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削藩帝国最惊险的时刻(第7/12页)

吴三桂不渡江确实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只要渡江就可以把军事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如果再派遣间谍策反北方的官员,那么清朝的灭亡指日可待。六个省份表示归顺吴三桂,此外,还有台湾的郑经也表示反清复明,这些人有的可能心怀异心,但都属于对付清朝的力量。

吴三桂为啥没有渡江呢?说实话,还是被记忆害的。因为渡江之后,他要面对的是满洲八旗军,满洲八旗军以前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代,八旗军可是相当彪悍。吴三桂之所以没渡江,就是因为没有必胜的把握。

吴三桂没有想到的是,今天的八旗军跟昨天的八旗军完全没有可比性。事实证明,八旗军和八旗子弟都在不断堕落,康熙让八旗军去阻截吴三桂,结果这些人都不敢跟吴三桂正面冲突,士气可想而知。吴三桂只要发动攻击,八旗军定会全军溃败,因为当时全国各地都在反清,八旗军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心理承受能力都大不如以前。

吴三桂已经是一个老人了,锐气和豪气都消磨了许多,何况吴本人身上一直都有小家子气,他考虑的更多的是个人的利益,而没有气吞山河的帝王雄心。他只想跟清廷谈判,划江而治,还托达赖喇嘛代自己去说服康熙,结果遭到康熙的拒绝。

兵法上说有进无退,本来你兵锋犀利,忽然停下来歇几个月,这简直是挫自己的锐气。不进则退,争天下本来就是一场豪赌,要么一无所有(连命都没有),要么拥有一切,绝对不可能说你拥有四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地方。

吴三桂这次反叛,从兵法上来讲,只有闪电战才有机会,绝对不能够持久战。一来,老百姓都想过安稳日子,如果你快速拿下清朝江山,老百姓是乐意支持你的,毕竟你是汉人,你当权大家不用剃阴阳怪气的头发;二来,清朝的实力不容小觑,占据GDP很高的江南各省,打持久战你也不是对手啊;再说,人家已经是大统了,在中原皇帝都传了两代,舆论上不利。

只能闪电战,可惜吴三桂放弃了,他放弃了整个江山。

吴三桂放弃过江可能跟个人迷信也有关系。据说,吴军到达澧县时,忽然天降大雨,雷电交加,闪电恰好劈中了吴三桂的车子,车夫的衣服和头发都烧焦了。吴三桂不知这到底暗示什么,后来听说衡山上面有座岳神庙,庙里藏着一只神龟,这只白色的神龟非常小,只有铜钱一般大。

吴三桂听说这只小白龟非常灵验,便到衡山上占卜。吴三桂把神龟放在一张全国地图上,然后,闭着眼睛祈祷,发现这神龟在地图上爬来爬去,就是不出长沙、岳州、常州,最后爬到云南就停止不动了。吴三桂很吃惊,又占卜了一次,发现还是这个结果,再占卜了一次,仍然是这个结果。

吴三桂心想,神谕大概是让自己别出长江,以云贵为根据地,实现划江而治的理想,以后再图发展。

如果事情真是如此的话,康熙应该感谢这只神龟。

听到吴三桂求神龟问卦的事,谋士刘玄初在云南当场气得吐血身亡,临死前留下一句话:“惟望天早生圣人以靖中华耳。”潜台词是:老吴你宁愿相信一只乌龟,居然不相信我,我瞎了眼了。

这里我们说说刘玄初这个人,刘玄初在吴三桂的谋士中实力排在第一。刘玄初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刘茂暇,他当时力主立明朝后裔为帝,可惜被假面军师方光琛搅黄了。刘玄初最早是跟着刘文秀混的,后来投靠吴三桂帐下。说诸葛亮神机妙算那是徒有虚名,别人吹出来的,而这个刘玄初却真可以算得上神机妙算。他很早就看出康熙要撤藩,吴三桂造反时,他力主立明朝后裔为皇帝,不这样做的话,得不到南明的一些遗老的支持,这些遗老成事不足,但是坏事却有余,还有,立明朝后裔,百姓从心理上也能接受你。

对于康熙的决策,刘玄初也能预测,他知道康熙下一步要出什么牌。可惜,他辅佐的是吴三桂,吴三桂这个人当大财主和大军阀都绰绰有余,可惜偏偏就不是皇帝的料。他没有那个王气,没有那种总揽天下秦皇汉武的气魄和胸襟。

刘玄初之于吴三桂就像郭嘉之于曹操一样,曹操失去郭嘉后,人生突然变得不顺。赤壁之战大败后,曹操仰天长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也!”

论起雄才大略,吴三桂比不上曹操,刘玄初死后,吴三桂一再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刘玄初死后不久,吴三桂就解除了手下第一猛将马宝的职务。接着,是一连串的军事惨败。

耿精忠的失败

早在吴三桂起兵之前,耿精忠就有了谋反的念头。康熙十二年(1673年)八月,他让人带着一封密信来到台湾。收信人是台湾首席行政长官郑经,在信中,耿精忠大大地赞扬了郑经的忠心:阁下您在海外孤忠高悬日月,实在让人敬佩,我们虽然在清朝的卵巢下生活,但其实是委曲求全。现在,开创大好局面的时机很快就到了,你我不妨联手,建立万古基业如何?

郑经收到这封信后大喜,两个月后就派遣水军到澎湖等待,一旦耿精忠起兵的消息传来,立即响应。吴三桂造反后,康熙第一时间派遣使者告诉耿精忠:“你不用搬家了,以前的军队也归你管。”耿精忠便让人通知郑经,宣布计划暂缓实行,先观察一段时间。

清廷派福建总督范承谟安抚耿精忠,范承谟将兵部交还给耿精忠兵权的文书交给耿精忠,耿精忠却正眼不瞧范承谟。范承谟非常生气,却只能忍气吞声。随后,耿精忠跟朝廷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耿精忠担心范承谟暗算自己或是搜集情报,他觉得自己不能干等下去了。

恰好,福州街头传来谶语:“七星再拜真天子,分明火从耳边起;杀尽三山牛出血,身骑白马军中止。”这谶语什么意思呢?七星是指七口井,恰好耿精忠府门口就有七口井,火从耳边起,火和耳正好组成一个耿字,那意思就是说耿精忠要当皇帝。

谶语一出,耿精忠通知郑经,然后抢先发难。囚禁了范承谟全家后,耿精忠效法吴三桂让官民蓄发,打出“反清复明”“除暴安民”的口号带领一万人的军队迅速地占领了福建。

一个吴三桂就已经让康熙坐立不安,耿精忠的叛乱无异于雪上加霜。危急关头,康熙并没有失去理智,充分显示了一个优秀CEO的危机公关能力。

康熙明确地把斗争矛头指向吴三桂,对于其他人,康熙表示,只要迷途知返,不仅不追究责任,还给予优待和赏赐。征剿和招抚两手并用,康熙的目的是分化和瓦解敌人,将吴三桂孤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