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争议的君王,最具争议的登场(第25/31页)
要我说的话,杨谅可以换个口号,他可以找一些文人,散播一下谣言,抹黑一下杨广,说说这小子是如何用阴谋手段登上太子大位的,又是如何弑杀老父、奸淫母妃的,对待自己的兄弟,又是如何狠毒的,然后表示,让这混蛋继承大统是天理不容,必须要为杨坚、杨勇、陈夫人、蔡夫人报仇。如果杨谅这么搞,我估计不明真相的群众还能热情高涨一些。
杨坚想得很对,他这个小儿子,是纯饭桶,要造反,连一个靠谱的口号都没有,纯胡闹,也因如此,杨谅从造反之初,就注定是叛臣逆子,孤家寡人一个,他得不到同情。
孤家寡人的杨谅,他的造反,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其势不长”。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啊,由于他没有一个恰当的造反理由,他非但得不到外界的支持,有些内部成员也会对造反前途产生怀疑,一旦遇到点挫折,人心就散了。因此,杨谅真的想成功的话,应该怎么办呢?答案是,速战速决,避免持久战。
好,我们回到裴文安这来。这哥们的建议,总结起来,四个字——速战速决。他认为,要把所能调动的兵力全部调动起来,在朝廷还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平叛力量前,先下手为强,先从军事上取得突破,而后靠着闪电战以及因此而取得的威势,震慑朝廷,让朝廷不攻自乱,然后旬月间奠定胜局。
很显然,裴文安说得有道理,而且是非常有道理,如果说杨谅还有一丁点机会的话,那就是照着裴文安说的做。一旦如此,杨坚在九泉之下,碰到了当日的刘备,一定会痛哭流涕的表示,自己不该“废长立幼”,以致“社稷倾危”的。
不过话说回来,杨谅这哥们,到底会不会听裴文安的呢?
兄弟相残Ⅱ——草包司令
杨谅有没有听取裴文安的建议呢?答案是,听了。听了之后,他做出的安排是——派遣所署大将军余公理从太谷出发,攻击河阳;大将军綦良从滏口出发,攻击黎阳;大将军刘建从井陉出发,攻略燕、赵;柱国乔钟葵从雁门出发,任命裴文安为柱国,与柱国纥单贵、王聃等发兵直指京师。
有人说杨谅不是挺靠谱的吗?好吧,我想说的是,杨谅之所以听取了裴文安的建议,并不是因为他真的弄懂了裴文安建议的战略意义,而只是单纯觉得裴文安那段话很合心意——“旬月之间,事可定矣”,还能比这更爽吗?
接下来,杨谅先派了几百个骑兵出去,这帮骑兵呢,脸上都带着幂(隋朝的制度,宫人骑马的都带面巾遮蔽脸部,这种面巾称为“幂”),看城门的一看,这不是宫里来的吗?这帮人再一想,自己几个脑袋?敢得罪宫里人吗?麻溜的,放行啊。于是这帮骑兵大摇大摆的进了蒲州城,而城内也有些不安定分子跟着乱腾起来,然后呢,蒲州刺史丘和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貌似好像不对头啊,赶紧翻墙而出,先撤为妙,连个紧急会议都没来得及开。
老大一溜烟的溜回了长安,底下人都被蒙在鼓里,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呢,于是——蒲州长史勃海高义明、司马北平荣毘皆被造反派给抓了。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就说明,裴文安的速战速决是有道理的。道理在于,杨谅虽然已经喊出了清君侧的口号,但是,由于当时没有电报、电话、手机以及网络这样的通讯手段,信息传播慢,大部分地方还对此事浑然不觉呢。因此,他正可以趁着这个时机,神不知鬼不觉的逼向长安。
杨谅尝到了甜头,接下来他要怎么做呢?那可真是无敌了,跌碎了一地眼镜啊;眼看着裴文安方案对头,正宜马不停蹄长驱直进之时,杨谅表示,裴将军,你的方案是对的,但是你回来吧。
当时裴文安正带着人马火速杀向蒲津呢,就在距离蒲津百余里的时候,命令下来,说要他回去。我估计啊,这裴文安接到命令后必然是一头雾水,想破头皮也不知道杨谅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老大啊,您在搞啥呢?但是,老大就是老大,不管命令有多么无厘头,该听还是得听,这裴文安兴冲冲的出发,这次只能灰溜溜的回来了。
回来之后,裴文安压抑不住内心的极度不解,就去问杨谅:“兵机诡速,本欲出其不意。王既不行,文安又返,使彼计成,大事去矣。”
不要说裴文安不解,就是咱过了几千年,估计也解不了。杨谅啥反应呢?杨谅的反应是——没反应。杨谅什么话都没说,不解释,笑而不语,牛逼吧?
我看,杨谅这不叫牛逼,这叫装逼。所以,为什么杨坚看低这个儿子,认为这小子就算要造反,也会被杨广轻松搞定?就因为这个儿子,既没有谋,也没有断,压根就没个主意,想一出就是一出。《三国演义》里曹操跟刘备煮酒论英雄,谈到袁绍,曹操说他“好谋无断”,没啥大出息。一个“好谋无断”的人都在政坛混不了,更何况是个“无谋无断”的呢?所以,杨谅真对得起他爹的看不起。
杨谅觉得攻取个蒲州就很满意了,不能再轻举妄动了,必须稳扎稳打了,于是派手下各守城池,于是,瞬息之间,战略主动转为战略被动。
战略被动的意思是,一方面,疾风暴雨的攻势就此搁浅,朝廷的抵抗开始加强,另一方面,在顶住了三板斧之后,朝廷开始反扑。
抵抗加强的代表人物是代州总管李景——先是杨谅的部将刘暠被他斩杀,然后是带着数万精兵前来攻城的乔钟葵屡战屡败。
其实吧,李景身边也没多少人,至少比起乔钟葵的数万精兵来说,他是绝对劣势——几千人。乔钟葵的攻势很猛,李景的城池防御工事也不坚固,但是,李景有两个优点,一是会用人——手下三员大将,冯孝慈、吕玉善战,莫陈乂多谋,而李景则推诚用之,不予掣肘,只是适当时候出来发表一下讲话,鼓舞一下士气而已;二是强硬——工事不坚固,人员不齐整,没关系,士卒且战且筑,殊死搏斗,就是死也多拉几个垫背;因此,这乔钟葵绝对优势下围攻了多次,但是屡战屡败,毫无进益。
反扑的代表人物——老将杨素。
杨谅的口号——诛杨素;很好,如他所愿,杨素来了,而且是作为主将。那么,究竟是谁搞定谁呢?杨素表示信心满满,在出征前,他就跟杨广那边定下了破敌期限,指明,XX日吾将OO,你们等着看好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