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姜颂禾跟着姜酩野重新来到福寿村。

此时正是中午十点左右,整个村子空荡荡的。

姜颂禾从二八大杠的后座上跳下来,疑惑道:“怎么都没人啊。”

姜酩野在一旁停好车子,道:“不知道,先看看再说吧。”

姜颂禾先一步走到一户人家门口敲了敲,半天没人回应。

“没人吗?”走进的姜酩野问道。

“对,没人,”说着,姜颂禾轻轻推了下门,有些陈旧的铁门缓缓被拉开了一条缝。

“门没锁?”姜颂禾疑惑了句。

姜酩野定眸看了一眼,道:“先不进去了,把门给人家关上。”

“嗯。”

姜颂禾和姜酩野在空荡荡的村里走了好久,一个人影都没看到。

中途姜颂禾还敲了几户人家的门,也没人回应。

仅仅半天,整个村子的人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样。

姜颂禾道:“哥,你不觉得这里怪怪的吗?”

“嗯。”

姜酩野刚应完,旁边一个拎着一个饭盒的男人从巷子里蹿出来。

姜颂禾和姜酩野对视一眼,随即,姜酩野快速跑上前,一把拽住他:“你这是要去哪儿?”

“老牛家啊。”那人道,“你不是我们村里的人吧。”

“嗯,”姜酩野撒了个谎道,“第一次来。”

“难怪了,”那人看了渐渐走进的姜颂禾一眼,“你们来我们村干嘛的?”

“走亲戚的,”姜酩野快速撒了个谎,道,“这不过年了,亲戚朋友家需要走动。”

“那你们来的可真是时候,”那人快速道,“今天是牛家一个月一次做大锅饭的日子,赶紧去,免费的。”

说完,不等姜颂禾和姜酩野做出反应,那人就已经跑远了。

姜颂禾没有说话,她走上前仰头看了姜酩野一眼,像是在询问他的意见。

姜酩野沉默片刻,道:“先跟过去看看吧。”

俩人不急不慢地跟上那人的脚步,转过几个巷口,终于在一户人家门口看到了排队的村民们。

“难怪进村的时候,一个人都看不到,原来都在这里啊。”姜颂禾呢喃了句。

姜酩野蹙眉没有应声。

像是开饭的时间未到,姜颂禾只能看到队伍的最前面摆着一口大锅,而锅后面的大门紧紧地闭着。

姜颂禾和姜酩野绕到队伍的最前面,看着面前空空的铁锅,不仅有些疑惑。

“你们是别村的吧。”排在队伍前面的老者道。

“嗯。”姜酩野闷闷应了声。

“别村的也得排队,这里是队伍最前面,你们想要饭的话,需要去到队伍后面。”老者继续道。

“爷爷,你们是几点来的啊。”姜颂禾礼貌地问了句。

“我早上七点就来了。”老者佝偻着腰道。

“那这里什么时候开始啊。”姜颂禾询问道。

老者用看透一切的眼神打量着姜颂禾:“饿了吧。”

“嗯,嘻嘻。”姜颂禾揉着自己的肚子,嘿嘿一笑。

小孩子的好处是,只要说自己肚子饿,对方就不会多加防备。

眼前这个老者就这样,他热络道:“那你别去后面排队了,你就站这儿,等我打着饭,给你分点。”

姜颂禾故作为难道:“可我不知道这里放饭,我和我哥哥都没带盛具。”

老者道:“没事,我家有碗,你们可以到我家吃。”

“好!”姜颂禾激动道,“两个人也可以吗?”

“可以,”老者和善地笑道,“牛家这孩子乐善好施,每次都给我盛得满满的,我一个人在家也吃不完,正好你们来了,大家一块儿吃。”

“好耶!”姜颂禾晃着姜酩野的衣角,“哥,我们午饭有着落了。”

姜酩野低眸看了姜颂禾一眼,微微挑起的表情里是掩盖不住的嫌弃。

像是在说——你装,你接着装。

姜颂禾本不想和他计较。

可又一想,他不帮自己也就算了,还好意思这么明目张胆地嫌弃她的演技。

姜颂禾握紧拳头,在姜酩野的后腰的位置上重重地锤了下。

姜酩野吃疼,表情扭曲了几分。

“爷爷,这里一般都放什么饭呀。”姜颂禾好奇问。

“什么都有,肘子炖汤,白菜肉汤,羊肉汤……都是常有的菜品。”老者道。

都是肉类啊。

那这可不便宜。

“每个月都有吗?”姜颂禾继续问。

“对,每个月固定第三个周周三。”老者道。

“哦,”

姜颂禾仔细想了一会儿,还没等再问几个问题,正对面那扇紧闭的大门猛地打开了。

原本平静的队伍立刻变得闹腾起来。

从门口走出来的是一个略显肥胖的男人,他一身白色厨师服,看起来正里正气的。

姜颂禾直觉得他很眼熟,她眯着眼,认真打量着眼前这个人。

像是注意到她的视线,正在搬着两个不锈钢桶出来的男人抬头看过去。

立刻,他惊喜道:“唉?昨天见到的小朋友。”

姜颂禾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她的大脑飞速旋转,像是在检索自己的全部记忆。

可最终还是没想起来他是谁。

排在前面的老者问:“经复啊,你认识这个小孩?”

牛经复站直身子,笑道:“对啊,昨天她和几个小孩来村子里玩迷路了,我本来想给她们之路的,结果她们把我误会成坏人了,拔腿就跑。”

适才,姜颂禾才对他有了些许记忆。

姜颂禾之所以对他毫无印象,倒不是因为眼前这个人毫无特点,而是她那天太紧张了。

这具小小的身体对付一个成年人都费劲,更别提她当时还要拖着三个拖油瓶了。

姜颂禾没有吭声,反倒是前面老者自顾自地介绍道:“那你可真是幸运,迷路的时候,能遇到我们村第一大善人。”

“大善人?”姜颂禾疑惑了句。

“对啊,”老者道,“他叫牛经复,是一年前刚来到我们村的,他脾气好,性格有耐心,经常给我们全村人做大锅饭,关键是还不要钱。”

“他图什么呢。”姜颂禾脱口而出。

如果是现代,一群人开着一辆货车来到村子里给老人做饭,还能理解。毕竟他们会架起设备开直播,靠着打赏和视频播放赚一波快钱。

也算是一门还算正当的职业。

可这个牛经复又是图什么?

他一没直播间打赏,二没智能手机录制视频,还要自己掏腰包给全村人做饭。

图什么?

难道就图个好名声?

“他主家是信佛的,以前有个算命的说,他小的时候,被人下过幌子,命里带一劫,人到中年会妻离子散,不得安生。想要化解它,就需要乐善好施,用全村人的感念祝他冲破这咒枷。”老者一五一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