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这帮人……都疯了吧?(第3/5页)

总之天知道多少人在后面推波助澜,于是这个话题在微博上也开始火了起来。

微博热搜榜上也多了一个话题,乔喻到底有多牛逼?

懂乎上某位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博士的回答被直接转发,根据这位博士的描述,懂乎上已经大多数用户已经觉得乔喻很牛逼了,但对不起,在微博上明显还不够,乔喻还得练。

当然也没法跟一些问出“他这么牛逼以后能拿诺贝尔奖吗?”的微博用户解释,诺贝尔其实没有数学奖。毕竟他们大概也不在乎有没有,反正拿不到就是太菜。

但不管怎么样,乔喻还是小火了一把。

火到朋友群里,龚家涛专门新建了一个群,把余伟、余永俊专门拉到一个新群里聊起了乔喻。

龚家涛:“我艹,我艹,我艹……你们看网上的消息没?乔喻这家伙火透半边天了啊!”

余永俊:“看到了,不知道说啥,@蝉不知雪,有请把我大哥当成一生追逐目标的余伟同学发表感言。”

余伟:“……”

余永俊:“兄弟,不要逃避话题,你就说你还追不?”

余伟:“唔追个锤子,侬滚一边去!”

龚家涛:“别用语音输入啊,看不懂!就跟那个几何朗兰兹猜想一样,我特么连问题都看不明白……话说为什么乔喻还要参加IMO啊?这不是给我们心里添堵吗?大家赛道完全不同有没有?”

余永俊:“强者攀登顶峰的过程中,也是需要背景板的。很不幸你们两个都是背景板。”

余伟:“滚!你难道不是背景板?”

余永俊:“我当然不是啊,我是大哥的小弟兼跟班啊,忠心日月可鉴,大哥不凉我不死!对了,你们对大哥的冒犯我已经全部截屏了,不想我把你们背后的小话发给我大哥的话,建议你们V我五十。”

这句话刚发出来不到两秒,余永俊便看到了一条消息:您已被移除群聊。

呵……

老龚这家伙真是猥琐至极!

……

事情就是这样,当乔喻跟两位大佬吃完晚饭之后。几乎全网都是华夏数学界两位大佬握手言和的消息,中间夹杂着关于乔喻的热搜,话题热度甚至一度碾压了某明星疑似清明期间劈腿被拍到的八卦。

很明显,两位大佬不可能莫名其妙的就握手言和,这中间必然是有什么故事的。

不过随着乔喻这段时间的经历又被深挖了出来,再经过科普博主的分析,很多人都得出了题面即为答案的结论。

袁老亲自站在讲台上,官宣乔喻成为燕北跟华清两大数学研究中心联合培养对象,这共同点不就出来了嘛?

效果很明显,乔喻什么都没做,他实名认证的微博就狠狠的涨了一波粉丝。这么长时间下来,也就三万多粉丝,但这个事情冲上热搜后,乔喻的微博粉丝数已经朝着十五万粉丝奔去了……

一个话题暴涨五倍。

这让一直在跟进乔喻微博的许树很忧伤。

原因无他,乔喻似乎这段时间又把微博给忘了,压根就没登录过,更没发过新微博。上一条微博还是他拿了CMO第一那天。自那天起,据后台记录显示,乔喻就没登录过。

如此大的热度,乔喻要是再出来发条微博,那涨粉速度岂不是能再添一把火?

而且乔喻这种还属于非常优质的流量,几乎不存在翻车的可能性,也不可能造成太大的负面舆情。

不过现在许树还真没那个勇气像上次那样不停地发消息给乔喻了。

毕竟上次的时候,乔喻就算拿了CMO第一,也就是个中学生而已。

但现在的乔喻不一样了。

院士的关门弟子,华夏两大门派的共同培养对象,被华夏数学界寄予厚望的数学天才……瞬间就让许树感觉只能仰望了……

所以他犹豫了良久才在微信上小心翼翼的发了一条消息……

他甚至不敢问一句“在吗?”。

而是直接把建议发成了一段话。

“乔喻同学,恭喜你近期做出的成绩。如果有时间的话,不妨登录一下微博,粉丝数今天增加很快哦。如果能抽出空闲时间随手发一条记录生活的微博,相信效果会更好。毕竟这也是一个互联网发声渠道不是吗?”

只是消息发出之后,便如石沉大海。

不过许树也没在意。

消息还能发过去,说明这位数学界未来之星还没删除他的微信,许树觉得这就已经很给他面子了。

……

星城,长君中学,晚饭时间,夏可可跟同班的好朋友一起,走出教室,打算出去觅食,刚走出教学楼,恰好碰到正从外面回来的数学老师。

两人主动的问了声好:“杨老师好。”

“嗯,哎,等等,夏可可,我记得你初中是在星铁一中读的吧?”

“是啊,杨老师,怎么了?”

“那你认得乔喻吗?也是你们铁一中的。”

“认得啊,乔喻就住我家楼下,是我哥哥,他去燕北大学了。对了,上次我那张卷子就是乔喻哥哥寄给我的。”

听到数学老师主动问起乔喻,夏可可立刻骄傲的回答道。

“那你这个哥哥现在可不得了,他现在是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跟华清袁正心数学研究中心联合培养对象,十六岁就能问鼎世界级数学难题,以后等你考上大学了要多跟他交流啊。”

杨老师感慨了句。

“啊?乔喻现在这么厉害了?”这个消息让夏可可跟她身边的小闺蜜都瞪大了眼睛。

毕竟世界级数学难题在高中生听起来还是很吓人的,更别提这可是老师亲口认证的。

能在长君中学这样的名校,理科实验班站稳脚跟的数学老师,教学这块的能力自然毋庸置疑的。起码足以让班上那些优等生心服口服。

“肯定比你想象中更厉害。以后周末了可以多跟他联系联系。了解一下燕北大学或者华清大学数学夏令营的情况。”杨老师很隐晦的建议了一句。

他看同学群里,很多消息来源都已经确定了乔喻的论文下个月肯定能发,甚至读博时的师弟已经在预发表网站上把乔喻的这篇论文下载了,给出的评价也很高。

虽然他现在只是一个高中老师,但读过博的人自然知道能在上发表一篇论文代表着什么。

本科生的话,就是原地毕业,给个副教授职称,都不算过分。

这还是在现在已经倡导不唯论文论的情况下,要是放到他读博那会,怕是学校会直接放出一个编制也要把他留下来。

这样的学生,帮着熟识的邻家妹妹争取个去夏令营锻炼的机会,大概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