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奠基人(第5/7页)
(以后我们会知道,周武帝宇文邕是中国历史上三大灭佛的皇帝之一。)
佛教再可恶,当然也不该在这个时候灭,在这当口,得罪了罗汉金刚们,可是有报应的。高延宗、莫多娄敬显听说东城已破,赶紧率军杀向了东城,前后夹击,北周军居然登时大乱,纷纷涌向城门,就要逃命。
夺门而逃这种事,一般越有秩序,散得越快,反之——参见此次北周军情况。北周军当然已经顾不上秩序了,到处都是人挤人,人推人,然后不免有人跌倒在地,再然后后面人一拥而上,就把跌倒的那位睬成了肉泥,再再然后,连踩人的机会都没有了——城门就那么大,一堆人稀里哗啦往前挤,就把道路给堵上了。北齐军从后面掩杀而至,北周军大败,被杀两千人。
宇文邕当然也在夺门而逃的人堆中,但是这时候,即便你是皇帝,也没人理你了。此时,左右的侍从也被杀得差不多了,自己左顾右看,又找不到出路,正要暗念倒霉时,张寿手牵马头(怕马乱跑),新投降的贺拔伏恩用马鞭猛抽马屁股,于是,滋溜一下,马窜了出去。
北齐军穷追不舍,几度差点击中宇文邕,而晋阳东城的街巷又是七弯八绕,狭窄不堪(此时宇文邕一定在想,老子改明一定毙掉北齐搞市政建设的这帮混蛋),幸亏有贺拔连恩和另一个降人皮子信当向导,宇文邕才九死一生,逃出城去。当宇文邕回到大本营时,已是次日凌晨三四点了,但也仍是惊疑未定。
第二天早上,高延宗开始整理战场,他派人去找长胡子的尸体——宇文邕是长胡子,所以梁士彦在平阳见到他时,才激动的拉住他的胡子嘛;高延宗以为昨天晚上那种情况,宇文邕肯定在劫难逃了。结果找了半天,很丧气,没找到。
没找到也无妨了,北齐的官兵们都觉得这次大捷可喜可贺,需要大大庆祝一番了,于是,纷纷涌向了酒家,个个喝得酩酊大醉……
唉,高延宗这下算是明白了,乌合之众(这支部队里好多人都是临时投效的)之所以称为乌合之众,不是不能打,而是不能连续打,他这时候心急火燎的准备再度集结,无奈一伙人喝得东倒西歪,已经没人理他了……
不过,纵然如此,惊魂未定的宇文邕也是怕了——没想到北齐现在还能有如此的抵抗意志;于是,他再度表示——撤吧。此时,宇文忻、王谊、段畅等人都表示不可,宇文邕这才拉住缰绳,吹响集结号,收拢士卒,准备再战。
十二月十七日,宇文邕率军故技重施,再度从守备薄弱的东城突入,此时,北齐已经无法再组织起像样的防御了,高延宗虽竭力抵抗,但终究精疲力竭,而后向城北撤退,再然后,还是被抓了。
宇文邕下马握住了高延宗的手。高延宗推辞道:“死人的手,怎么可以碰至尊?”宇文邕当即允诺:“两国天子交战,无非是为了百姓幸福,并无私人恩怨。我不会伤害你的,我向你保证!”
两年后,高延宗被卷入了骆提婆的造反事件(其实是子虚乌有),被诛……
事实证明,政客做的任何保证,我们都只能当成放屁。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以为高延宗是高家难得的“栋梁”吧?朋友们,这个“栋梁”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栋梁”呢。高延宗是高澄的五子,老妈是个歌妓,高澄死时,高延宗还很小,所以,他是被高洋养大的。
高洋跟高澄的关系说实话相当不咋地,在高澄时代,为了躲避高澄迫害,高洋经常性装疯卖傻,以至于装到别人以为他真是傻子,但饶是如此,该被整还是被整。据说高澄对他十分轻视,曾当面对他叫嚣:“这种货也能身居高位,不知道相面之术还有什么意义?”每次高洋给老婆李祖娥买点东西,一准被高澄抢了,有时候弄得李祖娥都抓狂,高洋也是哭笑不得。
说实话,高洋后来变得那么神经质,跟他这位老哥分不开关系。
但是,奇妙的是,跟高澄关系不咋地的高洋,对高延宗却出奇的宠爱,高延宗十二岁的时候,还在高洋肚皮上撒尿呢。高洋不但不生气,还抱着他说:“天下最可怜爱的孩子,就只有这一个。”
因为高洋的溺爱,惯出了高澄一身的臭脾气,变态程度跟他亲叔叔没两样:据说他在当定州刺史的时候,曾经在楼上拉屎,让楼下人张着嘴接屎;又据说他还把猪食搀着人粪烧给手下人吃,但有面露难色的,都会被他抽一顿。高延宗这情况,后来被他另一个叔叔高演知道了,当时高演当了皇帝,就命赵道德把高延宗打一百棍,后来嫌他不够谦虚,又追加了三十棍。
这一百三十棍下去,高延宗有没有长点记性呢?还是没有,他继续乱搞,据说还用囚犯来试验刀的利钝,接着还干了一番瞎七瞎八的丑事。这事又传到了高湛的耳朵里,此时高湛已经是皇帝了,又派人把高延宗抽了一顿鞭子,还把他身边的九个人给杀了。直到此时,高延宗才真正的决心悔改了。
所以,姓高的皇帝(高延宗虽说当的不久,但勉强算一个),没有一个是好东西,最栋梁的高延宗,小时候,也是人渣一个啊。
还是那句话——高氏皇帝,必输人渣。
言归正传,并州终于落入了北周之手,高延宗终于倒霉了,“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终极理想实现了,高纬满意了?满意也没用,晋阳完了,邺城还远吗?
无愁天子的忧愁
怎么办?先来一个字——赏!重赏之下,才有勇夫嘛。于是,高纬命令有关部门——拿钱!当然,自己的私房钱是不愿意拿出来的,要留着养老嘛——国家都快没了,钱再没了,怎么整?然后,高孝珩又说了,请陛下把宫中的宝物拿出来,美女也拿出来——犒军吧?高纬又支支吾吾,一副老大不情愿的样子。
至此,我们不妨来看看高纬这家伙此前是怎么折腾钱的,参见《资治通鉴》:
承世祖奢泰之馀,以为帝王当然。(富二代官二代典型思维,没吃过苦,从小就蜜罐里长大,当然以为什么都是理所当然)
后宫皆宝衣玉食,一裙之费,至直万匹。竞为新巧,朝衣夕弊。盛修宫苑,穷极壮丽。所好不常,数毁又复。百工土木,无时休息,夜则然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泥。凿晋阳西山为大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中。(一件裙子,要用一万匹布;早上穿了,晚上就觉得过时;宫室更是修的壮丽无比。而且还没长性,喜欢糟践东西,导致手底下干活的连休息时间都没有,晚上用灯火照着工作,冬天用热汤当成泥土。在西山搞了座雕塑,也是费钱的材料,一夜之间要燃一万盆灯油……总而言之一个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