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新加坡华侨(第8/9页)

[26] 古梅钝根生:《答伪临朝辨》,《天南新报》1900年2月16日。

[27] 《居易初集·序》,虞和平编:《经元善集》,第394页。

[28] 《恭祝大清光绪皇帝万寿士民爱戴募皇帝买保险公司启》,转引自《清议报》第45册,1900年5月19日。

[29] 转引自《清议报》第45册,1900年5月19日。

[30] 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02、206页。

[31]  孔祥吉:《晚清佚闻丛考》,第8页。

[32] 引自汤志钧:《自立军起义前后的孙、康关系及其他》,《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2期。

[33]  蒋贵麟编:《万木草堂遗稿》,第872—873页。

[34] 1905年12月26日康有为致谭良书,方志钦主编:《康梁与保皇会》,第64页。伊东,即陈继俨(字仪侃)。1903年2月16日罗普函告康有为:“伊东在檀香山不出理事,且以攻击保记为事,人多不直之,而檀埠人心以此冷极。任闻此报,亦大怨怒之,拟归时再到该处一行。”(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康有为与保皇会》,第219页)。其时陈继俨在檀香山《新中国报》任副主笔。

[35] 蒋贵麟编:《万木草堂遗稿》,第872—873页。

[36] 《菽园投书邀往星坡答谢》,陈永正编注:《康有为诗文选》,第194页。1900年1月2日,香港的何东收到邱菽园的汇款2000元,转交康有为。参见赵令扬:《辛亥革命期间海外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革命的看法》,中华书局编辑部编:《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上,第384—385页。1

[37] 康有为一行赴新加坡者共六人,除康有为在诗中屡次提及的梁铁君、汤叡、康同富外,另外两人当为董津和李棠。1900年6月27日康有为致叶湘南书称:“此间每发一电,及发诸书,铁、觉、津、棠四人为之,绝无它客,犹费半日夜力。”1900年3月23日《与同薇同璧书》谓:“此间寄还港澳十八书,而澳中云不收,则我寄还香港家中之书(除津带者不计)三封收乎?……董津可急催其还(因出游,译电皆无人)。李棠何日娶妇,娶毕可饬其早来。……前嘱汝将三叔书札寄数封整齐者来,以便叫觉顿模仿,可交津、棠妥寄。”6月8日《与同薇书》:“二月廿八棠既不来,薇应有书告我,三月四日可收我一电还,棠可同来,省尽无限事矣。而乃使棠来问,不用信问,安有此理耶?”1901年4月5日《与同薇书》:“李棠归,行李全失,又闻李棠有不欲还之意(闻其告寿文等皆言不还),不可不以恩抚之,可在拨支江叔项下拨廿元与棠(江叔家用已在此支矣),以沾补之,并时常催令还庇。祖母信来谓我疑棠,我何有疑之,用之十年,亲同患难,安有疑之之理。汝母可叫棠来,力解之,并嘱其早来便是。”(均见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36、165—166、171、191页)则二人应为康家近人。

[38] 邱新民:《邱菽园生平》。邱菽园本人一直否认加入过保皇会。张克宏考证新加坡未成立保皇会分会(《亡命天南的岁月——康有为在新马》第6章)。但康有为在6月中外开战后认为“星坡可明开会”,则前此或有密会(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11页)。

[39] 英国外交部第17种文件1718卷,第310—312页,斯威特南致沙士勃雷的报告,1900年3月29日。引自黄宇和:《三位流亡的理想主义者:容闳、康有为及孙中山,1894—1911》,《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12期。

[40] 1900年6月2日《致徐勤等书》,《康有为与保皇会》,第99页。版,即版筑,潮汕一带会党头目。

[41] 《清议报》第41册,1900年4月10日。

[42] 丘晨波主编:《丘逢甲文集》,第156页。

[43] 《饮新加坡觞咏楼次菽园韵》,广东丘逢甲研究会编:《丘逢甲集》,第462页。

[44] 邱菽园《自题星洲上书稿后》诗曰:“尊亲大义日提倡,草野侨民共奉扬,遂使星洲通上国,岛臣长愿戴君王。”《清议报》第66册,1900年12月12日。

[45] 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02、206页。

[46] 《商学》,《日新报》1899年12月1—4日;《广南洋华人宜大私以自保说》,《日新报》1899年11月7—14日。

[47] 《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29页。

[48] 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02页。

[49] 杜迈之等辑:《自立会史料集》,第330页。

[50] 《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15页。

[51] 同上书,第216页。

[52]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康有为与保皇会》,第93页。

[53] 同上书,第98—99页。

[54]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00页。

[55] 同上书,第114—115页。

[56] 同上书,第111页。

[57] 同上书,第114—115页。

[58]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24页。

[59] 同上书,第136—137页。

[60] 丘晨波、黄志萍、李尚行等编:《丘逢甲文集》,第269页。

[61] 《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13页。前引梁启超函所提到的与陈翼亭在南关大开门面的紫云,即陈紫瀛。

[62] 杜迈之等辑:《自立会史料集》,第128页。

[63] 谭精意供稿,阮芳纪、黄春生、吴洁整理:《有关保皇会十件手稿》,《近代史资料》总80号,第78页。

[64] 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40—241、258页。

[65] 谭精意供稿,阮芳纪、黄春生、吴洁整理:《有关保皇会十件手稿》,《近代史资料》总80号,第7页。

[66]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32页。

[67] 同上书,第137页。

[68] 同上书,第114页。

[69] 同上。

[70] 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40页。

[71] 同上书,第258、221页。

[72] 田野橘次:《最近支那革命运动》,第20页。

[73] 星洲寓公来稿:《上粤督陶方帅书》,《清议报》第80册,1901年5月28日。

[74] 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第213—214、224页。

[75]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01、110页。

[76] 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第87页。

[77] 杜迈之等辑:《自立会史料集》,第331—3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