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5章 连锁崩坏,供货危机(第2/2页)

日韩的其他供应商要么技术不达标,要么产能有限且同样受到关键材料(如被管制的稀土)的限制。

于是,“反向水货”应运而生。

在巨大的需求和利润驱动下,一条隐秘的链条开始运作:将华夏国内销售的、搭载高性能电池的国行版手机,通过特殊渠道“出口”到海外市场。

这些产品在海外能卖出远超国行的高价,一时间成为灰色市场的宠儿。

《华尔街日报》科技版块的标题辛辣无比:《禁令下的奇观:华夏制造的iPhone正在“拯救”全球果粉?》。

某位知名科技博主在视频中无奈地评价:

“伙计们,这真是魔幻现实主义!想第一时间拿到新iPhone?或许你该订一张去华夏的机票,或者……去找找‘特殊渠道’。”

但水货终究是小众且高成本的,无法满足全球庞大的市场需求。

二者的新品交付量出现了肉眼可见的下滑,用户等待时间延长,抱怨声四起。

讽刺的是,最初作为这场风暴中心的菊厂,在全球范围内的供货反而显得相对稳定和充足。

虽然其顶级型号同样受到先进制程芯片获取困难的影响,产能爬坡较慢。

但毕竟没有像两个竞争对手那样,遭遇硬性的供应链断裂。

总之,一系列戏剧性的连锁反应,最终反而让美国比华夏更早、也更直接地尝到了断供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