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混账与混战(第7/8页)
然而,刘骜却很厚道,待刘康特别好,颇有当年刘盈护刘如意的范儿。老实说,刘骜老妈王政君的确也不错,真诚对待刘康,跟当年的吕雉简直是两码人。刘骜经常叫刘康到长安来玩,王政君也从不阻拦。
乍一看,当年刘康与刘骜争太子的事,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
我们知道,汉朝诸侯王进长安朝见皇帝,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最多呆几天,都是有规定的。那时,刘康回封地的时间到了,刘骜却不放他走。而是对刘康说:“兄弟,你我最亲,我现在患病在床,随时都可能走人,不如就留下陪我说说话吧!”
刘骜点到为止,没把话说完,刘康也没深问。但是外人都看的出来,刘骜如果真崩了,刘康肯定是他的继任者。于是,刘康就留下来陪刘骜。当刘骜病情好转时,王凤就想赶刘康了。
王凤认为,刘康早晚跟刘骜粘在一起,总不是什么好事。早赶早安全,他必须离开长安。
于是,王凤告诉刘骜,按汉朝规矩,刘康呆在长安的期限早过了,应该叫他回去了。
刘骜很不爽,不同意。
王凤接着说,这事也不是由你决定的,必须听上天的安排。你看看,近来发生日蚀,这是因为刘康违反常态,上天发出的警告。
刘骜一听就哑了。他找不到更好的理由替刘康申辩,只好同意让刘康返回封国。
刘骜和刘康离别时,俩兄弟哭哭啼啼,仿佛是恋人决绝,仿佛是生死离别。而制造这场伤情的人,则是王凤。从此,刘骜彻底把王凤恨到肚子里去了,恨得牙齿痒痒,恨得就差脑袋冒烟。
刘骜想明白了,在人生的猎场里,他不过是王凤手里的一只猎物。
见过围猎吗?四面包围,必开一个缺口。原因很简单,动物被逼急的时候,也会做出超乎想象的顽抗。所以,打开某个缺口,让动物有逃生的希望,朝缺口扑。围猎的只要守住缺口,定能打到猎物。
后来,围猎思想和技术被兵家用到战场上。兵家认为,动物遇险尚且顽抗,如果没有绝对兵力在战场上将敌人围死,一旦对方顽抗,付出代价将是惨重的。
这是《孙子兵法》总结出来的:围师必阙。
这个道理,难道王凤不知道吗?如果知道,为什么四面围堵皇帝,不让他有出逃之希望?好吧!你围你的,看看我能不能撕破你这张天罗地网。
刘骜想反抗了。突然的,他多么地渴望,像个真男人一样活一回。这时,王章就来了。
刘骜看到王章的奏书时,真是解恨啊!王章仿佛就是一见义勇为的壮士,着实替刘骜平了反,出了气,真痛快。
为什么说王章替刘骜平了反,主要是王章在奏书里也提到了日蚀。按王凤的说法,天上出现日蚀,那是刘康违背常态;经王章解释,他才明白,王凤简直就是血口喷人。
王章说,天上出日蚀,主要是王凤太专权,到处害人。这个看法,刘骜十分赞同。于是,刘骜决定约见王章。
在刘骜面前,王章意气难平,控诉了王凤的种种数行。最后,王章总结性地说道:“陛下,不能再让王凤呆在大司马的位子上了,必须尽快将他打发走,重选贤良主持朝政。”
刘骜听得很感动,也很激动。他对王章说:“感谢京兆尹直言,老实说,对大司马王凤专权一事,我早就看不过去了。问题是,把他赶走了,你有好的人选吗?”
王章自信十足回答道:“有,陛下,人选我已经替你物色好了。”
刘骜听得眼皮一跳,问道:“你想推荐谁?”
王章不假思索地说道:“冯野王是最佳人选。”
冯野王?是的,冯野王。
冯野王,字君卿。老爹冯奉世,与名将赵充国齐名,官至左将军。冯奉世一共生有九子四女,冯野王最有才。初,冯野王受业博士,通晓《诗经》,凭借老爹的关系,到后宫当了太子中庶子。那个太子,就是后来的汉元帝刘奭。
我仿佛看见,一条宽阔的美丽大道,从冯野王的脚下,向远方延伸。可惜,现实的冯野王,一生郁郁不得志。
第一个压他出头的人,是魏相。当年,汉宣帝刘病已认为冯野王才大志大,准备提拔他,于是就去咨询魏相。魏相只说了一句:“我认为提拔冯野王不合适。”刘病已只好作罢。
第二个压冯野王的人,则是石显。汉元帝时代,冯野王在地方做郡长,政绩天下第一。那时,汉朝恰好空缺一个御史大夫职位,汉元帝准备提拔冯野王。但是,石显却在背后狠狠地踩了冯野王一脚,告诉汉元帝:“如果提拔冯野王,外人就会说你私心,提拔外戚,不妥。”
冯野王的姐姐嫁给刘奭,被封为昭仪。石显这么一搅和,好事变成坏事,刘奭一听,认为石显有理,另选别人当了御史大夫。
消息传出,冯野王不由仰天悲叹:人皆以女宠贵,我兄弟独以贱。
别人都是凭借后宫关系发迹的,没有像冯野王这样,因为后宫关系被打压提不起来的。
事实上,这不是真相。真相是,冯野王的哥哥得罪了石显,石显借此报复冯野王。这还不是最惨的。刘骜当皇帝后,又有人警告刘骜,冯野王是国舅,不适合在中央当官。于是,刘骜便将他调往地方,任上郡太守。
直到王章的奏书出现,冯野王才看到了一丝人生希望。
这一切来得太快了。稍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忽得暴名,其运不祥,必须小心谨慎。然而这么多年来,冯野王还不够小心吗?他还不够忍耐吗?他凭什么拒绝取代王凤的诱惑?
刘骜早在当太子的时候,就闻听冯野王大名。所以,王章推荐冯野王取代王凤,刘骜没有意见。是的,他是没有意见,可是有人很有意见。
刘骜接见王章时,支开左右,独自密谈。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没想到,有一双眼睛和两只耳朵正在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很快的,刘骜要罢免王凤的消息就传出来了。
王凤能得到这个绝密机要,功归于他安插在刘骜身边的卧底。这个卧底,是王凤的堂弟侍中王音。王音成功窃听后,转报王凤。王凤一听,马上就傻了。
老实说,他办大事,从来就没有镇定过。就因为这心理素质不过硬,当年黄河发大水时,在刘骜面前乱出主意,败给了王商。现在,他以为自己很强大,谁都不能动摇。但是他错了,如果刘骜要办他,鬼神都拦不住。
传说中强悍的王凤,难道就是如此的脆弱吗?当王凤慌头慌脚的时候,有人给他支了一招。正是这个人,让他力挽狂澜而不倒。
替王凤出主意的人,是个名门之后,名唤杜钦。你可以不知道杜钦,但你可能知道两个牛人,一个是杜周,一个是杜延年。特别是后者,名声特大。杜延年是杜钦的老爹,杜周是杜钦的爷爷。老爹和爷爷,都曾做过汉朝的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