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给院士上一课(第2/2页)
“……”
当讲到这里的时候,王晓模已经把笔记本翻开到空白页,奋笔疾书地记录了起来——
尽管他并非理论出身,但并不难看出,常浩南这是在构建一个光控时延相控线型阵列的数学模型。
而只要稍微推广一下,就可以成为一个平面阵列模型。
“相控阵列天线不仅可以看作一个空域滤波器,还是一个传递函数随着不同空间方向而不同的时域滤波器,设输入到均匀线型阵列第一个单元的信号为s(t)=e^(jωt),则光控相控阵列在指向方向上的传递函数为H(ω)={Msin[ns/(2c)]dsinθ0(ω-ω0)}/[sin{(1/2c)]dsinθ0(ω-ω0)}……”
随着讲解的逐渐进行,常浩南开始时不时在黑板上添加一些新的内容。
有些是当时漏掉没写上的,也有些是刚刚计算过程中新想到的。
而整个数学模型的架构,也随之而变得逐渐清晰起来。
“唰唰唰……”
王晓模用最快的速度记下当前这面黑板上的最后一个字符,然后停下笔。
从这间会议室里的黑板总数来判断,常浩南的介绍大概只进行了一半左右。
不过,他现在就已经能够从中看出不少有价值的信息了。
“也就是说,只需要确定阵列的空间时延算子向量、阵内波束指向相移向量和阵内时延算子向量三个关键值,就可以完成光控阵列的信号模型仿真?”
这显然比他,或者除了常浩南以外任何的预估要简单很多。
换句话说,即便从工程角度分析,这个用光电信号控制相位差进行扫描的思路,也是完全有潜力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