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5章 粗粮出关(第2/2页)
“这真是好东西啊,只可惜不能带到金国。”傅有年叹了口气。
老者却笑道:“这东西种起来简单,只要切成块儿放在土里就能自己发芽,长出的藤条也可以当做幼苗,他们只要不被水泡,就能活,每亩的产量也高,真是极好的东西。它是朝廷花大力气弄来的,自然不能给金国,要不然吴汉奸吃饱了,又得祸害我们!”
傅有年赔笑道:“这东西简直是隗宝,旱地都能种,这一下得有多少粮食呀!”
老者说得兴起,接着道:“你们还不知道吧,去年福建那边再降祥瑞,老天爷又给咱大明朝降下两种作物,一种叫土豆,种法和番薯差不多,一种叫苞谷,据说一粒米有豆子大,都是金黄金黄的……”
傅有年在南京办过商号,做生意的人会说话,他与老者交谈了一会,不多时就把这番薯怎么种植,要注意些什么,还有那土豆和苞谷的事情,打听得清清楚楚了。
番薯、苞谷和土豆,这些都能在市面上买到,明朝并不禁止它们在市场上流通,百姓照样可以卖钱,只是不准人往北面带而以。
其实这种禁止,只能拖住一时而已,但对明朝而言,拖一时,金国与明朝的差距,变化大一分,所以是绝对要坚决禁止的。
金国的密探在明朝获得这些作物并不难,难的是怎么运出去,还要怎么种植这些作物,他们需要知道种植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才能保住带回去的作物能够发芽,能够推广。
傅有年与老者交谈了一阵,直到套不出什么有用的信息,才起身告辞,与傅有春往北而去。
接下来一段日子里,两人便游走在乡间,寻机会与农人相谈,了解更多的技术之后,两人才到了剑门关外,准备出关。
为了出关,傅有年将番薯的藤条编入装货的框子内,傅有春就恶心一些了,他将从成都得来的几粒玉米用丝绸包好,然后便咬牙塞入屁股里,便开始准备出关。
两位怕出错误,并未一起走,以免全军覆灭,它们分开了排队出关,结果傅有年倒霉,还真被查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