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建议(第2/2页)
“好想法。”李慎明在一边喝着茶,这时一口茶水喷出来,他笑着道:“到底是二十不到的后生,还真是敢想。塘报线路不是有个人有匹马就行的,最少是一个情报组,然后从福建到山东,每六十里建一个换马的站点,最少要两个人和四匹马,这样可以又换马,也换人,免得体力不支。从福建到山东德州,最少要设五百个驿站,一千个人,两千匹马。”
张瀚也是微笑起来,他道:“确实是有些异想天开了。”
从陆路送情报,这事情张瀚也不是没有想过。毕竟茫茫大海,用小船不可能,每次贸易用的大船靠岸的日期是没有办法保障的,只有在大船到登莱补给或是天津装货时才会得到新的消息,这样太过缓慢了。但是从陆路建一条传递消息的塘报渠道,确实细帐一算,简直是恐怖,光是铺设就得花十万两以上,每年还得花几万两银子来维持,代价确实太大了。
孙敬亭冷笑着道:“李平之要是这么没脑子,我当场就撵他滚蛋了。”
一句话得罪了两人,不过张瀚和李慎明都没有反驳的想法,两人都知道孙敬亭的脾气,张瀚反而陪笑道:“是我们想差了,定然还有下文,孝征兄请详细道来。”
孙敬亭也不过份,商讨正事时不是发脾气的良好时机,当下微微点头,说道:“李平之的想法是,自己建一部份重要节点的驿传,花费控制每年数千两,建设费用在两三万之间,这应该是军司愿意付出的代价。”
张瀚和李慎明对视一眼,彼此点了点头。
为了一条陆路塘报线路花上十几二十万,太过昂贵,和裕升在用光铜矿的表面浅矿石后一个月的收入差不多也就是三十万,还是有铜矿石源源不断提供大量铜钱的前提下。下一步的收入来源是日益膨胀的帐局生意,别外就是铸币带来的钱息,不过这个收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辽东那边的粮价涨上去了,不无小补,但仍然有相当大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