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北昌行之三十六(第2/3页)

听何老娘这抱怨她爹娘的话,何培培都不晓得要摆出什么样的表情了,直待说到她哥时,何培培方好了些,何培培道,“这回我跟相公过来,也是想看看我哥我嫂子。”说着不禁眼眶微湿,一个家庭,突然间失了长兄,何培培身为长女,那些年很不好过,父母都想过是不是要给她招赘个丈夫。她倒不是不想招赘,只是想到兄长就伤心。好在后来有了兄长的下落,她随父母赶到帝都去见兄长时却是没有见到。如今好容易趁着江仁回乡,她与丈夫立刻就奉着父母一道过来了。

何老娘笑,“阿涵很好,现在都俩儿子了。”

何培培忙道,“先时听阿仁哥说,我哥有了长子,这都生次子了?”

何老娘笑,“今年春天刚生的,我没见过,你子衿姐姐见了,说极清秀的大胖小子。”

何培培很是高兴,忙问俩孩子叫什么名儿,何老娘道,“阿涵还没想好大名儿,现在就先叫小名儿,老大叫大郎,老二叫二郎。”

何培培不禁一笑,“这可真是,取名有什么难取的。”

陈远笑道,“大哥定是想给孩子取个极好名字,一时定不下来。”

何培培道,“约摸是取不出来,我还不知道他,自小念书就不成。”

何老娘笑,“念书成不成的,阿涵也是有本事的小子,这会儿在大将军身边做亲卫长,多少人巴结都巴结不上哩。”

何培培叹道,“打小我哥就爱学个拳脚什么的,后来还想跟着镖师走镖,因家里就他一个儿子,我爹娘舍不得,不想最后还是投了军。”

何老娘习惯性的对何念夫妻展开批评,道,“你爹娘能有什么见识,你们兄妹都是被他们耽搁了。”

何培培道,“我哥走后,我娘天天以泪洗面,这些年也很不好过。”

“还不是他们自找的。”何老娘一点儿也不同情这对夫妻,何培培也知事情是自家闹出来的,跟何家没半点儿关系,说来何家还是受害者呢。何培培如今也大了,极明事理,知道总不能因她家过得不好,就得让人家谅解。就像何老娘说的,她哥这事儿,都是她父母做错在先,何培培一叹,也不再多说。

何培培的性子较少时圆融许多,并不再多提家里父母的事,反是陪着何老娘说些县里族中的事,何老娘很爱听这个。尤其是县里如何对她的颂扬,何培培道,“您老人家那书如今在咱们府里都是极有名的,哪家想叫孩子念书,必得买一套您老人家写的书,学着如何教导子孙。”

何老娘心下很是得意,不过,她老人家如今眼界见长,并不以赚钱为最终目的了。何老娘道,“能对人有益处,也就不枉我写一回了。来了沙河县,见到有念书人家,我也时常会送他们几本,不为别个,希望能少走些弯路,也希望各家孩子都能有出息,就是我的意思了。”

何培培笑道,“就是现在我家里,也是各房人手一本,我都时常翻看,许多道理,您写得就是对啊。”

何老娘笑,“反正,叫孩子多念书是没差的。”

何培培深以为然。自从县里连出阿念、何恭、何洛三个进士老爷,而且都做了官,碧水县百姓的念书热情可不是一般的高,就是自己没那根筋的,也要把孩子送去认几个字,不为别个,万一孩子是读书胚子呢,一家子都能跟着改头换面更门换第。

何老娘难免又关心一下陈志的科举情况,知道陈志连续秋闱折戟,何老娘宽慰,“这也不必急,文章到了,自然就能中。像你们恭叔,也是好几年考举人就是不中,不是文章不好,而是欠缺那么一点儿运道,后来,运道来了,直接举人进士一并就中了,顺利的了不得。”

陈远何培培皆点头称是。

何培培还偷空同何子衿打听了嫂子李氏的性情,何培培道,“这也是头一回见,我预备了些给嫂子的东西,也不知合不合适。”请何子衿帮她看看给嫂子的礼单。

何子衿大致看了,都是很实在的东西,笑道,“都好。你们姑嫂倒是想一处去了,五月那会儿我去北靖关看阿涵哥,嫂子还请我看看给你们预备的屋子,说是公婆头一回来,不知公婆喜好,我看那屋子都是新糊裱的,家俱也都是新打的,好的了不得,别说是给公婆预备了,就是给新媳妇预备的,也就如此了。”

何培培一听这话便稍稍放下心来,笑道,“阿仁哥也说嫂子贤良,这些年都是她在照顾我哥,给我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我家里没帮上一点儿忙,心里很过意不去。听说嫂子父母也一处住着,我也给他们老人家预备了些东西。”

何子衿点头,“这样就很好。过日子,还是这样和和气气、亲亲热热的好。别个不说,这些年,我看阿涵哥也很惦记你们。”

何培培叹道,“只要我哥人平安,就什么都好。”

何培培知道大嫂一家人也都是好性子,私下与丈夫道,“大哥在边关,有大嫂这样照料着,我也就放心了。”

陈远颌首,“是啊。听着是一家子和气人。”

陈远何培培夫妻暂安了心,何子衿听说姚节是偷偷来的北昌府,很是私下念叨了他一回,“你这么走了,不说别人,你家老太太该是何等担心!!”

姚节一向与何子衿投缘,小时候就常将烦恼说与子衿姐姐听,他家里的事,早就同子衿姐姐念叨过,这会儿也不讳言,姚节一面坐炭盆旁烤芋头,一面道,“哎,姐姐不晓得,我在帝都实在是呆不下去了。我念书又不成,官学上不上都一样。后来到了年纪,索性也不念了。先是我爹给我在巡防司安排了个差使,巡防司里多是有背景的,我也就那么干着。我祖母见我当差了,就开始给我说亲,继母原是想叫我娶她娘家侄女,我又不傻,才不应哩。我祖母一向疼我,这回不知怎地,也叫我娶她娘家侄孙女,这要是表姐表妹的有姐姐一半的人才,我不是不乐意。子衿姐姐不知道,这些年,我祖母娘家很有些家道中落,我并不是势利眼,我家也不是什么大户,便是世族,也不总是兴旺的。只要是正经上进人家,祖母疼我这些年,我总不叫她老人家失望。可我祖母娘家,我那表叔就是个只会花天酒地的,家里子女嫡嫡庶庶的加起来十二三口子。我祖母上了年纪,人就心软,接了两个表妹在我家住着,哎,后头事,我就不说了。祖母看我不应这亲事,也不大乐。正好阿冽回帝都,我干脆随他出来走一走,真宁可学小瑞哥去战场上建功立业,就是马革裹尸,也比浑浑噩噩的一辈子强。”

听了姚节一通诉说,何子衿突然明白了,道,“原来你是想去北靖关参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