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谋逆(第5/28页)
隋炀帝一直觉得自己不是很了解这个表哥,小时候,自己不管怎么欺负他,他都默默承受,不做反抗。长大了,自己依然随意嘲笑他长得像老太婆,甚至当着臣子面叫他“阿婆面”,他还是不气不恼,这有些不正常,隋炀帝一次次地想激怒李渊,让自己有机会杀了他,可李渊在自己面前,总是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让隋炀帝时常有种拳打棉花的无力感。
一个身手了得,又有极高军事素养的人,这么能忍,隋炀帝有些害怕,他觉得,自己这个表哥绝非表面上那么软弱。
一日,隋炀帝下诏令李渊前来问事,李渊迟迟不来。隋炀帝便问李渊的外甥女(隋炀帝的妃子),李渊为何没来,王氏说他舅舅生病了。隋炀帝竟一脸兴奋,忙问,他死了吗?
王氏惊了一跳,悄悄将这件事告诉了舅舅李渊,让他注意,别被皇上抓住了什么把柄。李渊听后更害怕了,在隋炀帝面前更猥琐,甚至还用自诬的方式保护自己。
好在起义军的继续蔓延,让隋炀帝不得不暂缓对李渊的控制,而李渊为了让隋炀帝更放心他,继续让他做太原留守,兢兢业业镇压农民军。当然,这是明着做的,暗地里却让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结交天下豪杰,为他之后的起兵做准备。
起兵的想法,李渊从未给两个儿子透露过,直到杨玄感起义,李世民忍不住问了他。当时,李渊夫人的堂兄窦抗也劝李渊趁机夺取天下,可李渊却拒绝了,还让窦抗不要再说这件事,说会惹祸端的。李世民不以为然,问父亲难道真就没想过起兵吗?
“时机不到!”李渊只说了这四个字。
那是李世民第一次和父亲直面这个问题,李渊当时还怔了一下,有些尴尬,那是一种被人看穿的尴尬,不过很快就平静了下来。
“再等等!”李渊又说。
再等等,再等到什么时候?李渊没说,李世民也没再问。当时李世民也觉得时机不到,杨玄感的不堪一击,让他想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来。同时,杨玄感的失利,又让李渊和李世民都松了口气,因为他们不知道,如果杨玄感起兵成功,他们又该怎么办?
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变动,都可能改变局势。
杨玄感起义的失利,并没让起义军退缩,反而起义浪潮越掀越高,血气方刚的李世民有些坐不住了,他感到不能再等了。父亲的优柔寡断,前怕狼后怕虎,很可能会错过时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去监狱见刘文静的。
“二郎一定在为唐公的犹豫不决而着急吧!”刘文静见李世民久久端着酒碗发呆,看穿了他的心事。
李世民不想再瞒刘文静,点了点头。
“在这鬼地方的这些天,我一直在想唐公!”刘文静收起了脸上惯常的似笑非笑,严肃起来,“我在想,这唐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会不会只是一只软弱的兔子?虽然有各种优势……可又一想,不对,不是的,就凭二郎你,你的父亲唐公也不应该是只软弱的兔子。那他会是什么呢?”
刘文静看着李世民,李世民也看着他。李世民很想知道,在刘文静眼里,父亲是什么。
“是狼!唐公是只狼……”刘文静说完,再次看着李世民。他需要李世民的认同,他为自己用“狼”来比喻李渊而得意,他觉得这比喻恰当极了。
“狡黠,有耐性?”李世民笑着说,“肇仁兄,你是想这么说对吗?”
刘文静没有说话,但却是一副“难道不是吗”的得意表情,摇晃着脑袋。
像狼一样狡黠,聪明,有耐性。达到目的前,隐忍、等待机会,这就是李渊的策略。看似窝囊,其实只是为了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让皇上放松警惕。如果不是父亲一直这么在皇上面前蛰伏,又怎么会得到来太原的机会?
李世民明白这些,刘文静将父亲比喻成“狼”,李世民也是认可的。只是,狼也有打盹的时候,也有因过分谨慎而错失良机的时候,他担心的正是这点。
“唐公来太原之前,一直挖空心思隐藏锋芒,让皇上觉得他是个无能之人,为什么?在任太原留守后,又全力除贼,安民靖边,又是为什么?难道真是为了给皇上除忧?还不是为了把太原打造成自己的根据地?”
刘文静的话不能不让李世民再次对他刮目相看。甚至想,幸好他是自己的人,如若是对手的人,定是个很难对付的敌人。
“何况,依我看,二郎不仅骁勇善战,还能领军打仗,在军事谋略上也丝毫不在唐公之下!且……”刘文静停了一下,继续说,“且……为人豁达,知人善用……”
刘文静的这句话说得意味深长,两个人对视良久,不再说话,但却心照不宣。
“唉!”李世民突然长叹一声道,“肇仁兄啊,虽然咱们是英雄所见略同,可……可我父亲……一定又要说什么时机不到……时机不成熟之类的话!”
李世民说完,将身体靠近刘文静,耳语道:“肇仁兄,说句实话,你觉得时机到了吗?”
这才是李世民这次见刘文静的真正用意,他要逼刘文静出主意,逼刘文静说出怎么让父亲起兵的主意。对于时局的看法,即使刘文静不说,他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比刘文静看得更全面,他现在需要的是能说服父亲起兵的办法。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达到目的,即使是邪恶的方法也在所不惜。
这样的方法,不是李世民想不出来,而是他不能伸头去做。自负的刘文静,中了李世民的计。
“到了!当然到了!此时不到,等待何时?”他瞪大眼睛说,“如今,各地起义军连绵不绝,李密又在围攻洛阳,而那昏庸皇帝呢,居然南巡去了。这不是天大的好机会吗?按我说,以唐公的实力,二郎的本事,只要高举义旗,振臂一呼,那些想起义的,受压迫的百姓,还不争抢着投奔而来?到了那时候,唐公和二郎再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久就能成就帝业了!”
刘文静越说越激动,眼神熠熠生辉。
“肇仁兄啊!真是知己啊!知己啊!”李世民夸张地大叫,再次为刘文静和自己各倒一碗酒,碰了一下后,两个人又是一饮而尽。
“肇仁兄的话正中我意啊!只是……只是……我还担心我父亲……怕他又说时机不到……错失了良机呀!唉!怎么办呢?”