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数学就是绕圈圈?!(第2/5页)

不过可惜了,数学毕竟跟化学不太一样,前者不需要做试验。

想到刘师兄提醒过,他的这些师兄弟最近试验做得不太顺利,心情不太稳定,他便也懒得暴露自己的导师了。

不过有件事儿乔喻记在心里了。

回头等他的论文在发表了,得去问问田导,有没有论文奖励。

十万块呢……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可不算少了。

而且在数学SCI一区期刊发论文好像不太难的样子。如果不是四大顶刊应该更简单,那么一篇论文学校就奖励十万块,他一年发个十篇就是一百万。两年下来以后开公司的原始资金,这不就有了吗?

等等,理论他是燕北大学跟华清大学联合培养,按道理以后发的论文说不定还能两边拿奖励。如果他更勤奋一些……

果然,读大学还是得先学会拿项目发论文,这才是前期财富积累最快的途径。

“谢谢师兄提醒,回头我一定记得。要不你现在跟我简单说一下你们的实验流程,然后我就去分析数据做模型了。”

“好的,第一步就是自然就是钴基催化剂的制备……”

很快张浩源便把整个实验流程简单讲解了一遍。

显然刘浩说最近天天操作实验没开玩笑,张师兄介绍的时候,整个流程已经熟得不能再熟了,包括一些小细节。比如气体进料系统调节,反应器的设置,产物的收集与检测……

整个流程都详细的介绍了一遍,乔喻脑子里也飞快模拟了一遍。

也对模型需要的几个重要数值有了大概了解。

需要计算的无非就是速率常数,活化能计算,最后进行关键步骤分析。

数学模型嘛,大概就是做这个事的。

“我了解的差不多了。谢谢张师兄,我们回去吧。我去看看数据到底有什么问题。”

“这就了解了?”

“嗯,我学东西还挺快的。”乔喻腼腆的笑了笑,答道。

回到办公区,刘浩也已经把近期所有的数据都调了出来,看到张浩源带着乔喻回来,便开口问了句:“那个乔喻,你是把这些数据打包带回去还是?”

乔喻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说道:“没必要吧,你们这可是有用的数据,我怕数据泄露了会有责任,我就在这里看吧。”

刘浩尴尬的笑了笑说道:“其实也没必要,以前这些数据都是打包给陆教授带回去的……而且实验都失败了,这些数据也没那么需要保密。”

乔喻没答话,只是坐到了电脑旁一边看着数据一边说道:“我听刚才张师兄的介绍,钴基催化剂就是通过表面吸附和活化反应物、改变电子结构和反应路径、提供选择性路径以及不断循环反应。

以此来降低了CO和H加氢生成甲醇的活化能,使得反应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快速进行。你们的实验室目标就是改进催化剂配方跟生产工艺,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目标产物甲醇的选择性,对吧?”

刘浩站在乔喻旁边,说道:“对。这项技术主要是为了优化生产线。目前我们的产线跟国外同类公司在生产效率方面有一定差距,老板跟厂家技术人员一起做过前期分析,差距大概率就在这两块。

如果我们能在实验室里能让甲醇生成速率提高10%,就大概能追平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当然也要考虑到量产方面的一些问题,所以目前来说我们只做三种温度下的实验。对了,你要不要看看之前的模型?”

乔喻摇了摇头,说道:“不用了。对了,给我推荐一篇相关的论文,我了解下二氧化碳加氢生成甲醇的详细过程跟工艺细节。”

“额……电脑里有,我调出来给你看。那个纯英文的没问题吧?”

“里面有没有很多化工专用的词?”

“有,但不是很多。”

“那没问题,遇到这种词汇你帮我翻译一下就行。”

……

说实话,刘浩其实不太习惯乔喻的工作风格,但很欣赏。乔喻甚至不愿意把数据带出实验室。

怎么说呢?

其实跟数研中心那边合作次数多了,已经不太介意这个了,但毕竟这些数据都是他带着师弟师妹们跑出来的,就这么随意交出去心里也的确挺不舒服。

乔喻丝毫不介意就在办公区里做事的风格,他还挺喜欢的。

虽然他们现在做的项目属于无机范畴,但这毕竟是化学实验室楼,从有机区飘来些味道到办公区是经常的事情。虽然燕北大学在实验室安全这块要求很严格,但总有时候会出现纰漏。

比如通风橱不明原因突然停止工作;实验台操作时候万向罩设置风速不够;静置试剂偶尔会有人忘记对房间定时整体排风……

总之异味是避免不了的。

生化环材四大天坑专业,真不止是要呆在实验室里熬的苦逼。尤其是化学,天天跟各种有毒甚至剧毒试剂以及各种易燃易爆的危险物质打交道,一个不小心就可能物理意义上的灰飞烟灭。

尤其是学校,很多时候是学生操作。使用离心机忘记配平这种蠢事还时有发生,这也就是现在的离心机大都配备了自动平衡检测器,不然那动静……

跟同行交流的时候,竟然还有人以不在通风橱玩酸为荣,要知道这玩意随便出点什么事故,人都直接毁了。

还有实验做完之后,有机溶液图省事直接往池子里倒的。

所以刘浩是能理解许多人不愿意在化学实验大楼里呆的。就算自己不傻逼,但也不能保证别人不傻逼。

如果当年他不是入错行了,这栋楼他绝对有多远离多远。现在乔喻愿意在楼里的办公区帮忙,反正刘浩是极有好感的。

反正现在一部分实验也不需要他亲自动手,干脆就陪在乔喻旁边看起了论文。

有些乔喻不明白的地方,他就解释几句。

就这样一早上时间很快过去,中午让实验室里的小师弟去给大家带了盒饭。

“行了,我大概明白了。我感觉这个也不难,建一个微分方程模型,根据你们的温度依赖性分析跟数据做分段拟合,然后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就行了。

速率常数的异常波动可能是高温条件下实验数据误差较大造成的。这块我给做下调整。对了,我感觉你们的试验最关键的点还在于甲酸还原生成甲醛这一步。

而且我觉得500K时整体反应速率不稳定,大概率也是因为这一步骤。温度的升高会使这个步骤成为转化的瓶颈。你们的结果始终不稳定,很可能跟催化剂的活性有关。

所以接下来你们就在这个步骤上下功夫就行了,其他步骤不用管了。应该没什么问题。我的建议是尝试增大催化剂表面与HCOOH结合的活性。具体的模型,给我三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