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黑獭定关中(第7/8页)
元修皇帝面临三个选择,与高欢决一死战,西入关中投靠宇文泰,南下投奔荆州贺拔胜。朝中大臣们各抒己见,有人想打一仗,有人想去荆州,有人建议入关,裴侠一语指出两种观点的危险之处,投靠别人等于“避汤入火”,躲开高欢这锅汤,进入宇文泰那堆火。寄人篱下是万般无奈的做法,元修选择与高欢决战,抢占河桥两岸桥头堡,沿黄河派兵守卫。
双方三十万大军对峙黄河,斛斯椿向皇帝请命,率二千精锐骑兵渡河突袭高欢的军队。关键时刻总有人喜欢出一些别出心裁的妙计,“万一斛斯椿渡河取大功,是灭一高欢,生一高欢。”这一类人最具远见卓识,房子已经着火了,还记挂着什么时候着第二回。
算计人是中国人的传统,敌人入侵也不能同仇敌忾,很多人不是倒在敌人的马蹄下而是倒在国人的算计下。斛律光、杨继业、岳飞、袁崇焕等等,让人叹息不已。中国人的劣根,究其原因不能怪国人太聪明,而是缺乏公平竞争的传统。仕途上的成功往往靠权谋机诈、溜须拍马,而不是靠真本事,现在也是如此,只有创造出公平竞争的社会,国人这种劣根才能连根拔掉。
宇文泰一直密切关注关东战局的发展,当他得知双方军事布局后发出一声叹息道:“贺六浑数日间行八九百里,此兵家之大忌。皇帝不乘势发兵突袭,企图沿河防御,长河万里,如何守得住,一处被突破,那就完蛋啦!”宇文泰料定皇帝必败,为把元修皇帝尽快抢在手里,避免落入高欢之手,关中军兵分两路,一路东渡黄河向高欢老巢晋阳发动佯动;另一路由李贤率一千骑兵直奔洛阳接应皇帝入关。
战局走向不出宇文泰所料,高欢大将窦泰突破滑台长寿津渡口,守将贾显智投降,高欢大军渡过黄河。元修皇帝不敢住洛阳,带着心爱的女人平原公主元明月和诸王百官及五千骑兵夜宿洛阳西面的瀍涧,把高欢的女儿高皇后扔在冷冷的皇宫中。
军营里灯火彻夜不息,元修皇帝终于决定西入关中,派人到处下通知。诸王及将士们的家眷财产多在东方,有多少人愿意跟着落难皇帝逃跑,部下散去一大半,三个王跑回洛阳两个,只有元明月的亲哥哥南阳王元宝炬一路跟随。
人们争先恐后往回跑。遥望长安,灯火闪烁,不见一人回来跟随皇帝。元修心灰意冷,打马西行。只听马蹄得得,一人一骑从东方追来,待到近前看清面容,武卫将军美男子独孤信,独孤信舍弃父母妻儿,一文不带,单马追皇帝于瀍涧。狼狈不堪的元修带着哭腔感慨道:“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从我,世乱识忠良,岂虚言哉!”
平时说得天花乱坠,拍着胸脯喊万岁表忠心的那些人藏身家中,守着娇妻爱子、财富房子,谁还记挂从前说过的话。人生一世,说得一半是废话,另一半假话,真话压在心底无论如何不肯说。独孤信月下追君成就一段佳话,真正剖析独孤信的心,恐怕义字高于忠字,明为追君,实际追的是关中的武川兄弟。
流亡政府一路奔波,忍饥挨饿,沿黄河西行,元修皇帝手指滔滔不息的黄河水,叹息道:“此水东流,而朕西上,不知何时重见洛阳。”众人莫不流泪,元修的一生再也无缘回洛阳。众人遇到李贤的骑兵队,随同来到三百里秦川。
高欢接连派出两支骑兵队追皇帝,高敖曹一度追至陕西不见皇帝踪迹。高欢傻了眼,白白送给宇文泰一个天子,宇文泰变成合法政府,他反倒成为非法组织。高欢接连上了四十道表章请皇帝回来,元修不理。高欢只得另外选皇帝,吸取上次教训,这一次不立长君,拥立十一岁的少年天子元善见,是为孝静帝。高欢把都城从洛阳迁往邺城,因为他意识到东西大战不可避免,洛阳首当其冲。
事实证明元修逃往关中的策略极不明智,小视宇文泰,宇文泰比高欢更狠,心机不亚于高欢。为笼络宇文泰,元修将亲妹妹冯翊公主下嫁。冯翊公主是二婚,第一个老公叫张欢,平时不拿公主当回事儿,红楼梦中贾迎春老公孙绍祖一类的中山狼。谁成想元修做了皇帝,为给妹妹出气,元修斩杀张欢。
宇文泰有妻子,妻子姚氏留在统万城,就在这一年她给宇文泰生下第一个儿子,宇文泰取名统万突,来纪念发迹地夏州统万城。当然,他还有个汉名叫宇文毓,未来的周明帝。公主下嫁,姚氏只能让出正妻的名位,宇文泰就任北魏国驸马都尉、大将军,进位大丞相。
宇文泰没有忘乎所以。关中本不是宇文泰的天下,元修皇帝到来之后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宇文泰迅速出手,快刀斩乱麻。只是没有人能想到,宇文泰的刀究竟有多快,会向谁劈下来。
殺君
谁控制军队,谁控制政权。关中约有三万军队,近一万名元修皇帝的追随者,不乏斛斯椿、王思政、宇文贵、独孤信、杨忠等能征善战的将领。宇文泰的武川军团不过万人,军团本身有亲皇家的势力,贺拔岳死时有人提议由皇帝来接收,还有像李虎等人不赞成宇文泰做武川军首领。李虎千里迢迢去荆州请贺拔胜,回归途中被高欢军抓获送往洛阳,元修皇帝加官晋爵。李虎摇身变为皇帝密使回关中辅佐宇文泰。李虎世之虎将,曾独身杀死过猎豹,他就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除了武川军和保皇派的禁军之外,还有原属侯莫陈悦的降兵及关中各地的地方武装。
元修皇帝性格坚强,不肯做傀儡,连威名赫赫的高欢都不惧又怎么会怕后起之秀宇文泰。在贵族们眼里,二十九岁的宇文泰是个暴发户,几个月前不过区区夏州刺史,一连三级跳,火箭般速度窜升。宇文泰想,一旦和皇帝起冲突,有多少人会站在我一边,下场会不会比高欢更惨。
“挟天子令诸侯”是招险棋,古往今来有多少凌驾皇帝之上的权臣身败名裂,死于皇帝的屠刀之下。
只有一个办法,换皇帝,换一个好驾驭的皇帝。那么元修呢?只有杀掉。无缘无故杀人有罪,何况杀皇帝。杀罪犯就不一样,非但无罪反而有功。关于杀君,孟子大师讲过一句精辟的名言,“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只要天下人说元修不是好皇帝,那就可以杀之。
乱伦,一个极佳的借口。
宇文泰找到南阳王元宝炬,冷冷说道:“你的妹妹和皇上乱伦,这样不好吧?”
元宝炬是个有血性的人,昔日在洛阳时,因看不惯侍中高隆之趾高气扬欺负臣僚的模样,酒席之上指着高隆之鼻子大骂道:“你不就是个镇兵吗!”,随即扑上去恶狠狠殴打一顿。高隆之本不姓高,姓徐,因从小养在姑父家里,跟着姑父改姓高。他也不是六镇鲜卑,只因和高欢是战友,跟随高欢去晋州,一路打到洛阳,高欢认他做弟弟。高隆之百分百的汉人血统,接受鲜卑化,自诩鲜卑人,故而元宝炬骂他是个镇兵。不管怎么说,元宝炬那是亲王,高隆之不敢还手。元修皇帝和高欢一人亮一张黄牌,将元宝炬与高隆之降级撤职,各打五十大板,此事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