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第2/2页)
因为内乱和外患不同,土木之变以前,国朝安定很久,老英国公张辅就是平定了安南,所以犹被信重,而土木之前,国家的大征伐就是叶宗留一役,施聚打的很漂亮,原本可能要流窜数省,甚至失陷州府的一场大乱,很干脆漂亮的了结,所以成名之役,犹为可说。
当然,底下的几个都御史也很得力,算是文官中的干才,但名声不显,施聚也只是稍提几句,接下来,便是大谈特谈矿工的勇力和悍不畏死,因为采矿原本就是提着脑袋的活,又要有力气,又要胆子大,普通的农民是不敢去当矿工的,几百人啸聚在一起,一言不合就敢杀人,所以大明犹重对私矿的禁绝看管,也未尝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
“伯爷。”谈到最后,张佳木突然问道:“江西和闽浙一带的银矿很多,但总以江西的银矿出产最多,一年产银最高时,可达二三十万两。叶宗留乱后,私矿禁绝,官矿亦减产,因为肯当矿工的人少了很多,我想请问一下,现在那里的出产,一年是多少银?”
“咦!”施聚瞠目结舌,问道:“提起这个做什么?要问,也是江西布政司的事,不然就是当地都司来管,难道锦衣卫亦要过问么?”
说起来,各地的武将对锦衣卫有好感的少,有恶感的多。所以施聚的口吻就不是那么客气,相反,而咄咄逼人的逼问之势了。
张佳木最得众人好感的就是议撤各地锦衣卫,因为正统年间,法纪废驰,王振用事时,锦衣卫使马顺是他的干儿子,所以锦衣卫的势力也为之大张,派到各地公干,或是干脆就派驻在各处,勒索官员,骚扰地方,这些校尉有时连镇守太监的面子也不甩,更别提普通的文武官员,一旦一个“谋逆”的帽子扣下去,就算是都司和布政使司也没有办法,所以为祸甚烈,今被裁撤,由明转暗,此种处置早就明文下发,被称为一种善政,虽然照样有校尉在暗中,而且一样可以凭驾帖拿人,不过好歹由明转暗,不再那么有压迫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