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北强南弱(第15/15页)

这一次双方虽然讲和,但是,高洋对局势非常不满,于是,有一还有二,次年(公元556年),北齐再度大举南下,空前激烈的“建康保卫战”爆发。

公元556年二月十八日,徐嗣徽和任约联军卷土重来,袭击采石,生擒守将张怀均;三月二十三日,北齐派大将萧轨跟徐、任回合,集结兵力十万,从栅口出发,攻击梁山(安徽省和县南长江中小岛),由于南梁防备严密,陈霸先又亲自前去慰劳前线官兵,北齐的进攻并没有占到太多便宜。

水路占不到便宜,北齐决定从陆路下手。二十九日,北齐从方山(江苏省江宁县东南,秦淮河流经山下)出发,追至倪塘(建康城东南),零零散散的,开始有北齐军队出现在建康城周边,城内外遂一阵慌乱。

在这一天中,陈霸先趁齐军先锋立足未稳,领军出建康,在白城与徐嗣徽激战半日。周文育、侯安都勇不可当,亲率骑兵突击,生擒齐将乞伏无劳。就在此时,大将沈泰奉陈霸先之命领三千精兵暗渡长江,偷袭瓜步,缴获一百多条船和一万军粮,令急欲增援南岸的齐军援兵大为受挫。

当然,这还只是接触战,三十日,北齐主力杀到,决战才真正开始。

局势对陈霸先不利,因为,在兵力上,北齐是绝对优势。陈霸先此时能做的,只是且战且走,然后不断派兵袭击北齐的补给线,再然后,就只能祈祷了。

局面继续对陈霸先不利,北齐军队已经在东、西、北三个方向对建康形成了夹击之势,切断了陈霸先的运输线,而整个建康,由于侯景之乱的破坏,则根本没有足够的战略物资以资依靠,南梁面临着困毙的绝境。

当然,要说,陈霸先的祈祷还是有用的,他的情况不妙,其实,北齐的情况也同样不妙。此时正值梅雨季节,连日大雨,城内外一片汪洋,积水都快过膝,城外的齐军因此无法起火造反,被迫吃生的食物,加之陈霸先固守之余,还三不五时派兵出击骚扰,北齐士卒不甚其扰,无法休息。一段时间过后,由于饮食困难,缺乏休息,长期站在水中,北齐士卒出现了脚趾腐烂、精神萎顿的情况。

一个冒险的计划在陈霸先脑中成型——他想要决战。

与陈霸先而言,速战速决是脱离困境的唯一办法,否则,无需北齐军队动手,他的军队也随时面临被困死的危险。当然,决战是个冒险的方案,毕竟,必须再度指出,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是对手。

十一日,天气刚刚放晴,陈霸先便想立即出击。然而,除了兵力的薄弱,陈霸先还面临着又一个困难——部众长期没有吃饭,缺乏体力。

就在此时,陈霸先的侄子陈蒨送来了救命稻草——稻米三千斛,鸭一千只。陈蒨从哪里搞来了这些东西,现在已不可考,但是,这批奇迹性的物资,却成为此战的关键。陈霸先立即命令做饭宰鸭,士卒们用荷叶包饭,然后,中间还夹着几块鸭肉,对于许久没有饱饭过的士卒而言,这真是绝佳的美味。

十二日,决战开始。

这日拂晓,侯安都带着部队悄悄从建康北门出城。侯安都身边跟着的,乃是猛将萧摩诃,侯安都略带随意的戏谑萧摩诃:“久闻将军勇猛,然而,百闻终归一如一见。”萧摩诃见侯安都激他,当即冷冷的回答:“今日就让明公见识。”

会战开始了。侯安都的运气似乎并不是太好,上来就跌落了马下,就在暗呼倒霉之时,突有一员大将,单人匹马,厉声呵斥,直冲而来,北齐军队见之不免胆寒,居然纷纷散开,侯安都居然就此逃过一劫。这位直冲北齐营阵如入无人之境的大将,正是侯安都想要亲见其勇猛的萧摩诃。

果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此时,陈霸先带着吴明彻、沈泰调动所有大军,首尾交攻,发动决战。侯安都则借势从白下率军从北齐背部冲出,一路披靡,斩杀数千,北齐军顿时溃散,夺路而走互相践踏而死的,几乎无法计算。

而后,南梁军生擒了事件的罪魁祸首,徐嗣徽极其老弟徐嗣宗,并立即斩首。南梁军继续狂飙突进,捷报纷至沓来,未几,北齐军统帅萧轨居然也被生擒,此外,跟萧轨一块倒霉的高级将领,有四十六人之多。

没有疑问,陈霸先的决战胜利了。

逃出生天的只有任约等数人。北齐军残部夺路而逃,却发现战舰被烧大半,所剩无几,无奈之下,这帮人急中生智,用荻草绑成小筏,漂流过江——当然了,事实证明,长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过的,跑到江心,北齐士卒就无奈的发现,小筏不中用了,快沉了……

据说,尸体漂流到了京口,密密盖住了江面,不断冲撞江岸。其场景令人不忍目睹。

自此,惊心动魄的“健康保卫战”也以陈霸先的胜利而告终。

短短两年时间,建康两次遭遇重大危机,这只能说明一件事——南方的局面实在风雨飘摇,也亏得陈霸先英雄无敌,才能屡屡力挽狂澜。然而,不管陈霸先如何力挽狂澜,他所接手的,也只是个脆弱的邦基,南陈从一开始便在危难之中。

南陈也有过挣扎,陈宣帝(陈顼,陈蒨弟弟,陈霸先侄儿)时期,大将吴明彻曾率军北伐北齐,一度收复淮南地区数十城,然而,这一切的努力都如蚍蜉撼树,陈宣帝未能乘胜追击,致使到手的地盘重又落入灭亡北齐的北周之手。而如今,随着北方的统一,这个脆弱的国家,也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