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保皇会与港澳(第11/29页)
是函写于港澳与滨沪的矛盾爆发之后,又旨在向康有为阐述己方的立场,不免粉饰自己,诿过于人,但从中可见商会发起的原委以及筹议的大致进程。
由此推断,保皇会动议筹办商会,应在1901年底。1902年康有为致函李福基道:“况此会倡自去年,各埠来书莫不踊跃,待之望之不为不久矣。”[153]先是,港澳总局派朱锦礼在加拿大与李福基、叶恩等人商议,要求与横滨方面协商定议,但后者数月不予回复,并欲推至9月以后。不得已,朱锦礼等将草章交麦孟华修改,然后再寄康有为参订,交回香港印刷,于1902年10月遍寄各埠。
康有为将修改过的章程寄还香港约在9月20日,三天后,何廷光、王觉任函告李福基、董谦泰等人:“更[生]先生付来商务章程,现已发刻,大约十日外便可付上,今日救皇保国,全恃此商会为根本,望各同志赞成之为幸。”[154]此举大概因为李福基等也是倡始之人。10月20日康有为致函李福基,问以:“前寄商会章程,想收。此为今日之大机要,想各埠能鼓舞之也。”[155]
11月10日,康有为又再度函告李福基:
前上商会章程并由香港告印发已数千部于各埠矣。此事为兄提倡最注意之事。实则商会为今中国自振利权第一事,为同志发财第一事,为吾保中国皇上救身家第一事。凡事认定第一义,则可决定竭力以图之;其有未合,则委屈以赴之。……今章程已布,事必决行。各埠鼓舞者固多,尚虑同志中各就所识之论,或为异议,或谓可小辨[办],不能大辨[办],或谓宜候某君来劝之乃举行。此皆有见之论。惟《易》曰:需者,事之贼也。惟断惟速乃成,迟疑则误。方今中国祸变之急,岂能从容待之乎?凡事见可即行,三思则惑。若自生疑虑,徒阻成功。商会之可为与否,章程已明,即有人劝,不过尔尔……仗望诸君审定商会为第一要事,如白圭趋时之说,捷如庆忌,勇如孟贲,不失机会,乃可与谋。认定宗旨,全神注定,神不外散,日日大声疾呼,人人鼓舞激劝,则商会必大成;若人人有待,人人生虑,人人观望,则必无成。故商会之成不成,大不大,全在诸君之互相激劝而已。[156]
寄呈章程的同时,港澳总局的何廷光、王觉任、邝寿民通告各埠,保皇会成立以来,
已成大团体,他日中国之兴,实已起点于此。今日基础已定,不可不谋所以扩充之。夫中国地大物博,甲于全球,商力之锐,东西人推手羡服,特以不相联合,势分力弱,彼族以整乘我之散,以合压我之分,故商利渐为他族所攘夺,而不能与之竞争,此固海外同志之所同声痛惜者也。同人痛心发愤,窃欲联合海外,集一大公司,以敌彼族之商务,以挽中国之利权。谨已草拟章程,刻日开办。仁兄爱国热心,久为同志所钦服。同人不揣冒昧,推弟为开办董事,伏望联集同志,竭力推广,仰仗大力,同成盛举。
指示将章程遍布各埠,鼓舞同人,踊跃附股。[157]
团聚海外华侨,成立商务公司,本来就是华侨的愿望,此举立即得到热烈响应。11月29日,加拿大域多利、温哥华的董谦泰、李福基、叶恩、徐为经、刘义任等联名致函各埠保皇会:
今吾会译书局已设矣,报馆已开矣,斯二者实足以开发民智。此外应办之事尚多,惟当务之急者,莫如商会也。方今海禁大开,商战愈烈,我内地之银行、铁路、矿产,外埠之轮运、汇驳、商务诸种利权悉为外人所攘夺。以吾会之大、人才之众、商务之盛,惟以坐失渔利,徒饱外人,清夜思之,实有憾焉。然欲竞争于商场,分润于外人者,我同志非出全力,集大股,创一大商务公司,不足与争衡也。敝处同人昨将鄙见告诸会长并港澳以及诸公,均□允许,现由会长作就,□□草定章程,由港印就,寄到各□。……此亦不过草定章程耳,如有未尽善之处,还期改正;并部中所载倡办人员,港澳诸公不过照已开会之埠,尚容续详。望贵埠诸公于同志中公举殷实才望之士出为办理,以勷厥成。港澳、内地已于十月初一日开招股矣。[158]
函中特意指出章程不过草定,绝非虚礼,而是对其中若干条款已持异议。11月15日李福基将港澳总局的来函转抄分寄各埠时,又将商会章程的几项条款摘抄附上,主要有:
“第十条,开集股本,以十四个月为期,自本年十月初一日开集,至下年十二月三十日止截。”如每股每月交银一元,可至来年十二月为止,但若中途停交,则以前所交股银全部充公。
第十二条,每月交银时先由代理以收条为据,待股银交清,再由总理另给盖印股票,作为每年派息凭据。
第十八条,收集股银,在港交总公司;内地即日存银行,每月汇交总局,外埠每周存银行,到时汇总局。
“第二十条,本公司俟各埠议举干事员返港会议,购凭实某街某楼屋为总公司后,即信电外埠彙汇开办。”[159]
谭良看过章程,对其中第6款在香港开设《商报》馆不以为然。1902年12月14日董谦泰、李福基等复函谭良,告以港澳总会来书,声明此乃草定章程,如有不合,随时变通办法。李福基等人以为,除第六款外,第十八款“各处每月将股款汇总局”亦不妥,因为“今始倡办,来年尾乃开办,况又未定实先办何项生意,司事人又未定,若先缴股银,恐未能取信于各同志也。以弟等鄙见,各埠自推值理数人,每月所收之股款,各埠就地贮银行,俟至股本大集时,然后汇返。如此者,各同志必然乐意做也”。[160]
稍后,李福基等人将有关反应汇总,再通告各地保皇会同志,进一步征求意见:“此草定章程乃港沪同志所拟,现散属三埠会议细玩索其章程,内有数条未得尽善。”如第六条“设立日报馆于香港,以查察外国商情”,宜删除,以免耗费。“缘本会各处有报馆,可藉以查察外国商情,不必自行开设。”第九条所定内地之人认股时每股先交股银二元,海外不必先交,如愿交者更佳。第十条应设法杜绝中途辄止之弊。第十七条原定股东可将股份卖出,应予禁止。第十八条“所收之股银应即日附交银行存贮,每月彙汇返总局”,而商会要一年才能收齐股本,未宜先设总局,以悭靡费。可先就地收存银行,开办商务时,再将股银汇返。第五十八条除原定公司图章归总理、协理专司管用外,凡按揭、担保等事,须效西人以总理、协理亲笔签名,另加印戳,以防假造;并要近来开会之埠另议倡办人员。[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