便说:“你多吃点,吃饱才有体力出外勤。”

赵美琳嗯嗯点头,她最近主要采访当地人,所以跑外面很勤快,跟赵美琳一起工作的是曾叔,曾叔还负责摄影。

“秀丽你最近审的稿子有没有比较有趣的?”赵美琳同样好奇林秀丽的工作。

林秀丽:“有,是一位援疆青年投的稿,他把到边疆支援建设的心路历程以诙谐有趣的语言写出来,有笑有泪,真挚感人,我挑出来,主编果然敲定了,其他同事也觉得很好,明天你会在报纸上看到那篇文章,很值得一读。“

赵美琳:“那我到时候一定要看!”

“你看了绝对不亏。”林秀丽笑着保证,她看书多,对文章有自己的审美,当编辑也快两个月,文章是好是坏,她很容易看得出来。

离下午上班还有不短时间,林秀丽和赵美琳不打算午休,干脆约着一起离开报社,去书店挑基本自己喜欢的书买,赵美琳还带着林秀丽去旧书摊挑二手书籍,林秀丽真的在旧书摊挑到几本她感兴趣的书,其中有两本还是古籍,保存相对完好,都是她没看过的,她立刻买下。

同行的赵美琳也买到自己想买的书籍,两人皆大欢喜。

林秀丽:“下次我们可以再约来逛。”

赵美琳一口应下:“好啊好啊。”

“林秀丽同志?真的是林秀丽同志!”任桂芬惊喜地看着林秀丽。

林秀丽突然见到任桂芬也惊喜:“任桂芬同志,好久不见了,你还好吗?”

任桂芬用力点点头:“好,我和宋磊都安顿下来了,在乌市铁路局整日忙碌,我们是参与乌市铁路建设的一份子。”

“铁路?”赵美琳出声询问。

林秀丽笑着为两位朋友互相介绍,赵美琳和任桂芬两人都有点自来熟,所以交流很顺畅。

赵美琳高兴地说:“我在铁路局也有认识的人了,说不定我以后会去铁路局采访你们呢,毕竟乌市铁路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事,等到乌市通火车那一天,报社绝对要登报告诉全市人民!”

任桂芬:“哈哈哈,那你们要记得采访一线建设铁路工人,他们是最厉害的!”

赵美琳:“那必须的。”

“上回分开说以后常联系,后来宋磊提醒我,我才记起我们没留地址,没想到竟然能在街上见到你。”任桂芬看着林秀丽说。

林秀丽:“我也发愁,不过我们两个有缘分,合该做朋友的。”

林秀丽三人都要回去单位上班,说好以后有空可以约着逛逛乌市,这回林秀丽和任桂芬互通了地址。

回到办公室,离上班时间还有十来分钟,林秀丽眯了一会儿,后又开始投入到工作中。

下班后,林秀丽裹紧厚外套,骑车回家。

进入十月份,乌市的天气逐渐变冷,现在她和顾凌云晚上睡觉都得盖棉被,不过家有火墙,晚上睡觉完全冷不着,顾凌云体温高,林秀丽喜欢贴着他睡,太暖和了。

但边.防告急,顾凌云突然要出紧急任务,他只来得及匆匆回家告诉林秀丽一声,让她等他回家,然后赶紧归队。

所以晚上林秀丽是一个人睡在大床上,不像在顾家那样,她一个人睡可开心了,因为她知道顾凌云在军校,很安全,现在她却担忧顾凌云,毕竟这是她头一遭经历顾凌云出任务,不知道任务有多危险,而顾凌云不在家,林秀丽觉得家里有点空荡,生气也不足。

她很害怕。

刘嫂子来看林秀丽,师长爱人吕大姐竟然来了,林秀丽之前已经见过吕大姐,那次吕大姐很亲切地同林秀丽说话,林秀丽对吕大姐印象很好,吕大姐确实是一位热心人。

听着两人认真安慰她,林秀丽感到心里暖洋洋的,她忍不住说出实话:“我担心害怕,嫂子你们以前也这样吗?”

刘嫂子和吕大姐齐齐点头,可不是担心害怕吗?但是经历次数太多,总不能次次都跟第一次那样担惊受怕,晚上整夜睡不着觉,每回都这么熬,身体都要熬坏了。

“所以,男人出去保家卫国,我们军属能做的就是守好大后方,不让男人在外面也担心家里的情况,我们军属过得好,才是真的好。”吕大姐说。

刘嫂子:“我啊,以前担心得要命,但是自从我家五个孩子一个接一个从我肚子里蹦出来,我每天忙着照顾他们,基本没什么时间想我家老刘,小林你要个孩子,以后家里有个孩子陪陪你,这样挺好的。”

林秀丽一囧,她爸妈公婆没有催生,倒是刘嫂子先催她生娃了,但她明白刘嫂子是一片好意,而且孩子确实能让一个大人忙得没时间胡思乱想,每天照顾孩子都要累得倒头就睡吧。

刘嫂子问:“小林,你和顾团长之前忙着,菜窖里储备好物资没有?”

林秀丽:“谢谢刘嫂子关心,储备好了,我现在每天到副食品店看一圈,也会顺便买点回家。”

“那就好。”刘嫂子放下心。

吕大姐拍拍林秀丽:“有需要帮忙的话,尽管到我家找我。”

林秀丽:“好,也谢谢吕大姐。”

见林秀丽稍稍缓过来了,吕大姐和刘嫂子没有留太久,外人的劝慰不及自己想通。

幸好林秀丽有一份工作,她大半注意力放到报社,尽量让自己忙起来,虽然菜窖物资准备充足,但并不妨碍林秀丽像个小仓鼠一样,每天往家里囤一点东西,她买了不少果干,积少成多,估计一个冬天都吃不完,家里物资充足,她心里有种满足感和安心感。

乌市下第一场雪时,林秀丽穿上了厚实保暖的军大衣,那位之前卖给她一条火腿的老板收到两条火腿,林秀丽二话不说买下,当天就写了信,连带着一些边疆特产,分成两份寄回京城去,她还给何思颖寄了一个边疆特产包裹。

林秀丽寄完东西,刚好从邮局取到寄给她的一封信,是舍友徐友梅寄给她的,一封感谢和报平安的信。

看完信后,林秀丽一笑,把信折好放回信封,回家就给徐友梅寄信,虽然同在边疆,但徐友梅在南疆,距离乌市很远,林秀丽和徐友梅书信来往并不便,偶尔一封来信,知道对方过得好,即可。

边疆冬天确实很冷,要不是因为工作必须出门,林秀丽都想宅在家里,每天快乐地想着一日三餐吃什么足以,火墙确实是伟大的发明,烧起煤炉子,火墙热得很快,屋里暖和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