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老爷,你赢了(第27/48页)

杜伏威一看陈棱迎战了,那就打呗,于是出军奋击。当时陈棱有个神箭手,一箭射中了杜伏威的头额——我估计是射头盔上了,要不然就活不成了;结果杜伏威血性翻腾,大呼:“不杀汝,矢不拔!”然后杜伏威就呼啸而出,直冲敌营,陈棱部众一看,当时就傻眼了,哪还敢跟他打?吓都被吓得差不多了。于是杜伏威就把那个射中他的人给逮了,命令他把箭拔下来,然后就把此人给砍了,于是拎着他的头,弛入陈棱阵中挑衅,又连杀数十人,陈棱部众一败而不可收拾,可怜的陈棱同志,最后就剩一个人灰溜溜的逃了回去。

紧接着:杜伏威乘胜攻破高邮,引兵入据历阳,自称总管,以辅公祏为长史,而后派遣诸将攻打周边各县,战无不克,江淮间的小土匪,都纷纷投奔。

当然,搭上杜伏威也确实有能耐,他跟李密一样,组织了一支精锐部队,李密那儿叫“内军”,杜伏威这儿,叫“上募”。“上募”这些兵,平时待遇非常好,有啥好处,紧着他们来,但是,每当出战,“上募”也得第一个上,打完之后还得检查身体,只要看见背部有伤的,一律杀之——为啥?说明你逃跑了呗!

除此而外,杜伏威对手下也非常好,只要抢到点啥,就全都给手下;手下要有战死的,还把他们的妻、妾拿去殉葬。

如此一来,杜伏威手下为他卖命,为他肝脑涂地,就不用说了,以此,杜伏威每次打仗,几乎都不吃亏。

杜伏威发达了,他以这种奇妙的方式发达了,当然,他自己确实有本事,他明白如何统御部众,他知道怎么让人帮他卖命,他确实是隋末难得的豪杰之士,但是,这些是重点吗?不,这些都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是,在杨广来到江都之前,杜伏威还打不过陈棱;但是,当杨广来到江都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杜伏威就已经威风八面,所向无敌了。

要我说的话,杜伏威得感谢杨广八辈祖宗啊。

舵手杨广,船夫宇文述、虞世基、王世充,驾着大隋这艘千疮百孔的破船,他们正驶向的地方是——地狱!

李渊入关记Ⅰ——造反肥皂剧

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天下汹汹,四方鼎沸,鹿死谁手,犹未可知,似乎是一个迷局。但是,要我说的话,要解这个局,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是因为杨广同志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放弃了长安;说复杂,是因为眼下争夺天下的几股力量中,大部分人意识不到要先取长安,而有这个意识的李密,又受制于种种因素,想去而不能去。然而,谜底已经揭开了——长安!

眼下最憋屈的无疑是李密,想走而不能走,才最寂寞,他估计每天晚上都在做噩梦,这个梦,不是隋军讨平了瓦岗军,而是有人抢走了长安!这个梦终于要变成现实了,因为,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

这个“程咬金”是谁呢?是被杨广派去太原讨匪的李渊父子。

当然,核心人物并不是李渊,而是李渊的次子李世民。

某种意义上说,李世民跟李密是同一类人。《资治通鉴》是这样说李世民的:“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而李密呢?密多筹算,才兼文武,志气雄远,常以济物为己任。开皇中,袭父爵蒲山公,乃散家产,周赡亲故,养客礼贤,无所爱吝。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所以,我一直认为,在隋末的天下中,配得上成为李密对手的,唯有李世民,而配得上成为李世民对手的,也唯有李密。

当此之时,似乎李世民还不能跟李密相提并论,因为李密早就是天下豪杰了,荥阳之战,仓城之役,回洛之争,东都之围,隋末天下,还有谁人不识魏公李密?但是,我们又得说了,凡事都有两面性,李密声震天下这是不错,但声震天下的李密却内忧外患,掣肘多多——翟让集团对他虎视眈眈,最终闹到瓦岗军严重内讧,翟让死后,集团内部遂貌合神离,此为其一;隋朝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视为头号劲敌,意欲集兵统众将其除之而后快,此为其二;在瓦岗集团中,李密经年未久,号令不彰,想要西入关中而不得,此为其三。有此三点,李密势盛然敌多,在争衡天下的过程中,已经落了下风。

纵观中国历史,往往最终取得天下的,并不是那些一开始就大红大紫的人:

秦朝末年,陈涉吴广揭竿而起,斩木为兵,天下云集而应,何其壮哉?然而,最终天下之争,却与其无关(争夺秦末天下的主角是刘邦和项羽)。

西汉末年,绿林赤眉何其势盛?然而,最终夺得天下的,却是一度流离失所,无依无傍的刘秀。

唐朝末年,黄巢横行天下,谁人可匹?然而最终取唐而代之的,却是黄巢先日的部下朱温。

元朝末年,“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的红巾军何其澎湃?然而,最终夺取天下的,却是小心谨慎,步步为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朱元璋。

明朝末年,李闯之名声动天下,逼得崇祯皇帝先斩宫娥妃女,而后煤山自缢,何其雄壮?然而,最终夺取天下的,却是偏居东北一隅与明王朝争斗多年的建州女真、八旗子弟。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个王朝,不管它最终衰微的有多厉害,终究还是一口真气未泄,那些先出头的大佬们,虽然给衰微中的王朝钉上了棺材上最后一颗钉子,然而自己也会因此而精疲力竭,成为强弩之末。所以,一般获胜的,都是那些后发先至,借着前人余威,而后趁乱取便的。

李世民目前就这情况,隋末早就乱透了,乱到什么地步?《新唐书·高祖纪》概括了一下隋末的各大叛军:是时,刘武周起马邑,林士弘起豫章,刘元进起晋安,皆称皇帝;朱粲起南阳,号楚帝;李子通起海陵,号楚王;邵江海据岐州,号新平王;薛举起金城,号西秦霸王;郭子和起榆林,号永乐王;窦建德起河间,号长乐王;王须拔起恒、定,号漫天王;汪华起新安,杜伏威起淮南,皆号吴王;李密起巩,号魏公;王德仁起邺,号太公;左才相起齐郡,号博山公;罗艺据幽州,左难当据泾,冯盎据高、罗,皆号总管;梁师都据朔方,号大丞相;孟海公据曹州,号录事;周文举据淮阳,号柳叶军;高开道据北平,张长逊据五原,周洮据上洛,杨士林据山南,徐圆朗据兖州,杨仲达据豫州,张善相据伊、汝,王要汉据汴州,时德睿据尉氏,李义满据平陵,綦公顺据青、莱,淳于难据文登,徐师顺据任城,蒋弘度据东海,王薄据齐郡,蒋善合据郓州,田留安据章丘,张青特据济北,臧君相据海州,殷恭邃据舒州,周法明据永安,苗海潮据永嘉,梅知岩据宣城,邓文进据广州,俚酋杨世略据循、潮,冉安昌据巴东,甯长真据郁林,其别号诸盗往往屯聚山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