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天高云淡(第16/17页)

尽管后来红四方面军确实再次北上,并且第三次穿过了松潘大草地,但是在张国焘一心一意实施他的南下战役的时候,出于什么原因和目的如此超前地制定了这样一份回头北上的计划,无法解释。

被红军反击出百丈镇的川军逃到了东面的桥头,被督战的手枪队截住了。川军官兵看见他们的团长谢浚也拿着把大刀站在那里。有川军士兵说:“他捡了一把红军的大刀!”官兵们正犹豫,谢浚团长竟然横躺在地上,将手里的大刀来回舞着:“要与百丈镇共存亡!谁后退我就砍了谁!”川军的增援部队很快就到了。天黑了下来,川军在镇子的东面,红军在镇子的西面,两军对峙入夜。

第二天的战斗更加激烈。为了争夺百丈镇,红军和川军几进几出,镇里镇外布满了双方官兵的尸体,相持不下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三天。徐向前后来回忆道:

二十一日,我黑竹关一带的前锋部队被迫后撤,敌跟踪前进。二十二日,百丈被敌突入,我军与敌展开激烈巷战。我到百丈的街上看了下,有些房屋已经着火,部队冒着浓烟烈火与敌拼搏,打得十分英勇。百丈附近的水田、山丘、深沟,都成了敌我相搏的战场,杀声震野,尸骨错列,血流满地。指战员子弹打光,就同敌人反复白刃格斗;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拉响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百丈战斗,是一场空前剧烈的恶战,打了七天七夜,我军共毙伤敌一万五千余人,自身伤亡亦近万人。敌我双方,都打到了精疲力尽的地步。

在百丈关这个狭窄的战场上,短短七天之内,双方伤亡官兵竟然达到了两万多人,战斗之惨烈难以尽述。

此时,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的六个师到达了洪雅、雅安一线。

十一月二十二日,红四方面军决定放弃预定计划,撤离百丈关地区。

此时,川军的重兵集结在芦山、天全的东面,国民党中央军集结在芦山、天全的南面,红四方面军南下和东出的计划都已无实现的可能。

百丈关一战,成为红四方面军从战略进攻到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张国焘坚持的南下计划最终被百丈关阻断了。

已是冬天,四川西部风雪弥漫,天寒地冻。

就在红四方面军与川军进行着“尸骨错列,血流满地”的战斗的时候,在川西遥远的东北方向,红一方面军与张学良的东北军在一个叫直罗镇的地方也进行了一场血战。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引起了国民党军的极大恐慌。十月二十八日,国民党军西北“剿共”总司令部重新调整了部署,企图以五个师的兵力沿着陕西西部的葫芦河对红一方面军形成封锁线。具体部署是:东北军第一〇六、第一〇八、第一〇九和第一一一师,由甘肃庆阳、合水地区沿葫芦河东进;第一一七师由洛川北进,然后沿葫芦河西折。

从甘肃东进陕西的东北军四个师在行军路线上有南、北两条线可以选择:南路经甘肃、陕西交界处的太白镇向东南方向,经过上畛子直接前往洛川。这条路平坦,相对安全,不久前第一一七师就是走这条路到达洛川的,但是走这条路要比走北路多出两百多里。而北路不但道路狭窄,且要通过苏区边缘地带的黑水寺、直罗镇、张村驿等地段,容易受到红军的袭击。当时,四个师的绝大多数军官都认为应该走南路,唯独第一〇九师师长牛元峰说:“我主张走北路。我们晚走早住,怕什么?胆小还打什么仗!我一个师都不怕,咱们一共有四个师怕什么?”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一日,东北军四个师开始沿北路东进。先头部队就是牛元峰的第一〇九师,然后是第一一一、第一〇六和第一〇八师,总兵力三万人。

东北军的作战部署对于红军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东北军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如果他们的封锁线一旦构成,红军就会被困在一个狭窄的地域里,冲破“围剿”将是十分艰难的,红军的生存也将面临严重危机。

红一方面军能不能在陕北站住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战的胜负。

对于红军来讲,此仗不但要打,而且必须打胜。

如果让东北军突进根据地,红军就只能再度转战。

直罗镇战役是红军没有任何退路的战斗。

直罗镇,一个不足百户的小镇,三面环山,一条从西而来的大道穿过小镇。镇东面有座破旧的石头围墙的小寨子,小寨里的房屋因无人居住已经坍塌。北面是那条平缓的葫芦河。红军将领们仔细地查看了战场上的每一棵树、每一道坡,都认为这里的地形如同一个大口袋,是伏击敌人的绝好地点。查看完战场地形,战斗计划也制定完毕,大家都对镇东头的那个破旧的小寨子不放心,于是专门派第十五军团的一个营把那座寨子拆了,以免战斗打响后被敌人利用。

十一月十九日,红一方面军指挥部进入了张村驿镇。

同一天,一支红军部队奉命前去引诱敌人的先头部队进入伏击圈。

东北军第五十七军军长董英斌是个行事谨慎的人。走到离直罗镇不远的黑水寺时,他召集了师长会议,特别提醒部队要提高戒备,加强相互间的联络,并制定了各部队相互掩护的具体计划。

第二天,先头部队第一〇九师在师长牛元峰的率领下从黑水寺向直罗镇行进。下午四点左右,在红军那支边打边退的小部队的引诱下,第一〇九师渐渐开进了直罗镇。六二六团和六二七团占领了镇子两侧的高地,并展开了警戒。师长牛元峰一边往镇子里走,一边让副官给董英斌发电,说他已经占领了直罗镇。

牛元峰,山东沂水人,毕业于东北讲武学堂,曾经出任东北军辎重司令多年,因为跟张学良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除了轻视红军之外,连军长董英斌也不在他的眼里。但是,终究是辎重部队出身,刚任野战师师长,别说是作战经验,他根本就没指挥部队打过仗。

天黑了,各路红军悄悄地将直罗镇包围了。

十一月二十一日拂晓,红军的冲锋号突然响起。红一军团二师、四师、十三团从三面向牛元峰的部队发起了猛攻。第一〇九师各团的联络瞬间就被红军切断了。还在睡梦中的东北军官兵不是被打死就是被俘。六二六团团长在最后一刻开枪自杀,六二七团团长身负重伤后死亡,两个团的剩余官兵在红军的追杀下四处逃散。红军主力部队直扑镇子中央,第一〇九师师部的大部分人员、物资和马匹全部落在了红军的手里。

红军的袭击如此突然,东北军事先没有得到任何情报,各师也没有发现任何迹象,这让师长牛元峰茫然不知所措。他认为头天下午他走进镇子的时候,如果有如此数量的红军埋伏在附近,他的四个团向四面放出的警戒哨怎么可能什么都没发现呢?而且红军向来惯于夜袭,可是一个晚上都睡得好好的,为什么天一亮就成了这个样子?红军冲进镇子的时候,牛师长带着警卫人员和一部分士兵跑到了镇南面的小山上,但是红军的追击部队紧跟着就上来了。他又往东跑,钻进了镇子东头那个有石头围墙的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