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再战江湖(第8/10页)

马占山三个方向都没去,他偏偏是往南,准备沿松花江东进和李杜的吉林自卫军会合。

一个吉林,一个吉林自卫军,虽然只差三个字,但一个往西,一个往南,南辕北辙,两个概念。

真够丢脸的。

事实上,就在三个小子胡蒙瞎掰的时候,马占山早已穿过他们想象的“活动区域”,正走在南行路上。

但这条南行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就在通过铁路时,大部队终于被驻扎路边的一支日军大队发现,后者跟只苍蝇一样叮在后面,怎么赶都赶不走。

我们还记得,在江桥战役时,每遇危急关头,或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马占山总有奇兵,或埋伏,或包抄,或堵截,往往会使战局发生重大扭转。

这次也不例外。

就在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战斗进入白热化之际,一支骑兵部队突然杀了出来,从日军侧背。

日军大队长一阵惊喜:一定是高波骑兵旅团。

兄弟撑到现在,总算是把你们给盼来了。

敬礼。

对方回的礼是劈头一刀。

是马占山的部队!

日军大乱。

能不乱吗,千盼万盼,望眼欲穿,来的却是对手的援军。没点心理承受力,根本接受不了啊。

马占山趁机脱身。

虽然暂时转危为安,但并未完全脱离险境。

松木后来能做到大将,当然并非笨蛋一个,他终于发现了马占山行军的方向和意图。

再次拉网,围追堵截。

真正的高波旅团快马加鞭,终于赶来了,隔着一条河,他们看到了马占山。

马占山没溜,等他们渡河。

莫非他想半渡而击?

半渡而击是个好打法,但那也是需要资本的,起码要有点火力配备吧,马占山现在全是轻装上阵,没有重武器,想“击”缺乏条件。

不过他有替代品:骑兵的冲击力。

高波旅团的前锋刚刚离舟登岸,还没来得及跨上马背,马占山已指挥骑兵,挥舞着马刀,旋风一样冲了过来。

狠着劲儿砍啊。

日军被打蒙了。

我说,都是近卫师团的一流部队,别哭丧着脸,拿出点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来嘛,long long ago(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中国有位将军叫项羽,就这么干过,还成功了呢。

日兵甲:你倒说得轻巧,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项羽那有多少人马,而且他是有备而来,砸个烂锅,毁条破船都在计划之内,不一样。

日兵乙:马占山没打招呼,我们也没准备,马鞍还没摸着呢,怎么打啊。

日兵丙:快给我一条船,让我划回去,准备好了再来……

马占山告诉他们:不要想了,有本事游回去吧。

日军除了江岸上被砍死的外,河里面淹死的也不在少数。

真该在家好好学习一下游泳技术再来的。

对岸的日军骑兵很多,可是只能看着干着急。等他们大喊大叫地划了船赶过来,马占山和他的骑兵们又跑得没影了,剩下的工作就只能是给自己人收尸。

吃了亏以后,人的心情难受哇。

这里需要探讨一个技术性问题,为什么日军在拥有一个骑兵旅团之后,马占山仍然能够这样“自由而随便”呢?

这就好像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有一位调皮的同学,老是走进走出,偶尔还翻翻老师的课本,拿拿小朋友作业什么的,但其他人就愣是看不见,也没人举报。

教室就这么大,人就这么多,可能吗?

要知道马占山可不是一只长着翅膀的小鸟,随他一起行动的骑兵部队也动辄几百甚至几千,论人数不可谓不多,论规模不可谓不大。

怎么也想不明白啊。

找关东军司令本庄繁问问。

这位老兄早就红着脸跑回沈阳去了。

论大道理,没有比他更会讲的。

没办法,领导嘛。

“恢复黑龙江稳定,靠什么,就是抓住马占山!”

“搞好治安,没有别的捷径,就一条,全力捕捉马占山!”

“活捉马占山比什么都重要,这是如今压倒一切的大事!”

知道了,不就是要搞定马占山吗,那你老人家倒说说怎么搞定呢?

本庄繁在前面分析了一把,结果错到天边外国去了。

后来又分析了若干把,把把错,没一个对的。

真可怜,老天你就让他对一个吧,算是小小安慰一下。

如果不是踢足球的贝利晚生了那么几年,他那大嘴乌鸦的光荣称号估计就可以让给本庄繁将军了。

对于松木和高波来说,不照着领导说的做,当然不对,属于咎由自取,但改弦更张以后,照着做了,也次次扑空,疲于奔命。

基层官兵怨声载道。

大哥,你错一次,差不多也就是脸红一下,我们不一样,领导动动嘴,我们要跑断腿的呀。

再说这又不是普通的田径赛跑,是越野障碍跑。难度实在太大了,遇到的不是沼泽,就是荒山,气候偏偏还古怪得很,白天狂热,晚上狂冷,想把我们当野兽整是吧。

本庄繁属于胡说八道,不能听他的,松木有自己的一套情报系统,但他这个系统有相当大的问题。

给他提供情报的是我们的老朋友——齐齐哈尔特务机关机关长林义秀。

有的兄弟可能会认为我这个称呼不太恰当,侵略者能称老朋友吗?他有什么资格?

除了我那爱拿小鬼子开开心的老习惯外,我认为,至少林义秀在这一段时间内的表现,还是够得上“朋友”二字的。

林义秀这小子,江桥之战前也假模假式,和领事清水一起扮过负责“调解”的角色,看起来活像个和平使者,但其实他本人也是个好战分子。在来“满洲”之前,身份说起来吓你一跳——跟高波是战友,近卫师团步兵大队长。

和任何一个日本特务一样,林义秀平时的兴趣和爱好就是收集“满洲”的各种资料情报,尤其是对黑龙江的军事经济人物,简直到了如数家珍的地步,称得上是一个地道的“北满通”。不让他来弄情报,那真是有点屈才了。

但林义秀不知道的是,一直以来,有一个人对情报比他更感兴趣,而且更精于此道。

此人就是马占山。

喜欢搞情报与指挥打仗矛盾吗?一点不矛盾。

古往今来,会打仗的一般对情报都很重视。

《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能掐会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因此总能打胜仗。这孔明先生也不是火星上派下来的,更没有“百度”和“狗狗”帮忙,能做到这一点,当然跟他平时善于收集和分析情报有关。

马占山搞情报,和他“搬”日军在齐市的金库差不多,属于老少不管,大小通吃。

关东军在黑龙江省各部队的作战资料,他那里全都有,不客气地说,有可能比松木本人的都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