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可怕的匈奴狼(第5/5页)

门士这番话让刘恒吃惊不小。不过,既来之,则顺之。他只好勒着马儿,慢悠悠地晃。当他晃到周亚夫营前,只见周亚夫亦是一身披甲。周亚夫不脱甲,也不跪拜,只是拱手作揖说道:我一身铠甲,不便跪拜,请允许用军礼参见陛下!

整个过程,没人知道,此时的刘恒,心里已经感动得一塌糊涂。当刘恒劳军退出军营外,只见他仰天长叹:

嗟乎!此真将军矣!灞上、棘门军门简直有如儿戏!

突然之间,周亚夫让刘恒找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安全感,甚至是对匈奴作战必胜的信心。多年来,他一直寻找真正的将军,以便把这个国家托付于他。没想到的是,当他转了大半个中国,蓦然回首,那人却在周将军家门处。

事实上,我们不能责怪刘恒,刘恒更不能深切自责。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追求文学,一般都要经历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境界也。

如果把王国维先生这个文学三境界论,形容刘恒寻找国家良将的过程,那又有什么不对呢?

正因为有周亚夫等牛将守门防备,一个月来,匈奴只在边境继续徘徊,不敢有所进。

两军对垒,犹如俗人斗殴。明明都摆好阵势了,你不打我,那就休怪我不客气了。刘恒这下子也坐不住了,变被动防御为主动进攻,向边境压去!

可笑的是,当匈奴人看着汉兵逼来,二话没说,这帮抢劫犯全部一溜烟地跑了。汉军也不强追,也随即撤军了。

到此为止,刘恒总共被匈奴骚扰了三次,次次都损失惨重,无语对苍天。

孟子说,内无贤士,外无敌患,国常常是要灭亡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刘恒也不全是损失。因为匈奴狼屡屡进犯,教会了他怎么去做一个对得起天下苍生的好皇帝。

特别是近些年来,国无良将这四个字,像针刺心头,无不倍感痛彻。他以为,这辈子不可能完成对国家良将的培养了。恰恰是,军臣单于的此次进犯,让他找到了一个可以托付汉朝未来的良将,这个人,当然就是周亚夫。

而且,周亚夫是老天让刘恒在临终前挖掘的将军。单就这点,刘恒多年的耻辱没有白忍,而且他更是完成了心头之愿。

就算即刻驾崩,或许他也会含笑,安心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