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章 两个老小孩(第2/2页)

“……”

好吧,这回轮到范老爷插不上嘴了,两人说的他一点没听懂。

“你们等会儿。”

“什么是美洲原种?什么又是涯州一号??”

唐奕急忙解释,“美洲原种,就是祁雪峰他们从美洲带回来的玉米种子,耐旱涝,不挑地。”

“不过,结棒比较小,产量也一般。”

“而涯州一号,则是咱们大宋的农户把不同地区的美洲原种,根据不同特性,交差授粉,人工培育出来的一种新式玉米。”

“产量比美洲种高上不少,不过尚有缺陷,有的地方种不了。”

“哦。”范老爷听明白了。

忍不住大赞,“不错,你们涯州这个事儿干的好,功在千秋!”

“哼……”

哪成想,贾相爷冷哼一声,“这算什么?”

“你是没机会看着了,涯州不光在培育涯州一号玉米种,还有稻米种子,番薯改良,小麦新种。”

“用不了几年,新种问世,到时你再看,必惊得你这老货话都说不出来。”

“真的假的??”范仲淹不信。

在他眼里,缺粮都缺成习惯了,要真如贾子明所说……

“那还不错,说明你老贾在涯州没白呆。”

唐奕一阵挠头,贾相爷这牛皮吹的……

有点过了。

哪有那么容易?

就说杂交水稻吧,这玩意高产的可怕,但是唐奕也只知道是从野稻之中找雌雄同株的进行杂交。

但是,也仅限于此,连个方向都算不上。

涯州的试验农已经鼓捣了好几年了,也没弄出个头绪,是真正的“有生之年系列”。

不过,新粮种不好说,改良种植方法倒是能做到的。

比如眼前的玉米,稀种比密植更高产,就是试验农们从几十块不同的田里实践得来的。

……

“走吧……”唐奕招呼了两个顶牛的老小孩儿。

“咱们进庄子。”

“得提醒提醒,否则糟蹋东西。”

……

说着话,三人缓步进村。

可是,在农庄里转了半天,居然没找着活人。

三人面面相觑,人呢?

唐奕不知道,人都去镇上了。

干嘛去了?当然不是赶集,是去……务工了。

而唐奕这不经义的进来,却引出了他另一条不同以往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