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锦衣千里 第九十八章 各方所谋(第2/3页)

想到这,费天终于下定了决心:“去肯定要去,不过我估计李维正的府门外有人监视,你要尤其注意,最好是翻墙进去。”

……

费廷安抵达李维正宅子时天已经黑了,这里本来离大街就较远,天黑以后更是行人寥寥,十分安静,老远费廷安便见李维正宅的巷子口对面蹲着一个人,不远处似乎还有一人,他不敢再向前走,而是转弯进了一座道观,这座破败的道观离李维正府第约数十步,中间隔着一片小小的树林,费廷安辨准了方向,轻轻巧巧地跃上了墙头,他身子异常灵活,就象热带雨林中的猩猩一样从小片树林中荡过,直接落到了李维正府的墙头上,他伏身在墙头上看了一会儿,见下面是一口井,井台上有几个人正在冲凉,费廷安一眼便认出来了,正是李维正的几个亲随。

“喂!你们。”他低喊了一声,几个亲随愣了一下,立刻冲进屋拿刀,片刻,几个人围了上来,费廷安又低呼道:“不要担心,是我,费廷安。”

李维正的几个亲随认出了他,都松了一口气,焦三郎知道是大人找他,便问道:“副千户,你怎么从这里进来?”

“门口有人监视,我只好从这里翻墙进来。”费廷安跳下墙,拍了拍手又对众人道:“你们几个也太大意了,如果有人来行刺你们大人怎么办?”

年纪最大的杨二郎惭愧地道:“我们人手太少,确实也顾不过来。”

“人手少不是理由,关键要站好位,又不是要你们和刺客搏斗,发现了及时吓走就是了,你们要躲在暗处,比如这堵西墙后面是一片树林,最容易被人潜入,还有大门和后门,你们大人的房外也要布一人,这些都是你们的责任,而不是让你们在这里冲凉图爽快,李大人若出事,你们也活不成!”

说到后来,费廷安声色俱厉,几名亲随皆羞愧地低下了头,费廷安见他们人手确实少,便道:“你们先布防起来,明天起我会让罗广平带几十个兄弟在外围放哨,总之,这段时间是你们大人的关键时刻,决不能有半点大意。”

“我们知道了。”几个亲随商量了一下,皆各自去隐蔽处躲藏,焦三郎则让管家李福领着费廷安快步来到李维正的房外。

等了一会儿,李福出来道:“费老爷,我家大人请你进去。”

费廷安进了房,房间里李维正正在喝药,倩倩端着一碗汤药,细心地一勺一勺喂他喝药,见费廷安进来,倩倩低声道:“那我先出去了。”

她放下药碗,低着头快步出去了,又小心地将门关上,费廷安上前深施一礼,“属下参见千户大人。”

“到我家就不用那么客气了,费大人请坐。”李维正见他坐下,便又笑道:“门口好像有监视之人,费大人注意到了吗?”

“我已经看到了,不过我是翻墙进来,这里先向大人道歉,实在是无礼之极。”说完,费廷安站起身行了一礼,表示歉意。

李维正听他是翻墙进来,会意地笑了,不愧是老锦衣卫,行事果然不同常人,他摆了摆手不在意地说道:“费大人不用客气,我请你过来有十分重要的事情,隐蔽是第一重要,不拘小节才是正确,另外我府上靠西墙那边有一条秘道,我已经让家人清扫干净,可以直通道观,等会儿费大人可以从那里出去。”

怎么出去费廷安并不放在心上,他关心的是父亲的决定,要他正式投靠李维正,可这种严肃的话题,他却一时找不到切入的契机,李维正瞥了他一眼,见他欲言又止,便徐徐道:“我也不瞒你,我来锦衣卫是太子的安排,就是要替他打开局面,所以皇上才会特别升我为千户,可这几天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有人在给我穿小鞋,虽然我可以让太子帮我,但毕竟我需要自己控制三所,可惜我手中无人,而你的情况我特地调查过,升迁清白,完全是靠自己的功绩提升,而且因为费老千户的缘故,你的升迁比别人更加苛刻,我李维正一向就佩服这种脚踏实地的人,所以我想给你一个机会,你愿不愿意效忠我大明的储君?”

李维正看中的人有两个,一个是眼前的费廷安,另一个则是罗广才,对于罗广才抗命留守军营,李维正多了一个心眼,锦衣卫中违抗上司的命令严重一点说可是死罪,尤其是中低层军官,所以这个罗广才拿自己的命来作赌注,他要么是极度厌恶赵岳,忍无可忍;要么就是赵岳安排的一个钓钩,引自己上当。

而这个费廷安则不同,他也是副千户,和赵岳同级,更关键是他的父亲费天,在锦衣卫中资格之老,还要超过了蒋瓛,以他的资历怎么可能让儿子给赵岳这种秦王的小喽啰当跟班,赵岳只是给自己穿穿小鞋罢了,难道他还真能当千户不成?所以李维正相信,这个费廷安可用。

果然,当李维正提出效忠太子,费廷安立刻单膝跪下,沉声道:“我费廷安愿为千户效力,为太子殿下效忠,我以父亲的名义在此发誓,若有半点欺骗千户,我费家必遭三代天谴!”

这就是毒誓了,李维正凝视着他的眼睛,半晌,肃然点了点头道:“费大人的话我记下了,我李维正也是恩怨分明之人,无论是恩还是怨,将来我都会给费大人一个交代。”

“费大人请坐,现在我有几件小事要先交代你。”

……

夜渐渐深了,京城的大部分人家都已悄然入睡,进入深沉的甜梦中,大街上行人更加稀少,沉沉的黑幕中只偶然可以看见一两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在户部街燕王府侧门前一辆马车飞速驶来,停在燕王府侧门前,从马车上走下一名头戴斗笠的黑衣人,他将斗笠向下拉了一下,轻轻掸了掸身上的尘土,快步走上了台阶,他敲了一会门,探视口开了,有人不耐烦地问道:“是谁!这么晚了。”

黑衣人取出一块玉牌,伸手进探视口一晃,他一言不发,很快,门开了,黑衣人一闪身便进了燕王的宅子。

朱棣有晚睡的习惯,尽管夜已深,他还在书房中读书,在朱元璋的诸多儿子中,就数朱棣的学问最差,他从小喜武厌文,不好读书,经常对父皇说他长大后愿为父兄手中刀,为大明扫平边疆,朱元璋壮之,不再催他读书,随着朱棣渐渐成熟,他开始深知读书少的严重后果,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若要治天下事,当须懂古今文,从此,他只要有时间便会埋头读书,这次进京受赏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正是他读书的大好机会。

朱棣此时读得是资治通鉴,这是最喜欢读的书之一,不过和别人不同的是,他读书但并不全信书中之言,他正一边看,一边在旁边批注上自己的想法,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走进房间,低声禀报道:“殿下,冷千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